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寧電入湘”中寧換流站施工現場。記者 王鵬 攝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長江黃河因此自西向東奔流不息。而一條條特高壓直流就像大江大河,跨越數千里,自西向東輸送著源源不斷的電力。目前,全國“西電東送”工程的輸電能力已超過3億千瓦,支撐全國東中部地區約20%的用電需求,成為破解全國能源空間制約的重要途徑。
能源一直是西部大開發的重點領域,過去,將西部的煤炭轉化為電力送往東部,是“西電東送”的重要形式。近年來,全國西部地區新能源快速發展,截至去年底,全國西部12個省份新能源裝機總規模超過4億千瓦,佔全國的40%左右。“西電東送”由此加速從輸“煤電”到送“綠電”轉型。
寧夏既是“西電東送”的重要起點,也是全國首個新能源綜合示範區。12年來,寧夏通過兩條外送大通道,累計輸送電量突破7400億度,其中新能源電量近900億度,全國首條以輸送新能源為主的特高壓輸電工程“寧電入湘”工程將於明年建成,成為全國“西電東送”綠色轉型的“領頭羊”。
半年外送新能源電量超百億度
在沙漠戈壁上崛起的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依靠豐富的煤炭資源,建設了多座火電廠,其中的鴛鴦湖電廠是“西電東送”的重要煤電廠之一。通過寧東至山東直流輸電工程等外送通道,鴛鴦湖電廠每天將數億度“煤電”送往1000多公里外的山東、浙江兩個省份。
而距離鴛鴦湖電廠不到10公里,建在採煤沉陷區之上、佔地6萬畝左右的寧東200萬千瓦複合光伏基地,則成為寧夏“西電東送”新的電源點。國能寧夏電力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工作人員高旭説:“寧東光伏基地是全國首批沙漠、戈壁、荒灘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之一,基地去年全容量投産後,每年可以外送新能源電量36億度左右。”
從輸送“煤電”加速到輸送“綠電”,寧夏“西電東送”走過了10年的歷程。寧夏煤炭保有量321億噸,位居全國第9,與經濟發達、資源缺乏的東部地區形成互補,而將煤炭外運,成本和損耗無疑是巨大的。
2011年,世界首條±660千伏電壓等級直流輸電工程——寧東至山東直流輸電工程正式投運,工程線路全長1300多公里,每天輸送電量上億度,被稱為“空中運煤走廊”。2016年,全長1700公里的寧夏至浙江直流輸電工程投入運行,寧夏由此構建起兩條外送電力“大動脈”,將寧夏的煤炭轉化為電力,送往東部發達地區。
除了豐富的煤炭資源,寧夏風光資源富集,是全國首個新能源資源示範區,近年來,在“雙碳”目標等推動下,寧夏新能源産業快速發展,截至5月,寧夏新能源裝機3700多萬千瓦、佔比超50%,隨著一批為“西電東送”配套的新能源項目陸續並網發電,寧夏外送新能源電量迅速增加。
今年6月底,為寧夏至浙江“西電東送”配套的國能靈紹直流配套200萬千瓦複合光伏基地項目一期100萬千瓦成功並網發電,項目今年底實現全容量投運後,每年可為浙江提供清潔電能30多億度,年節約標煤約110萬噸,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80萬噸。
隨著一批大型新能源項目陸續投運,今年上半年,寧夏累計外送電量430多億度,其中新能源累計外送電量近106億度,同比增長超120%。“今年上半年,寧夏創下外送新能源電量歷年最高,佔‘西電東送’12年來寧夏外送新能源電量的10%左右。”寧夏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李強説。
西部新能源發展開啟“加速度”
截至2023年底,全國西部地區12個省份新能源裝機總規模超過4億千瓦,佔全國新能源裝機的40%左右,並且仍保持高速發展態勢。寧夏第三條外送電力“大通道”于2025年底建成後,僅此一項,每年就可以增加外送新能源電量300億度左右,屆時寧夏新能源裝機將達到6000萬千瓦。
“‘寧電入湘’工程是全國首條以輸送‘沙漠、戈壁、荒灘風電光伏大基地新能源為主的特高壓輸電工程,線路全長1400多公里,明年建成投運後,寧夏每年向湖南輸送電量將達360億至400億度。”國網寧夏電力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兼調控中心主任米寧説。
新能源“綠色”屬性明顯,但劣勢也突出——“靠天吃飯”,受天氣、季節等影響較大,電力穩定性差。如截至5月,寧夏新能源裝機中光伏佔比達60.2%,由於光伏“白天大發富餘,晚上無光缺電”,對電網平穩運行衝擊較大。
而儲能就像一個“大號”充電寶,在白天新能源電力富餘時充電,在電力不足時放電,成為新能源電力的“穩壓器”。
在緊鄰騰格裏沙漠的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佔地60多畝的穆和第一儲能電站中,形似集裝箱的“電池倉”整齊排列,只需2個小時就能充電40萬度。穆和第一儲能電站站長姜飛説:“電站的300多個儲能單元由40多萬塊儲能電池組成,電站背靠中衛市的新能源項目,投運1年多來共存儲電量1.9億度左右,如果不是儲能電站,這些電量很可能就會被白白浪費了。”
寧夏等西部地區新能源産業的快速發展,吸引了一批儲能項目落地。北京奇點匯能科技有限公司西北地區負責人楊興旺説:“以寧夏為代表的全國西部地區新能源産業快速發展,並出臺了系列鼓勵措施,我們很看好西部新能源的發展前景。公司在寧夏、甘肅都投建了儲能項目。”
東西部“優勢互補”助推區域發展
2011年以來,寧夏依靠兩條電力外送“大動脈”外送電量超過7400億度,電力交易也由最初的山東、浙江擴展至目前的上海、重慶、湖北等全國十幾個省份。為寧夏創造經濟效益超1600億元,增加就業崗位6萬多個。
“由於東部地區電價比西部地區高,‘西電東送’外送的新能源電量收益也相對可觀,實現東部能源保供、西部新能源企業增收、全社會減碳‘多贏’,調動了西部地區新能源企業發展的積極性。”高旭説。
此外,綠證也在為新能源企業開闢增收“新渠道”。綠證是指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1個綠證單位對應1000度可再生能源電量。今年前5個月,全國綠色電力(綠證)消費總量1871億度,同比增長327%。
綠電交易作為電力市場新交易品種,用戶參與綠電交易可同時獲得綠電和綠證。2021年9月,全國在北京啟動綠色電力交易試點,寧夏6家新能源企業與14家大型跨國公司達成2022年至2026年總量為15.3億度的綠電交易。2022年至今年上半年,寧夏常態化組織開展省間和區內綠電交易,累計成交省間綠電交易電量超50億度、區內綠電交易電量超40億度。
綠證還可以通過市場化交易來獲得,新能源企業在相關機構備案後,根據綠電總量核發綠證。寧夏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交易部副主任邵琳説:“嚴格來説,沒有政府補貼的平價新能源電力才能被稱為綠色電力,並核發綠證。綠證交易是市場行為,根據地方政策,一些高耗能企業使用的可再生能源達到一定比例後,能夠享受優惠電價。還有一些企業出於社會責任考慮,要求鋼鐵等原材料供應商使用一定比例的綠電,推動相關企業購買綠證。”
寧東200萬千瓦複合光伏基地每年可産生200多萬張綠證,綠證交易也能給企業帶來收入。高旭説:“綠證收入對公司而言是一筆‘額外收入’,以一張綠證10元為例,就能每年為公司增收2000多萬元。全國的綠證目前仍處於探索階段,受政策、供需關係等影響,綠證價格並不穩定,但在減碳的大趨勢下,綠證未來或許會帶給我們更多驚喜。”(記者 許晉豫 任瑋 甦醒)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