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毛技術人員在中非綠色技術公園交流工作。記者 管克江攝
從毛裡塔尼亞首都努瓦克肖特出發,驅車沿N3國道向東行駛約一個半小時後,戈壁荒漠中出現一片生機盎然的綠色園區。這裡是中毛共建的中非綠色技術公園項目。雙方在防治荒漠化、改善民生、培養技術人才等方面積極探索,助力毛裡塔尼亞應對自然環境和氣候變化挑戰,為非洲綠色發展提供新示範。
“在沙地裏種出了蔬菜,中國科學家好樣的”
走進園區,一壟一壟的蘇丹豆、茄子和番茄已經采收完畢,甜瓜和西瓜已有拳頭大小。再往裏走,等待移植的阿拉伯金合歡樹苗、珍珠粟、埃及酸葉木苗鬱鬱蔥蔥。微風吹拂,幼嫩植株輕輕搖擺,散發出淡淡清香。
“去年我們收穫了900公斤左右的蔬菜水果,免費提供給周邊15個村莊的約6000名村民。村民稱讚,我們在沙地裏種出了蔬菜,中國科學家好樣的!”“非洲綠色長城”毛裡塔尼亞國家署副主任馬哈茂德·阿卜杜拉赫曼説。
為抵禦撒哈拉沙漠南侵威脅,包括毛裡塔尼亞在內的11個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制定了“非洲綠色長城”計劃——建設一條寬15公里、長度超過7000公里的森林防護帶,通過生態可循環的方式阻止薩赫勒地帶的荒漠化進程,破解撒哈拉沙漠以南乃至整個非洲乾旱地區的土地退化、荒漠化等問題。
中非綠色技術公園項目由中毛雙方共同實施,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以下簡稱“新疆生地所”)提供示範區建設與後續技術支持。項目佔地4公頃,主要涵蓋週邊防沙阻沙區域、經濟果林區、沙土蔬菜種植區、牧草種植區及家禽養殖區,是中國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非洲綠色長城重點區域沙漠化防治實用技術合作研究與示範”的具體實踐。
據介紹,自2017年中國科學院與毛方簽署首份合作協議,參與推動“非洲綠色長城”計劃以來,中非綠色技術公園項目已在毛裡塔尼亞取得一系列顯著成果,100公頃沙地被成功固定,其中4公頃沙地經中國固沙技術治理,轉變為可持續利用的綠洲。
新疆生地所副研究員周娜表示:“我們還將持續開展監測與研究,力爭形成一套適用於‘非洲綠色長城’計劃建設的可複製、可推廣的技術路徑。”
“為增進毛裡塔尼亞民眾福祉作出貢獻,我的這份工作很有價值”
中非綠色技術公園裏有不少“新裝備”:公園中心有數十塊光伏板——這是光伏揚水系統,光伏發電驅動水泵從水井抽水,配合智慧灌溉系統,為公園內的果蔬供水。沙坑裏埋入的一根根白色柱狀物體,共同組成土壤墑情智慧監測系統,可測量不同深度土壤的水分、溫度,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傳輸到數據中心,結合氣象站同步監測數據,合理調控田間灌溉。
在周娜看來,中非綠色技術公園是“綠色技術的試驗田”。圍繞這一項目,形成了“科研機構+優勢企業+示範基地”的三元協同機制:科研機構負責技術研發和模式創新,優勢企業按需提供配套材料與産品的標準化生産及品質管控,示範基地則作為技術集成、驗證與示範推廣的核心平臺。
園區一角,灌溉技術工人穆罕默德·伊塞勒穆蹲在沙地裏,熟練地更換著電磁閥智慧控制噴淋閥門組件,這是他去年就已經掌握的技能。他説:“中國同事們來自新疆,那裏的自然環境和我們這裡近似,在荒漠化防治上有很多成功經驗。有中國同事的幫助,我相信這裡一定能實現綠色發展。”
據介紹,中非綠色技術公園項目已經為45名當地技術人員完成綠化技術培訓,還為當地社區直接創造了120個就業崗位。項目毛方協調員圖拉德·邁杜曾在中國留學兩年,現任毛裡塔尼亞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部官員,負責推進中非綠色技術合作。他表示,當地許多曾以畜牧業為生的年輕人如今掌握了水泵操作、滴灌調試和苗木種植技術,他本人也參與其中,獲益匪淺。“毛中合作項目為增進毛裡塔尼亞民眾福祉作出貢獻,我的這份工作很有價值。”
“中方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我們希望借鑒中國的綠色發展經驗。中非綠色技術公園項目已取得出色成績,我們正在制定計劃,努力把它打造成非洲地區的示範項目,在毛裡塔尼亞其他地區乃至非洲其他國家推廣。”馬哈茂德説。
“不僅是一項雙邊合作項目,更是播種未來希望的綠色變革”
中非綠色技術公園不遠處,一棵棵金合歡樹宛若傘蓋。
“去年,我們在大約20畝的區域飛播了阿拉伯金合歡、埃及酸葉木、珍珠粟、熱火藤等,在沒有任何人工干預的情況下,綜合成活率達到40%以上。”中碳森林資源(北京)有限公司毛裡塔尼亞代表處負責人龐國聰介紹,該公司通過與中非綠色技術公園合作,在毗鄰區建起中碳森林造林技術示範區,推動荒漠化防治中國經驗與“非洲綠色長城”計劃有機結合。
毛裡塔尼亞每年旱季長達9個月,這些植物是如何在沙漠中存活下來的?龐國聰説,公司選育了適合荒漠條件生長的樹種,還引入了獨特的“樹種球”技術——樹種被包裹在一個直徑3到5釐米的“土坷垃”裏,這個“土坷垃”內富含肥料和水分,能夠支持樹種早期生長。
基於這一成功經驗,2024年12月,毛裡塔尼亞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部、“非洲綠色長城”毛裡塔尼亞國家署與中方科研和企業代表共同簽署共建1萬公頃碳匯林諒解備忘錄,擬以中非綠色技術公園的經驗為藍本,打造標準化、可複製、適應性強的區域治理樣板。
毛方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20畝試驗區域的種植效果驗證了中國技術適用於非洲荒漠的潛力,下一步雙方將通過機械化與社區合作降本增效,助力推進“非洲綠色長城”計劃。
“綠色發展不僅是中國同非洲國家共同實施‘八大行動’‘九項工程’‘十大夥伴行動’的組成部分,也是中非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新疆生地所研究員、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副會長雷加強表示,中方專家將繼續與毛方協同攻關,為毛裡塔尼亞等非洲國家荒漠化防治和綠色發展作出貢獻。
毛裡塔尼亞農業部部長哈馬胡拉表示,感謝中方長期以來對毛裡塔尼亞農業生産的支持幫助,希望借鑒中國在農田節水灌溉、農業機械化和蔬菜種植方面的經驗和技術,助力毛裡塔尼亞農業高效發展。
“中非綠色技術公園不僅是一項雙邊合作項目,更是播種未來希望的綠色變革。”毛裡塔尼亞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部部長拉格達夫説,這一合作是真正意義上的互利共贏。
(人民日報努瓦克肖特電)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