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首頁 > 環球創業 > 正文
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
2024-06-25 09:19:21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責編:田蜜

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_fororder_rmrbhwb2024062509p22_b

隨著三伏天氣的到來,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中醫醫院提前啟動三伏貼活動,以滿足患者的需求。圖為福泉市中醫醫院醫務人員將製作三伏貼的藥粉加入藥漿揉搓成團。黃歡/攝(人民視覺)

  不久前,《中醫藥文化(英文版)》被新興源引文索引(ESCI)數據庫收錄,是全球首本被收錄的中醫藥人文領域學術期刊。

  ESCI數據庫是全球權威的學術信息數據庫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核心子集之一,收錄《中醫藥文化(英文版)》,一方面有助於中醫藥國際學術話語權構建,一方面也説明中醫藥文化正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國際認可。

  自《黃帝內經》問世以來,凝聚著深邃中國哲學智慧的眾多中醫藥學典籍論述,猶如閃亮的星雲,薈萃于中華文明的浩渺蒼穹。醫易相通的中醫藥學立醫邏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現實需要、實現文化自信自強的時代使命,都決定了中醫藥文化在新時代能夠易變自新,也必然要走好發展弘揚之路。

  鑒往所以知來,守正故能創新。悠久的中醫藥歷史文化孕育了無盡的寶藏,這是當下中醫藥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基點。

  首先,要鞏固中醫藥學的主體性。中醫藥學蘊含的天人相應、陰陽統一、辨證施治、未病先防等哲學觀念和思維方式是中醫藥學的根和魂,以此為統領形成的獨特的理、法、方、藥等構成了中醫藥學的主體性。這種主體性是中醫藥學哲學觀、方法論上的堅定自我,是中醫藥學生命力的根本依託,為我們觀照和研究外國醫學成果提供了原點站位和信念支點。

  其次,要汲取中醫藥歷史文化精髓,系統研究五千年來全國不同地域留存的中醫藥典籍遺跡、名方名藥、典故風俗等,在古籍整理、古跡發掘、古風探尋中窺見古人因地因時、因材施治的智慧思慮,發現中華民族歷經韆鞦百疫而不衰的必然文化邏輯和歷史邏輯,形成滋潤現代中醫藥文化之樹常青的豐沛源泉。

  第三,源遠方可流長,根深才能葉茂。要堅持把中醫藥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續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為譜寫中醫藥文化新的輝煌篇章奠定堅實基礎。

  加強整體佈局。不斷強化組織領導、協調聯動、制度更新和末端落實,加大經費、人才和科技保障力度,以主流力量撬動社會力量為中醫藥文化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健全服務體系。以發揮中醫藥“簡、便、驗、廉”和治未病的特色優勢為著力點,大力加強中醫院、中醫藥館建設,加強綜合醫院中醫科室配置,做優做強骨科、兒科、針灸等中醫特色專科,不斷優化中醫藥人才成長路徑,借助信息化技術實現高水準中醫Al輔助診療和遠程診療,在全方位質效提升中強化中醫藥文化自覺。

  加強中西醫協同研究。2017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表彰了研究成果“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而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靈樞》就歸納出“子午流注”,暨人體經脈氣血流注根據時間節律以及陰陽、五行、天干、地支等因素發生規律性變化。要以中醫的自然觀、辯證觀等理念拓展西醫研究思維,以西醫等前沿科技對傳統抽象的中醫藥學理論邏輯、範疇術語開展實證研究,爭取在陰陽、臟腑、經絡、中醫藥納米化研究等領域産生突破性進展,使傳統中醫藥學的概念對照更精準、病症劃分更精確、用藥治病更精細。

  堅持以人為本,強化人民在中醫藥文化建設、需求和傳播中的主體地位,把為人民健康服務作為發展弘揚中醫藥文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使中醫藥文化在群眾實際獲得感中展現強大生命力和強大傳播力。

  加大中醫藥文化活動和産品供給。將中醫藥文化深度融入各類文體活動開展和文化産品創作中,廣泛開展中醫藥健康知識大賽、短視頻徵集、文化精品遴選、悅讀中醫等系列活動,推出一批優質的中醫藥題材文學作品、美術作品以及紀錄片、影視劇等廣播電視和網絡節目。

  建立中醫藥文化傳播體系。著眼于提升公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持續加強中醫藥文化傳播隊伍建設,推動中醫藥博物館等文化事業和中醫藥文化旅遊産業加快發展,健全線上線下融合銜接的傳播體系,推動簡易管用的中醫藥理念技法“飛入尋常百姓家”。

  推動中醫藥文化海外應用傳播。中醫藥文化海外傳播的根本途徑和目的是懸壺濟民于五洲四海。“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以中醫藥“三因制宜”為指導,以砭、針、灸、藥等成熟技法為先驅,針對當地驗方土藥和動植物開展性味歸經研究,結合當地風土人情優化診療話語體系,爭取在防疫、難民救治等事件中發揮積極作用,使中醫藥在海外完成從被接納、信任到習慣和熱衷的文化浸潤之旅。(河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研究員張岳峰、劉麗莎)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