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大力推進安置房、公租房、人才公寓建設和改造,滿足多樣化需求。圖為該縣南峰街道未來社區,一幢幢安置房拔地而起。
王華斌攝(人民視覺)
北京冬奧村居住區轉換為人才公租房,實現華麗轉身。圖為冬奧村新貌。
胡慶明攝(人民視覺)
“串串房”“隔斷房”;“高收低租”“提燈定損”……不少有過租房經歷的人,遇到過各式各樣的煩心事。
近日,國家規範住房租賃市場的《住房租賃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發佈,並將於9月15日起施行。困擾租客、房東的種種租房亂象,有了針對性治理規範。
新規服務超2億租房人口
提起租房的糟心事兒,在北京工作的劉女士表示“一肚子苦水”。
“我之前在仲介平臺上看過一套房子,照片特別漂亮,裝修看起來很新,採光也好。結果仲介實地帶看,才發現真實房源和照片完全不一樣,不僅傢具陳舊,房間大小也和描述不符。”回憶起那次經歷,劉女士仍覺得自己被欺騙了。她坦言,這樣的“虛假房源”在找房過程中並不少見,“有時候一天跑好幾趟,結果一套都不合適,時間和精力都被白白浪費了”。
在上海一家互聯網企業工作的王利勇,自開啟租房生活以來,已經換過3次房子,每次都因“合同不穩定”而頭疼。相比找房的辛苦,更讓他焦慮的,是入住後房東隨意漲價或中途毀約的情況。
“我之前租過一套房子,環境不錯,交通也方便。剛住了1年,合同快到期的時候,房東突然提出房租漲10%,還要求我馬上做決定,否則就把房子租給別人。我當時覺得特別被動,最後只能搬走。”王利勇回憶道,“對我們這些上班族來説,頻繁搬家不僅浪費時間,還嚴重影響工作狀態。”
還有的租客遇到過租房合同糾紛。
有的租客表示,合同約定洗衣機、冰箱等大家電如有損壞,仲介負責更換。實際上往往要反復交涉、拖延好久,或者換過的電器還是壞的。有的合同約定租約到期後,目前的租客優先續租,但房東常常藉口要把房子收回,卻很快又租給別人。有的合同對於租客和房東需各自承擔的費用規定不清晰,導致後續出現水電費、物業費、網絡費等費用分攤不明的情況……
類似的煩心事還有不少。租房矛盾看似個例,但若放大至整個租房市場,這個問題並不小。當前,中國的城鎮租房人口達到了2億多。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大城市,租房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已達到40%以上。面對龐大的租房群體,規範住房租賃市場十分必要。
住房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中國住房租賃市場不斷發展,對實現住有所居、改善住房條件、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住房租賃市場發展也面臨一些問題。”該負責人説。比如,市場秩序有待規範,對租賃雙方合法權益的保障還不充分;住房租賃市場供給主體以個人為主,市場化、專業化的機構主體發展不足;住房租賃經紀機構在房源信息發佈、費用收取等方面還存在不規範行為;對住房租賃活動的監督管理仍需強化等。
“解決上述問題,有必要制定專門行政法規,更加有力有效規範和引導住房租賃市場,促進住房租賃市場高品質發展,為加快建立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提供支撐。”該負責人説。
治理“串串房”“隔斷房”“虛假房源”
新規對哪些麻煩事兒“對症下藥”?
一方面,聚焦用於出租的住房。
比如租客們常吐槽的“串串房”,也就是將舊房子或毛坯房,以極低成本裝修後出租的房子。這類房屋裝修品質差,通常有甲醛,嚴重影響租戶健康。對此,《條例》明確,用於出租的住房,應當符合建築、消防、燃氣、室內裝飾裝修等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強制性標準,不得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
還有“隔斷房”,這在一些大城市內較為常見,一些房東為了多收租,將住房“隔斷”為幾個房間,或出租一些不適宜居住的空間,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從9月15日起,廚房、衛生間、陽臺、過道、地下儲藏室、車庫等非居住空間,不得單獨出租用於居住。
再如虛假房源,《條例》規定,住房租賃企業發佈的住房地址、面積、租金等房源信息應當真實、準確、完整;發佈虛假或誤導性房源信息的,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另一方面,聚焦房屋簽約環節。
租客們普遍關注的無故扣押金、租金不透明、房東不簽合同等問題,在新規中都有涉及。
“《條例》相關規定涵蓋租賃前、租賃後兩個環節。”北京鏈家研究院分析師王一帆説。在租賃前階段,《條例》從合同簽訂、備案及資金監管等環節明確了規則,為租賃關係奠定了合規基礎,包括細化了押金的相關規定,要求租賃合同必須明確押金數額、返還時間及扣減情形,禁止無正當理由扣減;在租賃後階段,通過明確權責邊界和監管手段,提升租賃體驗的“安全感”“透明度”。
“比如,明確出租人需經承租人同意或依法可進入出租房屋。在此之前,部分房東存在‘未經現任租客同意,擅自帶人看房’等侵權行為,新規強化了承租人對租賃空間的控制權,減少‘被打擾’的糾紛,提升租客的居住安全感,讓租房生活更加穩定。”王一帆説。
房東的權益也將得到更好保障。過去在租賃過程中,一些租客擅自改裝房屋結構,或當起二房東私自轉租房源,從中賺取差價。《條例》提出規範:不得損壞、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設施或者改動租賃住房承重結構,不得私拉亂接水、電、燃氣管線等。
“同時保護出租人和承租人的權益,才能推動租賃行業、租賃關係穩定,助推租賃市場健康發展。”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説。
促進實現“住有所居、租有宜居”
《條例》頒行後,具體規則如何落地,受到普遍關注。
今年50歲的李偉,家中有兩套住房對外出租。他坦言,提到租房,人們通常認為房東掌握主動權,實際上,出租人也有很多煩心事。“以前,租房市場缺乏統一、清楚的法律依據,遇到糾紛難解決,雙方只好扯皮,還不一定有結果。”李偉説,即將正式施行的《條例》,明晰了出租人、承租人雙方的權利義務,給租賃行為加了一層保障,今後如何據此規範市場,值得關注。
圍繞租房市場監管,住房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條例》將從幾方面強化對住房租賃市場的監督管理。首先,有關部門將制定並公佈住房租賃合同、住房租賃經紀服務合同示範文本;其次,規定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建立住房租金監測機制,定期公佈租金水準信息;此外,房産管理部門應當通過住房租賃管理服務平臺開展管理和服務,並與有關部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行業方面,住房租賃相關行業組織也要加強行業自律管理。
業內人士分析,新規加強了對租賃市場的全流程監管,將明顯促進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短期內,部分依賴‘隔斷房’‘資金池’的中小租賃企業可能因為合規成本上升而退出市場,房源可能因此向頭部企業集中;長期看,將推動租金透明化、提升居住安全感,租賃市場將從‘野蠻生長’邁向規範發展,進而實現‘住有所居、租有宜居’的目標。”王一帆説。
在李宇嘉看來,《條例》實施後,可能會促進一些租金較低的非住宅租賃房源、二房東籌集房源、“隔斷房”等退出市場,導致部分區域租金波動,低收入群體租賃選擇減少。對此,要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同時加大規劃、用地、融資、稅費等扶持,積極盤活存量房源,增加市場供應。
“長遠看,《條例》的實施有利於保障各方權益,將提升租房意願,提高房屋租賃的穩定性,讓租賃現金流趨於穩定,從而激勵市場主體積極投資住房租賃。這有利於促進房地産開發企業從增量向存量、從建設到運營的轉型,對行業新模式的構建有積極意義。”李宇嘉説。
(實習生付曉晴參與採訪)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