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智願者”提供智慧導覽、全球首個通用智慧人“通通2.0”順利完成主持工作、智慧腦機系統幫助失語患者重訴“心聲”、AI同傳系統實現母語演講原聲同傳……當下,人工智能廣受關注。
醫療、家居、出行……科技持續進步,AI正為人們帶來更多可能。從展會上的“圍觀對象”到生活裏的日常應用,前沿科技飛入“尋常百姓家”要多久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
前沿成果未來感滿滿
失語症患者能重新表達自己的“心聲”嗎?這個看似不可能實現的問題,如今有了肯定的答案。
“將‘北腦一號’智慧腦機系統的柔性薄膜電極貼在患者的硬腦膜上,通過多通道電信號的實時採集和處理,失語患者的心聲即可被‘解碼’。”北京芯智達神經技術有限公司工程師趙秉告訴記者。
近日,“北腦一號”完成首批3例患者的人體無線全植入。“目前,3例患者術後恢復良好,其中一位漸凍症導致的重度構音障礙患者已能解碼60多個常用詞,正確率達到了60%多。”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所長羅敏敏介紹。
除了在醫學方面的應用,在家庭服務中,人工智能也正逐步進化為“生活搭子”。捏雞蛋、攤煎餅、穿針引線、擺盤上菜……在2025具身智慧機器人發展大會上,各種人形機器人的一系列操作引得觀眾連連驚嘆,其背後是多模態具身感知、類腦演算法等前沿科技。“在家庭服務領域,具身智慧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譚鐵牛表示。
無需動手,只需要下達語音指令,手機便能自動訪問不同APP實現淘寶下單、線上點餐等操作。今年3月,最新面市的智慧體産品“AutoGLM沉思”,不僅能夠一鍵搞定用戶生活需求,還能主動行動,實現“邊想邊幹”的目標,甚至可以自動運營新媒體賬號,實現“接活賺錢”。
智慧化生活漸成現實
下班回家打開家門,全屋燈光自動亮起,浴室的淋浴頭已調節好了水溫,冰箱根據現有食材和個人口味生成了你的“專屬菜譜”……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正在讓這些場景變為現實。
DeepSeek大模型的爆火,為智慧化家居帶來了更多可能:接入DeepSeek的智慧空調——美的鮮凈感空氣機T6號,可一鍵自動感知天氣、溫度、空氣品質等多維環境參數,用戶只需用自然的語言表達需求,就能實現智慧空氣管理;一款接入DeepSeek的海爾冰箱,融合了海爾AI保險大模型,能實時調取冰箱內食材清單,根據現有情況為用戶定制食譜……
結束了一天的工作,躺在床上,床墊能夠實時監測你的呼吸、心率,動態調節床墊軟硬度和支撐力提升睡眠品質。檢測到焦慮情緒,床墊還會進行主動安撫“哄你入睡”。喜臨門的高端品牌aise寶褓將AI技術融入睡眠場景,實現真正的“AI陪伴”。
“現在有點熱”“好的,自動為您打開空調”……前不久,廣汽集團將自主研發的ADiGO SENSE端雲一體大模型與DeepSeek-R1實現深度融合,可根據現在的狀況和過去的經驗進行推理,不僅能了解用戶的語言,還能“了解潛在的意圖”,並可以規劃行程或推薦電影。
進入“尋常百姓家”有多遠?
“這次來參觀,我發現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東西都有了實現的可能。”在日前舉辦的中關村論壇常設展廳,一位觀眾告訴記者,近兩年確實能感到生活越來越智慧,“但看到這些最前沿的成果,還是會覺得像科幻電影一樣,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真正進入我們的生活?”
“家庭場景是機器人技術的終極考場。”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李怡彭認為,具身智慧從科技到落地,遵循著“工業場景—商業場景—家庭場景”的應用路徑,“家庭場景複雜度高、不確定性強,對人形機器人的認知能力有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們正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今年1月,上海市發佈《上海市腦機介面未來産業培育行動方案(2025-2030年)》,提出2027年前,推動5款以上侵入式、半侵入式腦機介面産品完成臨床試驗;2030年前,腦機介面産品全面實現臨床試用。
2022年,科技部等6部門印發《關於加快場景創新以人工智能高水準應用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系統指導各地方和各主體加快人工智能場景應用,在城市管理、交通治理、生態環保、醫療健康、教育、養老等領域持續挖掘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機會。
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許華哲表示,家用機器人“進家”或從最簡單的單一場景任務開始,逐漸過渡到更複雜的疊衣服、整理床舖等針對軟體的高精度操作。
北京加速進化科技有限公司CEO程昊表示,量産能力是具身智慧落地的關鍵。“我們的目標是讓人形機器人可以像計算機一樣便宜、可靠、使用。”截至今年3月初,加速進化已交付100台人形機器人産品。“今年最重要的是人形機器人能夠真正交付出去,客戶能用並且創造價值。”(記者 秦亦姝)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