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北疆港區,數艘大型集裝箱船舶正在進行智慧化裝卸作業。
夏德崧攝
數據來源:交通運輸部
港口,海運發展的綜合交通運輸樞紐;港口經濟,海港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數據顯示:沿海港口每萬噸貨物吞吐量,可創造GDP約194萬元;港口每億元的建設資金投入,可實現近萬人就業;截至2024年底,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達到2971個,是10年前的約1.4倍。
6月12日,在第三屆天津國際航運産業博覽會上,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發佈《2024年度中國海港城市港口經濟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海港城市港口經濟增加值達6.7萬億元,同比增加3606億元,增幅同比上升。
協同
呈現一核兩區多片格局
渤海之濱,以天津港為圓心,港口的價值半徑正在不斷延展——
港區內,岸橋林立,巨輪靠泊。智慧管控系統與人工智能運輸機器人高效協同,讓裝卸作業繁忙有序,日均貨物吞吐量超150萬噸;
幾十公里外,海馬生物、首衡集團等貿易商紛紛落戶濱海新區,依託直航拉美航線,一條進口水果的“甜蜜”産業鏈正在加速完善。今年前5月,天津口岸自拉美地區進口水果和水産品貨值達81億元;
地處天津市中心的和平區,一筆筆跨境貿易融資不斷為國際航運注入金融“活水”。依託航運物流壯大金融服務,全區現代服務業佔比逾98%……
從“貨運通道”升級為“經濟走廊”,從“通道貿易”進化為“在地貿易”,陸海聯動勾勒出我國港口經濟快速發展的生動圖景。
“海港城市港口經濟,是以港口為中心、港口城市為載體,依託和利用港口各類産業的相關經濟活動總和,是港口、産業、城市相互聯繫、有機結合、共同發展的開放型經濟。”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劉佔山説。
從總體看,中國海港城市港口經濟呈現“一核、兩區、多片”的格局:以上海等城市群為“一核”引領,以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為“兩區”協同發展,以環渤海、東南沿海、西南沿海等區域“多片”共同發展。
分區域看,2024年,長三角區域海港城市港口經濟增加值佔全國海港城市的44.9%,對長三角沿海區域GDP貢獻率達13.9%,是我國沿海地區港口經濟最發達的區域。相較2023年,天津、河北、山東、福建沿海地區海港城市港口經濟在全國的佔比實現提升。
支撐
促進腹地産業轉型升級
岸橋一線,大船一進一齣、大港一吞一吐間,貨物結構已發生改變——
今年5月27日,經過27天遠洋航行,一艘載有上百標準箱“新三樣”的貨輪順利從寧波舟山港抵達德國威廉港。
“海鐵快線+中歐快航”的硬核組合,為外貿“新三樣”快速出海開闢了一條新通道。今年前5月,寧波口岸電動汽車、鋰電池等産品出口貨值同比大幅增長。
沿著海岸線再向南看,5月15日,全國最大光伏LNG船舶“遠海口”輪在廣州南沙口岸命名交付,並搭載近4000台國産汽車從廣州港出發,遠航歐洲多國。
汽車在廣州登船出海,如今已成為不少車企的“最優解”。2004年,廣州港汽車裝卸量為1.5萬輛;2024年,廣州港全年完成商品車吞吐量超140萬輛。20年,近百倍,這座華南地區最大的商品車樞紐港,見證了新能源汽車産業的快速發展。
時光流轉,港口貨物結構在變,而産業升級的前行方向則始終如一。《報告》顯示,2024年,海港城市一産、二産、三産中港口經濟的佔比分別達15%、22%和8%,港口對一産、二産的支撐作用更為顯著。
以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為例,其主要分佈在廣東沿海地區和長三角地區,2024年,其港口經濟增加值達4384億元,佔全國海港城市港口經濟總規模的比重提升至6.6%。
“在第二産業內部,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港口經濟增長較快,在二産增量中的比重分別達到15.9%和12.7%。”劉佔山表示,“這表明,港口在促進腹地産業轉型升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融合
帶動城市經濟社會發展
港口經濟的發展,映照著港與城的共生與互動。
入夏,山東日照海龍灣畔微風拂面。作為全國首個退港還城修復整治工程,海龍灣已從昔日烏黑的堆煤場,變成了如今路凈水美的新港口。“我們將煤炭作業區遷離城區,修復1882米生態岸線,新增約46萬平方米沙灘。”日照港有關負責人説,港區變景區,吸引不少遊客前來旅遊打卡。
依託“前港後廠”模式,日照港形成了覆蓋糧食物流、倉儲、飼料加工的産業鏈供應鏈,輻射山東、河南、陜西、四川多地,吸引中糧、中儲糧等企業項目落地。截至目前,日照市臨港産業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比重超85%。
以港興城、以城促港,港城融合的海風勁吹廣袤海岸,不斷注入發展新動能。在天津港,147條集裝箱航線通達全球500多個港口,全市海洋經濟規模突破4000億元;在煙臺港,港口供應鏈綜合服務園區正加緊建設,未來傳統港口作業區將升級為現代港航服務業集聚區,更好融入城市發展……
《報告》顯示,近年來,海港城市港口經濟發展規模持續壯大,港口對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更加明顯。與2023年相比,港口經濟增加值大於2000億元的海港城市新增唐山、泉州,與上海、深圳、廣州、寧波等同處第一梯隊。唐山,由此成為躋身前列的首個北方海港城市。
“2024年,上海、深圳和寧波等港口經濟增加值增量超200億元。”劉佔山介紹,“這些城市充分利用港口資源,有力支撐了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的實施。”
你追我趕、共生共贏,眾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化港口,正成為中國經濟邁向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點。
(白萱參與采寫)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