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首頁 > 環球創業 > 正文
2024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 11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頒獎典禮
2024-08-20 13:25:1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責編:韓東林

  8月16日,2024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佈會在北京、香港兩地隆重舉行。京港兩地共同見證獲獎人的揭曉及2024未來科學大獎周議程的發佈。

2024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11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頒獎典禮_fororder_圖片1
2024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名單揭曉,4位科學家獲獎

  北京活動現場,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委員、未來科學大獎監督員、未來科學大獎捐贈人、未來論壇理事、機構理事代表,高校院所與科學研究機構代表以及媒體300余人共聚一堂,見證2024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名單揭曉的歷史時刻。

  今年,共有4位科學家獲得殊榮。“生命科學獎”獲獎者為鄧宏魁;“物質科學獎”獲獎者為張濤、李亞棟;“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則授予孫斌勇,單項獎金約720萬元人民幣,以表彰他們為全人類做出的重大科研成果。

2024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11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頒獎典禮_fororder_圖片2

  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2024輪值主席舒其望在致辭中表示:“未來科學大獎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是由科學家群體和企業家群體共同建立,凝聚了群體的智慧和力量。42位現任及歷屆科學委員以豐富的評審經驗、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評選工作付出了辛勤努力。因為有了世界一流的評委、公正的評審規則,以及各領域國際專家客觀的評價,未來科學大獎才能夠始終保持高學術水準和國際影響力。”

2024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11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頒獎典禮_fororder_圖片3

  未來科學大獎監督員高西慶在活動中致公正性説明,即對評審過程中的“候選人的資格確定”、“利益衝突披露”、“評選標準”、“保密義務”等重要環節進行説明。

2024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11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頒獎典禮_fororder_圖片4
圖:未來科學大獎捐贈人劉芹公佈2024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獎者名單,生命科學獎獎項委員會代表王曉東宣讀獲獎理由

2024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11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頒獎典禮_fororder_圖片5
圖:王曉東進行獲獎成果解讀

2024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11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頒獎典禮_fororder_圖片6
圖:現場連線2024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獎者鄧宏魁

  鄧宏魁教授在連線仲介紹了其研究成果,強調了細胞作為生命基本單元的重要性,並揭示了一種通過化學小分子組合逆轉細胞命運的“化學魔法”。他表示,在科研過程中,自己與團隊經歷了多次關鍵瞬間:從小鼠細胞重編程實驗的初步成功,到打消團隊內部疑慮;再到人體細胞實驗的艱難突破,發現新生命奧秘;最終到細胞治療在病人身上顯現療效,帶來功能治愈。這些瞬間不僅驗證了研究的科學價值,也深刻體現了科研工作的艱辛與喜悅。鄧宏魁及其團隊的工作不僅為醫學領域帶來了新的可能性,也為人類健康福祉作出了重要貢獻。

2024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11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頒獎典禮_fororder_圖片7
圖:未來科學大獎捐贈人鄧鋒公佈2024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獲獎者名單,物質科學獎獎項委員會代表鄧力宣讀獲獎理由

2024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11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頒獎典禮_fororder_圖片8
圖:鄧力進行獲獎成果解讀

2024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11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頒獎典禮_fororder_圖片9
圖:現場連線2024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獲獎者張濤

  張濤教授在連線中表達了對團隊、合作夥伴及家人的感謝,並簡要介紹了化學及催化劑的重要性。他提到化學作為中心科學,在創造物質方面起著關鍵作用,特別是通過催化劑加速化學反應,對人類社會的諸多方面産生了深遠影響。

2024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11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頒獎典禮_fororder_圖片10
圖:現場連線2024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獲獎者李亞棟

  李亞棟教授在連線中對感謝了評委與推薦人的認可。“感謝大獎對我和團隊的肯定,感恩父母的培養,家人的理解,讓我能全心投入科研。同時,感謝教育、幫助過我的前輩,以及並肩作戰的同仁。單原子催化技術有望成為新時代的重要發明,其原子級精準製造潛力巨大,或引領人類進入新科技時代。作為中國人,我們堅信通過努力,能在科技領域為人類作出重要貢獻,我們期待此技術能為世界帶來和平與福祉。”他表示。

2024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11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頒獎典禮_fororder_圖片11
圖:未來科學大獎捐贈人王強公佈2024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名單,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項委員會代表夏志宏宣讀獲獎理由

2024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11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頒獎典禮_fororder_圖片12
圖: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項委員會代表張壽武進行獲獎成果解讀

2024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11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頒獎典禮_fororder_圖片13
圖:現場連線2024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孫斌勇

  孫斌勇教授在連線中表示,獲得未來科學大獎是對其多年研究工作的肯定。“在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和浙江大學數學高等研究院,我享受到了自由的研究環境,這在我的數學生涯中産生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他看來,數學的純粹與嚴謹像一門藝術,讓他沉浸其中,持續追求著理論的完整性。“或許我的研究節奏較慢,但我堅信每一步都紮實而重要。未來,我將繼續在數學的世界裏探索,同時也期待數學能在科技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他談到。

2024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11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頒獎典禮_fororder_圖片14

  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捐贈人、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王強作為捐贈人代表向科學委員會及監督員表達誠摯感謝,更向獲獎科學家致以崇高敬意。他談到,獲獎科學家在不同的研究領域裏做出了世界級的貢獻,他們不僅是理論創新的先鋒,更是技術轉化的推動者。他們如同星辰般照亮了各自領域的夜空,用不懈的努力和卓越的才華,用科學的力量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拓寬了科學技術的邊界,提升了人類生活的品質。”

  11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盛大頒獎典禮

  活動當天,香港會場與北京會場連線,對2024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表示祝賀,隨後在香港會場正式發佈2024未來科學大獎周議程。

2024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11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頒獎典禮_fororder_圖片15
圖:香港會場與北京會場同頻連線

  據介紹,10月30日-11月3日,由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攜手香港科學院,共同舉辦的未來科學大獎周將再次落地香港。

2024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11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頒獎典禮_fororder_圖片16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親臨發佈會現場致辭。他表示,非常高興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與香港科學院能夠再度合作,在今年十月底再次於香港舉辦大獎周活動,共同打造一場高品質的國際科技盛會。

  孫東教授指出,香港擁有多所世界頂尖學府,人才濟濟,科研實力雄厚,加上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我們有足夠條件舉辦更多大型且具影響力的國際科創盛事,發揮“超級增值人”的角色,促進國際科創交流。2024未來科學大獎周的主題是“年度科學盛事,啟迪未來之光”,它不單是一個世界級科創活動,也是香港下半年的年度盛事之一。我很有信心,在各方的支持與參與下,香港的大獎周將會成為香港盛事之都的一個亮眼品牌,傳承科學精神,啟發科創智慧,為推動環球科創合作貢獻力量。

2024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11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頒獎典禮_fororder_圖片17

  2024未來科學大獎周程式委員會聯席主席任詠華介紹了2024未來科學大獎周的日程安排、嘉賓陣容與科學課題設置。她表示:今年未來科學大獎周由10月30日的“科技論壇”、10月31日的“亞洲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年會”、11月1-2日的“科學峰會”、11月3日的“獲獎者對話青少年”、“頒獎典禮”組成。

  其中,“科學峰會”將有眾多來自海內外的重量級嘉賓出席,包括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本傑明·利斯特教授(Prof. Benjamin List)、菲爾茲數學獎得主葉菲姆·澤爾曼諾夫教授(Prof. Efim Zelmanov)以及沃爾夫獎得主彼得·佐勒教授(Prof. Peter Zoller)等。

  同時,10月4日至11月4日期間還將在香港科學館舉辦為期一個月的“未來科學大獎科普展覽”,通過介紹歷年獲獎者的科研成就,激發更多年輕人對科學的熱情,吸引他們投身於科技創新,成為未來的科學家。

2024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11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頒獎典禮_fororder_圖片18

  未來論壇理事會2024輪值主席、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梁颕宇在現場表示, 2024未來科學大獎周榮登香港“年度盛事”,從7月到11月,多個主題活動將雲集世界各地的學術成就卓越的科學家、創新人才、青年朋友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共同暢想與探索未來,點燃下一代對創新的激情。

  她代表主辦方向香港特區政府、特別是創科局、創科署、康文署、香港科學院、香港太空館、香港學術界以及社會各界對未來科學大獎一系列科學活動的堅定支持與認可表示最深切的感謝。“正是因為有大家共同的努力,我們才能在香港成功舉辦這場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學盛會,為香港、中國內地以及亞洲的創新發展注入動力。”她表示。

  未來科學大獎

  未來科學大獎成立於2016年,是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科學獎項。旨在獎勵在中國內地(大陸)、香港、澳門、台灣取得傑出科學成果的科學家。未來科學大獎目前設置“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大獎項,單項獎金約720萬元人民幣(等值100萬美元)。獎項以定向邀約方式提名,並由優秀科學家組成科學委員會專業評審,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則,保持評獎的獨立性。未來科學大獎希望獎勵對社會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啟蒙科學精神,喚起科學熱情,吸引更多青年投身科學。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