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滄州市南皮勝達汽車運輸有限公司新購入的國六排放標準貨車。譚 磊攝
廣東佛山市美的製冷設備有限公司生産車間。溫建康攝
新疆精一紡織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智慧化生産線。包良廷攝
數據來源:國家發展改革委
實施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舉措,有利於擴大有效投資、促進産業升級、推動綠色發展、改善人民生活。自去年“兩新”工作啟動以來,大規模設備更新持續落地見效。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設備更新的投資補助資金已支持約8400個項目,帶動總投資超1萬億元。
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産生了哪些成效?記者進行了採訪。
政策力度有多大?
工業重點領域設備更新,支持力度最高可達總投資的15%
“設備更新政策,既給力又及時。”河北滄州勝達汽車運輸隊經理張強告訴記者,他的車隊有20多輛13米長的“大半挂”貨車,這兩年,隊裏不少貨車陸續進入淘汰週期,可貨運競爭激烈、利潤不高,不少司機不捨得換新車,一些國四標準的老貨車依舊在服役,“現在有了國補,我們一口氣換了5輛貨車。”
面對記者,張強算了一筆賬:拆解一輛舊車,補貼4.5萬元,比賣二手車還划算;購置一輛售價26萬元的國六標準新車,補貼5萬元左右,合計節省近10萬元。今年10月,車隊最後一輛老舊貨車也將更新完畢,“換了新車,安全隱患消除了,司機們拉貨跑車更安心了。”
同樣感受到政策暖意的還有製造業企業。“我們申報了製冷産品研發與生産設備更新技術改造項目,總投資4億元,到手補貼有6000萬元,支持比例達15%,投入的研發設備還可同時享受研發設備加計扣除政策。”廣東美的製冷設備有限公司科技政策辦公室主任溫建康説。
為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央財政、地方財政打出組合拳,並推出配套金融政策,確保政策力度夠、效果好。
超長期特別國債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安排,用於支持重點領域的設備更新項目,以及高水準回收循環利用項目建設。
財政方面,中央財政主要對符合有關條件經營主體設備更新相關的銀行貸款本金,貼息1.5個百分點。老舊營運貨車、農業機械的報廢更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相關資金由央地共擔,東部、中部、西部地區中央承擔比例分別為85%、90%、95%,各省級財政按比例安排配套資金。
還有金融政策。2024年,中國人民銀行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由央行對商業銀行“總對總”發放。今年5月,經增加,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總額度達8000億元。
從各地實踐看,工業重點領域設備更新,支持力度最高可達總投資的15%,用能設備最高可達20%。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每輛車平均補貼8萬元。
落實設備更新政策,不少地方因地制宜創造性開展工作。
例如江蘇,2024年起推出“交運貸”財政貼息,並於今年擴展至“交運租”財政貼息。江蘇省港口集團就是受益人。其下屬公司共開展13個“交運貸”項目,涉及交通運輸工具、轉運接駁設備的更新,貸款總額6.94億元,共享受貼息270.3萬元,融資成本大幅降低。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末,江蘇省合作銀行累計發放“交運貸”項目100個,放款67.83億元,已累計貼息7000余萬元。
享受政策難不難?
“5月份提出申請,兩個多月後,1.8億元補助資金就已獲批”
設備更新政策方向明、力度大。不少企業最關心的是怎麼參與、手續是否麻煩、到款快不快。
這一點,張強感受頗深。“年初,滄州市南皮縣交通局把我們這些貨運公司都召集起來,現場介紹政策。”張強説,啥車能補,補多少錢,現場一次性都説明白了,“我當場就心動了”。
回到隊裏,張強跟司機一碰頭,都想試試,可又擔心跑流程麻煩。“後來發現,哪都不用跑,在手機上就能一次申請成功。”張強説,從辦理貨車登出手續到拿到現金補貼,全程不到20天。
更新車輛快捷省心,園區煥新又是如何?
在遼寧淩源市,經過一年多改造,鞍鋼集團淩鋼焦化分公司拆除了3座焦爐,取而代之的是兩座7.6米復熱式頂裝焦爐。
焦爐是鋼鐵生産流程中的重要前端設備,也是主要用能單元,能耗佔比較高。“想節能降碳,就得更新設備。道理簡單,決心卻不好下。”公司總經理楊大維告訴記者,整個焦爐改造項目投資30.2億元,“首要難題就是‘錢從哪來’。”
政策春風,助企業邁開步伐。“5月份提出申請,兩個多月後,1.8億元補助資金就已獲批。再加上設備更新貸款貼息政策,我們向銀行申請2000萬元貸款,原本利率2.6%,貼息1.5個百分點後,降到了1.1%,融資成本又進一步降低。”楊大維説。
除了升級焦爐裝備,淩鋼焦化分公司還同步配套建設了焦爐煤氣制LNG聯産氫氣項目。改造後,生産線每年可産220萬噸優質焦炭,每年可將焦爐煤氣轉化為14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將煤炭“吃幹榨盡”。
“重點領域設備更新項目總體按照‘地方審核、國家復核’的方式進行篩選把關。”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推動有關部門進一步簡化“兩新”政策補貼申領流程,明確審核兌付時限,落實資金預撥制度,緩解經營主體墊資壓力。
政策成效怎麼看?
穩投資、穩增長、促轉型,撬動産業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
設備更新政策明顯的成效在於穩投資、穩增長、促轉型。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重點領域設備更新總量超過2000萬台(套)。今年1至7月份,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5.2%,增速比全部投資高13.6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2.2個百分點。
在政策撬動下,産業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
走進四川綿陽富臨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只見高速運轉的流水線上,平均不到兩分鐘便下線一個汽車減速器。
“以前,缺陷檢查靠人工,如今上料、下料、産品品質檢測,全靠機器完成。”公司副總經理劉銳很是自豪,車間生産效率提高了10%,每年還能節約成本2000萬元。
改變,始於設備更新。“我們投入了2.4億元,更新購置了數控高速磨齒機、數控車床等高端智慧設備,對130多臺設備進行了自動化和智慧化的改造升級。”劉銳説。
類似場景還有很多:在山東,博山華成鍛壓有限公司先後投入5000多萬元,購置42台加工中心設備,企業自動化製造能力顯著提升;在福建,福地(石獅)新材料公司全力打造5G全連接工廠,産值顯著提升,企業所在高新區規上企業數字化轉型覆蓋面已超80%……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國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85.4%、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7.7%。
逐綠也是設備更新的一大方向。
在江蘇蘇州工業園區婁葑街道,隨著吊臂升起、吊鉤移動,一台嶄新的節能變壓器精準落位。
“此前的變壓器已運行21年,能耗偏高,運行起來還發出嗡鳴聲。”國網蘇州供電公司配網部主任丁敏介紹,新設備負載損耗直降10%,運行噪聲減輕約10分貝。
為了落實全面節約戰略,國家電網已累計完成24萬餘臺變壓器能效提升改造,在運2級能效及以上變壓器佔比提升至10%。
營運車輛、船舶“煥綠”同樣成效顯著。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從今年初至目前,全國累計淘汰更新國三及以下和國四標準營運類柴油貨車26萬餘輛,報廢更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6.85萬輛(套),支持新建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船舶和報廢更新老舊船舶約9800艘,淘汰老舊型鐵路內燃機車、更新新型機車450余輛。
群眾有何獲得感?
供水、供熱、供氣、污水處理、環衛等均被納入更新範疇
“完全沒想到,換電梯也有‘國補’。”近日,正在換新梯的北京東城區景泰西裏西區居民趙自英很是高興。
景泰西裏西區于2005年建成,這兩年,服役20年的電梯開始頻頻“報警”。“有時會‘夾人’,甚至還時不時卡住不動。”趙自英説。
對此,小區居民很是發愁,可偏偏小區專項維修資金繳存比例低,資金額度不夠,換梯工作遲遲無法推進。如今,在國債資金和區級補助資金支持下,該小區現有46部電梯終於迎來分批更新。
當前,電梯更新高峰期已經到來,設備更新政策恰逢其時。住房城鄉建設部數據顯示,2024年國補資金投入了62億元,支持各地對4.1萬部住宅老舊電梯實施更新,惠及居民近170萬戶。截至2025年2月,全國已開工國補資金支持更新電梯3.6萬部。
設備更新政策,除了聚焦産業升級,也聚焦“投資於人”、增進民生福祉。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供水、供熱、供氣、污水處理、環衛等均被納入更新範疇。
開挖基槽、鋪設管道、回填溝槽、管井砌築……安徽界首,供水管網正在加緊改造。“隨著使用年限增長,供水管網老化銹蝕、管徑不足等問題日益凸顯。這次,我們對95千米的配水管網進行升級改造,解決管網老化、水壓不足等問題,確保城鄉供水穩定性。”中建二局項目負責人洪景松介紹。
“以前我們生活用水水壓不穩定、水質一般,現在好多了,用著方便。”任寨鎮居民王德利所住的小區,前不久已完成管道改造。
配套工作怎麼樣?
再製造産業年産值增至近2000億元,標準提升有效發揮牽引作用
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還涉及兩項重要工作,一是回收循環利用,一是標準提升。
先看回收循環利用。
作為新成立央企中國資環旗下的子公司,新源勁吾最近業務量不斷攀升。“7月底,我們剛剛競拍到18萬片退役光伏組件的處置權。”公司總經理劉志剛告訴記者,公司取回退役光伏組件後,首先要進行檢測與分類。按照國家標準要求,對等級A、等級B狀態較好的組件,進行梯次利用;對等級C的組件,則直接進入拆解回收流程,先物理機械分離光伏板的每個部件,再進行篩選回收,回收率可達90%以上。為更好實現梯次利用,新源勁吾研發出全球首條全彩光電功能材料生産線,將退役光伏組件轉化為全彩光電功能材料。如今,該材料已開發60餘款産品,並在多個城市落地應用。
“實施回收循環利用行動,作為‘兩新’政策的重要支撐,對提高資源效率、保障資源安全、助力‘雙碳’目標等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國再製造産業年産值增至近2000億元,企業約3000家,從業人員約10萬人,其中盾構機、汽車變速箱等核心産品再製造率已提升至65%以上。
再看標準提升。
走進安徽華電蕪湖發電有限公司集控室,監控大屏上,剛完成智慧改造的1號機組出力曲線平穩抬升。“相關部門發佈了煤電技術指標體系,我們的改造以標準為指引,少走了不少彎路。”公司生産副總經理于凱介紹,改造後機組調節負荷變化能力提升50%。
大規模設備更新不是簡單的“買新賣舊”,而是要通過引入先進技術和生産工藝,推動設備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方向發展,這就需要對相關標準進行升級,為設備更新提供技術依據。
在工業領域,工業和信息化部已梳理72項國家標準,納入制修訂計劃,標準起草和制修訂工作已全部完成,正在陸續履行發佈程式。“接下來,我們將編制推廣《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降碳技術裝備推薦目錄(2025年版)》等目錄,用標準等牽引設備更新、倒逼落後産能出清,促進企業高品質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有關負責人説。
在用能領域,我國已制定發佈能耗限額和産品能效強制性國家標準34項。其中,《煉化行業單位産品能源消耗限額》等13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在推動設備更新的同時,實現每年2452萬噸標準煤的節能收益。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各有關方面持續加強統籌協調,紮實推進項目建設,推動儘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嚴格項目和資金閉環管理,確保中央資金用到實處,更好發揮‘兩新’政策效能。”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説。
(記者李心萍、丁怡婷、韓鑫、劉溫馨、王雲杉、李建廣)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