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社會上出現以“快速致富”“無需償還債務”為誘餌的“職業揹債”騙局,部分消費者因輕信此類虛假宣傳陷入困境。金融監管總局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提示廣大消費者提高警惕,遠離“職業揹債”陷阱。
“職業揹債”陷阱主要有以下套路
虛假宣傳引誘。以“無需還款即可獲得高額回報”“只需貢獻自己徵信”“短時間輕鬆獲得高額酬勞”“不用本人償還債務”等話術為誘餌,吸引目標人群。
偽造材料騙貸。製作虛假職業證明、收入證明、銀行流水等資料,將不符合銀行貸款條件的人包裝成“優質客戶”,騙取銀行貸款。
抽取高額分成。獲取銀行貸款後,不法分子抽取高額分成,將相關債務和風險全部轉嫁給揹債人承擔。
一旦成為“職業揹債人” 將面臨諸多風險隱患
一是承擔高額債務。揹債人作為借款人,需依法償還全部本金及利息,逾期未償還將面臨催收、罰息,甚至被起訴。從實際案例看,揹債人到手的“揹債費”只是貸款金額的一部分,大量資金被不良仲介和不法人員瓜分,而揹債人卻要背負遠超自身所得的債務。
二是個人信用受損。一旦揹債人無力償還貸款,個人徵信將留下不良記錄,影響未來獲取正規金融服務,甚至成為失信被執行人,出行、就業等正常生活將受到限制。
三是法律風險極高。協助偽造資料騙取金融機構資金的行為,可能涉嫌詐騙、非法集資、騙取貸款、洗錢等刑事犯罪,淪為不法分子的共犯,面臨被追究法律責任的風險。
為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在此提示
一是提高風險意識。切記任何承諾以個人名義貸款,卻聲稱“不用你還”的話術,本質都是騙局。面對“職業揹債”這類看似輕鬆賺錢的“好事”,一定要保持清醒,不要鋌而走險,貪小失大。
二是珍惜個人信用。信用記錄是個人經濟社會生活中的第二張“身份證”,要合理規劃收支,按時償還各類債務,不隨意為他人擔保,不參與任何形式的騙貸或信用卡套現。發現信用記錄異常,及時聯繫金融機構核實處理。
三是審慎對待“代辦”業務。在面臨資金需求時,警惕非法仲介虛假宣傳,務必選擇正規、可靠的渠道辦理業務。妥善保管個人信息,不輕易將個人證件原件交由他人“代辦”業務,避免上當受騙遭受損失。在任何合同上簽字前,務必仔細閱讀條款,明確自身權利義務。
四是遇到可疑情況及時求助舉報。目前,公安部和金融監管總局正在聯合開展金融領域“黑灰産”違法犯罪集群打擊工作,依法嚴打騙取貸款、貸款詐騙等犯罪活動。如公眾發現有人兜售“揹債賺錢”門路,或身邊有類似偽造材料、騙取貸款行為的,一定要堅決拒絕,並及時向金融監管等有關部門舉報或向公安機關報案。一旦不慎捲入騙局,要第一時間收集證據,尋求法律幫助,最大程度減少損失。(記者 王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