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産業力 |   會員頁面  |  環球健康

首頁 > 環球創業 > 正文
“2025民營企業500強”出爐:騰訊、榮盛控股、比亞迪為納稅三強
2025-08-28 17:46:5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責編:鄭思雯

  全國工商聯8月28日發佈“2025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和《2025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京東集團、阿裡巴巴(中國)有限公司、恒力集團有限公司、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位居榜單前五位。

“2025民營企業500強”出爐:騰訊、榮盛控股、比亞迪為納稅三強_fororder_1

“2025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前10名

  今年民營企業500強榜單的入圍門檻增至270.23億元。報告顯示,500強民營企業營收總額達到43.05萬億元,其中,營收總額超過1000億元的企業有105家,超過5000億元的企業有11家。此外,共有29家民營企業500強入圍今年的《財富》世界500強榜單。

  民企研發總投入達1.13萬億 華為、騰訊、阿裏位列前三

  民營企業是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過去一年,民營企業整體研發費用與研發強度再次雙增長。其中,民營企業500強中實際填報企業的研發費用總額1.13萬億元,研發人員總數115.17萬人,平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2.77%。

  高強度的研發投入有利於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當前500強企業擁有72.16萬件有效專利,較上年增長8.23%,其中,國內有效專利數量增長12.42%。

  報告顯示,在研發投入榜單中,排名前十的企業分別為:華為、騰訊、阿裡巴巴、比亞迪、吉利控股、小米、螞蟻科技、百度、美團、寧德時代。互聯網公司佔據其中半壁江山,騰訊蟬聯互聯網行業研發投入第一。

  華為和騰訊近年來一直保持民企科技研發及創新的領跑角色。華為是目前累計獲得國內授權專利最多的企業,其2024年年報顯示,華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超過15萬件,在蜂窩通信、音視頻編解碼等領域專利數量居全球前列。

  騰訊緊隨其後,其2025年Q2財報顯示,騰訊在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專利申請公開總數超過8.8萬件,專利授權數量超過4.8萬件,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雲技術、大出行、即時通訊等前沿領域,全鏈路自研的混元大模型等AI技術持續升級。同時,騰訊充分發揮“AI應用好手”優勢,將AI深度融入多個核心業務中,讓用戶也能享受到AI便利。

  此外,研發費用超百億元的 500 強企業分佈在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汽車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6個行業,體現了民營企業創新活力持續增強。

  稅收與就業貢獻顯著 騰訊納稅592億元位列第一

  從社會貢獻看,民營企業在稅收貢獻和拉動就業兩方面表現顯著。報告顯示,2024年民營企業500強納稅總額達1.27萬億元,納稅超過100億元的企業有24家,佔500強比例為4.80%。

  納稅方面,共有三家民營企業納稅總額超過500億元,分別是騰訊、榮盛控股、比亞迪。其中,騰訊以591.87億元的納稅總額位列第一。據工商聯民企500強報告及騰訊年報,2020年至2024年,騰訊累計納稅總額超過了2100億,近五年平均增幅達到20.1%。

  在納稅前20名的互聯網企業中,京東集團、螞蟻科技榜上有名,分別納稅達164.85億元、118.53億元。

  從吸納就業看,民營企業500強吸納就業總人數達到1109.12萬,戶均2.22萬人,就業人數超5萬人的企業有48家。民營企業500強吸納就業人數前五大行業分別為汽車製造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就業人數合計為 523.61 萬人,佔500 強就業總人數的 47.21%。

  報告顯示,在民營企業500強中,有72.80%的企業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壯大鄉村富民産業。65.40%的企業參與“萬企興萬村”行動,在鄉村産業振興、開展公益幫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施消費幫扶和就業幫扶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79.00%的企業參與社會慈善捐贈活動,捐贈總額為104.76億元。

  此外,民營企業公司治理持續完善,治理水準穩步提升。500強企業中有52.24%引入戰略投資者。從外部投資者屬性看,有73.86%的企業引入民間資本,57.52%的企業引入國有資本,32.68%的企業引入境外資本。(圖/文 陳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