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新興經濟體如何贏得全球化舞臺

2019-03-28 09:53:53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陳晨  責編:鄭思雯

  新興經濟體得益於全球化而得到快速發展,日益成為世界經濟中極為重要的部分,但與此同時,新興經濟體也面臨著經濟政策與發展程度不匹配、新技術發展的制約、國際貿易大環境的適應力等諸多問題。在全球化的舞臺上,新興經濟體如何面對這些挑戰?在3月27日的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分論壇上,與會嘉賓們紛紛為新興經濟體的未來發展建言獻策。

  發揮優勢 革新應變

  “世界的發展日新月異,新興經濟體要適應變化就必須隨時做好革新準備。”巴基斯坦前總理阿齊茲在“新興經濟體:新智慧解碼兩難困局”分論壇上首先破題,他認為,新興經濟體應當持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同時鼓勵企業家進行更多的創新、創業,但革新並不是盲目的,而是要找到適合本國發展的策略。“任何國家在發展經濟的道路上不進行改革是不行的,新興經濟體在摸索前進的道路上更是如此,必須進行經過精心考慮、精心規劃的改革。”阿齊茲結合自身的工作經歷向與會嘉賓強調,新興經濟體應當與成熟的發達經濟體多進行交流,但“藥方”得自己開,“不能伸手就向別人拿藥,而不管這種藥是否真的對本國有效”。

  印度工商會聯合會會長桑迪普·索馬尼先生同樣贊同新興經濟體應當走大膽創新的道路。“新興經濟體的人口相對於世界其他國家來説是在不斷增長的,例如印度到2030年每年將新增勞動力人口1200萬人,因此我認為新興經濟體未來仍有大量的消費需求,或許找準消費型經濟定位,在新興經濟體之間進行合作也是一條創新的經濟道路。”他還特別提及新興經濟體在技術創新方面的“彎道超車”,以通信技術為例指出,發達國家雖然最早普及固定電話,再逐漸發展到使用傳呼機、手機,而新興經濟體可能直接過渡到手機,“由此可見新興經濟體在技術的創新和新技術的接受速度上是具有優勢的。”

  “全球化是互利雙贏的,每個國家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應當根據自身的比較優勢而充分發揮所長。”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認為,全球化能夠幫助所有的國家更好地利用國內外資源,如果能夠採取最合適的國家發展戰略,就能夠在全球化中為國家帶來發展、為人民增進福祉。“中國就是一個絕佳的範例——過去四十年中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並且積極地接受全球化、適應全球化、推進全球化,最終不僅促進了中國的發展更為世界經濟作出了巨大貢獻。”

  擁抱技術 抓住機遇

  大數據、AI、雲計算、物聯網……全球化進程中離不開互聯網與各個行業領域的深度融合,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引領世界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核心力量。第四次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美好的發展前景,但面對數字化對各行業帶來的衝擊,新興經濟體是否做好了應對準備?

  在“革新與開放:亞洲經濟的新活力”分論壇上,面對數字經濟迅速崛起可能帶來的大幅度失業率,新西蘭前總理珍妮·希普利看到更多的是希望。她表示,數字經濟對於增加社會平等性、包容性是非常重要的推動力,“數字經濟讓我們可以實現普惠金融,讓過去無法和金融聯繫起來的人能夠接觸到融資”。新技術對很多行業來説,帶來的更多的是機遇而不是顛覆。

  “自動化確實會代替很多簡單的工種,我們沒有辦法留著舊時代的崗位不放,我們要讓社會各方面為新工作做好準備。”美國前商務部部長卡洛斯·古鐵雷斯表示,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有多樣化的激勵機制,促進中小型企業創新。

  “對於産業工人來説,更重要的是去適應變化而不是適應現狀。”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首席經濟學家許合意打了一個比方,“目前,各行業對IT技術的需求很高,很多新興經濟體國家都看到了一種新的技能的缺失,我們必須要通過培訓,不斷提升勞動力技能。”

  在焦慮之外,更重要的是從政府、企業、社會等各層面提前做好應對準備。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迪瓦卡·古普塔説:“對於各國政府來説,非常重要的是要找到合理的收入再分配機制,來確保未來企業的盈利能夠更加均衡地分配。”回顧近二百年世界科技發展歷程,不難看出,每過幾十年,技術的進步就會帶來一次社會革新,這種革新帶來的是社會發展水準的全面進步,而可喜的是新興經濟體正在以十分的熱情擁抱技術、把握機遇。

  與會嘉賓普遍認為,只要各新興經濟體積極在基礎設施、營商環境、科技創新、教育引才等各方面為自身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充分發揮競爭優勢,就有可能成為全球化舞臺上的“常青樹”。(記者 張斐曄 李笑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