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首頁 > 環球創業 > 正文
觀點:我國即將進入碳排放總量控制時代
2024-08-08 15:45:09來源:新華網責編:韓東林

  2024年8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國辦發〔2024〕39號,以下簡稱《方案》),系統部署了下階段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的各項主要任務,標誌著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措施即將迎來一次重要轉變,將從過去只控制碳排放強度轉變為碳排放總量控制為主線。

  構建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的幾項核心任務

  一是《方案》要求圍繞碳排放總量控制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制度及標準體系,不斷夯實制度基石。《方案》要求“將碳排放指標及相關要求納入國家規劃,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行業碳管控、企業碳管理、項目碳評價、産品碳足跡等政策制度和管理機制”,覆蓋了從國家、地方,到行業、企業、項目、産品等各個層面,涵蓋了碳排放統計核算標準體系、碳排放目標評價考核制度、碳排放預警管控制度、碳排放評價制度、碳足跡管理體系等各項制度,為全社會各領域綠色低碳發展、生産生活方式轉變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行動指南。

  二是《方案》要求“十五五”時期各地區要開展碳排放預算“預演”管理,為“十六五”時期碳排放總量剛性約束和碳預算全流程管理奠定基礎。碳預算制度是指在特定時期內,針對不同行業、不同主體設定溫室氣體排放上限的一種總量控制方法。碳預算制度實現碳排放總量控制並逐步下降的基礎手段,是有力、有效、有序實現我國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政策手段。碳排放總量控制為標誌的碳預算管理將於“十五五”時期登上歷史舞臺,並在省、市兩個層級推動建立碳預算管理制度,“十五五”時期各地區要編制碳預算並實行動態調整管理。

  三是《方案》要求建立碳排放目標評價考核和預警管控機制。為了有效實施碳排放總量控制,科學合理的目標分解和清晰明確的考核辦法必不可少。《方案》提出,各省份可將國家下達的碳排放總量目標進一步向下細化分解,壓實地市及重點企業控排減排責任,可見未來省級、地市與企業是貫徹落實碳排放目標控制的主體,省級如何結合區域資源稟賦、地區減排潛力與産業結構特點科學合理分解碳排放指標至地市和重點企業,是碳排放目標完成的基本、前提和關鍵。另外,《方案》還提出要建立碳排放監測預警機制,常態化開展碳排放形勢分析監測和預警,這將為國家、區域、行業和企業如期實現碳排放目標提供保障。為提高碳排放監測預警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可借助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設備等技術,實現數據分析、展示和管理,為碳排放控制目標的制定和管理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碳排放總量控制地方應對的總體建議

  一是要進一步完善地方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夯實碳排放控制的數據基礎。地方碳排放控制工作的前提是要做好基礎能力建設,即要做到“心中有數”。目前二氧化碳排放在線監測受技術和成本的影響,仍需要通過核算來進行碳排放的統計。目前我國各級部門碳排放強度的考核採用統計部門提供能源統計、主管部門各自計算的方式來進行,企業和産品層面碳排放數據的統計也尚未做到完全規範化、數字化,碳排放核算方法、數據品質等問題仍有待解決。因此地方政府應加強地方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夯實整體區域(市縣區)、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産品等多維度統計核算基礎,完善基礎數據品質,並逐步納入不容忽視的工業過程排放,做到碳排放數據的可信與可比。有條件的地區可探索基於物聯網的精準計量監測體系,實現生産過程中基礎數據的高頻採集和碳排放的實時計量,與現有統計核算體系形成協同互補。

  二是要儘快探索地方碳排放預算管理制度,開展碳預算編制和管理工作。目前隨著我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持續深入開展,建立碳預算制度已經具備良好的工作基礎。地方政府應儘快建立地方碳排放預算管理制度,開展年度碳排放情況分析和目標預測,設定年度碳預算總量,結合碳預算做好各類産業的規劃,在有限排放空間內優先支持有助於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大項目與發展模式。開展項目全生命週期碳排放管理,將實施前的碳排放概算、建設運行過程中的碳排放計量、項目退出前的碳排放結算納入碳預算管理,強化過程管控。協同推進碳預算制度與碳績效考核,為全國建設碳預算制度提供有益探索,積累經驗。

  三是探索利用數智化工具,助力地方碳排放目標管理。將碳排放管理有效納入各地數字化、智慧化省、城市、園區工作中,提高碳排放管理的能力。第一,依託數智化工具摸清碳排放底數。圍繞碳排放總量、碳排放強度2個核心指標,構建區域、行業、企業、項目、産品等各層級的碳排放雙控數據採集、分析、展示體系,紮實開展排放源、碳排放、碳減排、關聯信息等層面的基礎數據採集核算工作,全面摸清能碳家底。第二,依託數智化工具做好碳排放雙控目標動態管理。圍繞碳排放雙控目標分解、考核與評價、碳預算管理、碳排放預警等設置數智化處理功能,常態化支撐地方碳排放雙控考核與評價工作。第三,依託數智化工具做好重點行業企業碳管理。包括開展重點行業領域節能減排潛力分析、碳排放核算、碳排放監測預警等,實現線上高效處理與動態跟蹤。設置重點企業碳賬戶,為開展碳信用評級、碳效能評級等奠定基礎。第四,依託數智化工具助力産品碳足跡管理。如建立地方産品碳足跡背景數據庫,搭建産品碳足跡公共服務平臺,支撐重點産品碳標識認證等。(作者 唐人虎 北京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