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江北區北倉圖書館內,遊客在挑選文創産品。熊 鵬攝
圖②:巡查過程中,九龍坡區南方花園夜市管理辦公室綜合巡查隊員與小朋友交流。周邦靜攝
圖③:江北區觀音橋好吃街,一名樓管向商戶了解銷售情況。熊 鵬攝
重慶洪崖洞夜景。詹 江攝
引 子
當燈光在洪崖洞的飛檐漸次亮起、千廝門大橋五光十色的倒影墜入嘉陵江波心,重慶,這座長江、嘉陵江交匯的山水之城,反而更加熱鬧——來自重慶市商務委員會的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重慶超過一半的城市消費發生在夜間。
夜間經濟是城市商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頭連著居民生活,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遊消費的若干措施》提出,“發展夜間文旅經濟”。
培育發展夜間文旅經濟,重慶的探索由來已久,迄今已創建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15個。今年初,“夜間經濟”被寫入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
“不夜重慶”是怎樣點亮的?這裡的夜間經濟有哪些新變化?國慶、中秋假期,記者在重慶探訪。
載體之變
從特定商圈到特色街巷,引入“非標商業”,打造“高顏值”地標場景
夜幕垂下,臨崖步道上,一盞盞紅色燈籠次第亮起,與迎風招展的國旗交相輝映。光影從山腳蔓延至山頂,勾勒出節日的輪廓。這個國慶、中秋假期,渝中區山城巷每晚都遊人如織。
曾經,因為年久失修,這裡的許多建築屋面漏水、管網不暢,不少居民搬離。即便與人氣頗高的解放碑商圈毗鄰,也少有煙火氣。
改變,源自一次會議。
“洪崖洞、解放碑,這些全國聞名的夜間經濟地標都在渝中,但消費場景只能在傳統地標嗎?”2017年,渝中區開了一場專門的討論會,研究如何更好地發展夜間經濟。會上,渝中區商務委員會有關負責人開門見山。
這次會議後,背街小巷被納入重慶夜間經濟發展視野。
“渝中區面積約20平方公里,本就是‘螺螄殼裏做道場’,我們應該串珠成鏈,把原本作為知名地標‘配角’的背街小巷納入總體規劃,做大夜間經濟生態。”渝中區商務委員會副主任曾穿雲説,從特定商圈邁向全域消費,打造更多元的載體勢在必行,“白天主街繁華,晚上後街熱鬧。點亮背街小巷,就點亮了不夜重慶。”
重慶,長江、嘉陵江交匯的山水之城,獨特地形造就獨具魅力的山城夜景。圍繞“愜意江岸、崖壁步道、商圈後街、防空洞穴、雲端天臺”等五大地理特色,渝中區挖掘新空間、塑造新場景。
“海拔最高處394米、最低處167米,227米的相對高差,形成渝中獨具特色的城市景觀。發展夜間經濟,就要向空間要價值。”渝中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副主任盧永軍説,“山城巷是高差近80米的臨崖步道,是最佳夜景觀賞平臺之一,我們一直想開發這裡。”
2018年,政府引導,企業實施,山城巷改造啟動。
“如何改造?”起初,重慶永宏智造文化旅遊有限公司負責人黃衡冥思苦想。直到一天夜裏,他在解放碑遠眺入夜後的山城巷——悠長又陡峭的臨崖梯道上,點點燈光與商圈的高樓大廈形成鮮明對比,豁然開朗:“保留傳統風貌,專注‘夜間’山城。”
如今,一度冷清的山城巷,已躋身重慶夜間經濟“網紅”,今年上半年日均客流量2萬餘人次。在渝中,由“江崖街洞天”精心打造的新場景超過60個,構建起多元化的夜間消費空間。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渝中區累計接待遊客1353.9萬人次,同比增長7%。
同樣毗鄰解放碑商圈,同樣躋身重慶夜間經濟“網紅”,魯祖廟街區走的是“文藝路線”,方法是引入“非標商業”。
“非標商業”即非標準化商業,個性化、特色化是其突出特點。
在魯祖廟街區一家咖啡店內,一名身著扎染長裙的姑娘正將一杯桂花拿鐵舉過鏤空燈罩,在暖黃光暈中定格。
“飲料是配角,拍照才是目的。”咖啡店主理人陳琪説,大到桌椅墻飾,小到杯子杯墊,咖啡店完全由自己一手設計,“80%以上的顧客是來拍照的,看來大家還蠻認可我的審美。”
2023年魯祖廟招商之初,陳琪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主理人朋友一起,入駐魯祖廟,帶來“原木風”咖啡廳、“金屬風”比薩店等個性店舖。如今,這樣的非標商業店舖在魯祖廟街區佔比超過七成。“某種意義上,我們這些主理人,定義著魯祖廟的風格。”陳琪自豪地説。
在寸土寸金的解放碑商圈,店面不愁租,為何要選擇非標商戶?
“消費者更願意為個性化的店舖買單。”街區運營方、渝中區文旅發展集團總經理朱健介紹,“魯祖廟街區歷史底蘊深厚,與之相匹配,我們把老街巷當天然攝影棚,讓主理人們當導演,突出老街巷的文化感、潮流味。”
昔日的防空洞被改造成火鍋店、書店;高樓天臺的空中餐酒吧成為熱門打卡地……在重慶,越來越多的非標商業主理人用他們的創意,將一個個老小區、老廠房、老街區等,打造成城市消費的新地標。
“重慶夜間經濟已邁入‘場景消費時代’。渝中要讓遊客常來常新,才能持續吸引人流。”曾穿雲説,未來還將打造20個特色非標商業項目,推動一批潛力街巷實現“新生”。
2025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城市商業載體轉型升級發展行動”。不斷做靚消費載體,打造“高顏值”地標場景,全市200多個特色夜市街區,正滿足著人們日益豐富的夜間需求。
供給之變
從單一場景到繽紛業態,豐富夜間消費體驗
夜愈濃,位於江北區觀音橋街道的九街愈發人頭攢動——
街心主題空間的開放舞臺,吸引不少“潮流達人”爭相登臺,獻唱《我愛你中國》等歌曲;各式餐飲店舖、特色酒吧,迎來許多市民和遊客……即使淩晨一兩點鐘,依然車水馬龍、人流如織。
“美食、健身、美發……晚上的九街真熱鬧。”90後消費者岑鈺穎是九街的常客,這個假期,她幾乎每晚都和朋友約在這裡。她告訴記者,九街臨近觀音橋商圈,位於城市中心地段,朋友聚會比較方便,“我們剛剛在觀音橋商圈逛了街,現在來九街健身。”
“先前以為九街就是吃吃喝喝一條街,從沒想到在這裡管上了一家健身房。”樂刻運動江北九街店店長羅金山是名95後,“我們店是江北區人氣最高的健身房之一,24小時營業,晚上10點多是人流量高峰,來的多是年輕人。”
這家高人氣健身房,僅用半個月就完成了店舖更替。業態的高頻調整,在九街是常態。“我們近3個月就有20家商鋪進行業態調整。商家如果不主動創新求變,就可能被‘淘汰’。”重慶九街文化産業集團有限公司運營總經理邱月朗説。
在九街,“夜生活”遠不止“夜色美”那麼簡單,它已成為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賣的多是新奇創意,買的是情緒價值。”岑鈺穎説。
“發展夜間經濟的關鍵是內容供給。”邱月朗介紹,九街開街之初,場景相對單一,就是“餐飲一條街”。後來運營方聚焦年輕群體消費需求,將收益好、租金高但偏離定位的商家“忍痛割愛”,堅決轉型。如今,潮牌店、桌遊店、民謠吧等,成為九街的主流業態。
構建多元消費場景,豐富夜間消費體驗。2020年,重慶市商務委員會等多個部門聯合出臺《關於加快夜間經濟發展促進消費增長的意見》,系統梳理夜間經濟主要業態,明確要培育以“夜品特色美食、夜享運動康養、夜賞文化藝術、夜娛休閒觀光、夜淘時尚精品”為主的“五夜”業態。
怎麼培育?觀音橋街道的答案是給九街做加法——在九街的基礎上,打造“重慶·不夜大九街”項目。
距離九街不過數百米,來到北倉文創街區,節奏陡然慢了下來。接近晚上11點,24小時營業的北倉圖書館內,一盞盞橘黃色的檯燈依然明亮,映襯著不少青春面龐。
在這裡,每週都會舉辦約30場夜間集市,每場有約20個商家與300多名文創青年互動,吸引近千名遊客和當地居民參與。
“從九街一直走,看了一路時尚年輕的消費場景,走到北倉,我想在這裡做點不一樣的東西。”重慶北倉文化産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傳波憶起創業之初,“已經有了一個九街,再複製沒有意義。”
接手北倉後,李傳波引入創意書店、文藝集市等業態,確立了這裡較之九街“一動不如一靜”的差異化定位。
事實證明,年輕人既喜歡九街的熱鬧,也熱愛北倉的寧靜。在由九街、北倉文創街區等組成的“大九街”,大部分消費者為25歲以下年輕人,六成以上的營業額來自文化和休閒娛樂。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九街和北倉文創街區人流量累計分別達150.5萬人次、34.5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28.1%、9.5%。
從九街到“大九街”……一路走來,場景模式逐漸豐富,有效供給持續創新,釋放了消費潛力。
管理之變
從嚴格管理到精細服務,以“繡花功夫”推動夜間經濟釋放消費潛能
“這兒得鋪上防油毯,注意衛生。”
“凳子別擺到路中間,擋到街坊鄰居就不好了。”
…………
假日裏的夜晚,南方花園夜市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劉新民比平時更為忙碌。
九龍坡區渝州路街道,在重慶信息技術、廣告傳媒等行業發展之初,便聚集了一大批年輕創客,帶動這裡的南方花園夜市迅速興起,成為“啤酒一條街”。
夜啤酒,是許多重慶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聚在街邊大排檔,擺龍門陣、吃小燒烤、喝夜啤酒,是對一天辛苦工作的慰藉,也是假期裏常見的休閒方式。
可話説兩頭:油煙污染、噪聲擾民、佔道經營,讓周邊居民苦不堪言。“那些年,幾乎每晚都有糾紛要處理。”居住在渝州路街道多年,劉新民記得,矛盾最尖銳時,網上不少人留言:封了南方花園夜市!
一封了之,確實容易。可商戶丟了飯碗,新的消費熱點剛開個頭,就要偃旗息鼓。
怎麼辦?渝州路街道每天派出城管執法隊員加強巡查,專門成立南方花園夜市管理辦公室,制定夜市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把原來的遊攤變成固定攤位,商戶們再也不用“打遊擊”,消費者和居民也有了投訴渠道,由夜市辦負責協調解決……很快,投訴從月均上百條降到只有幾條,商戶們生意更好,消費者也更放心。
然而,挑戰並未結束。這兩年,夜市盲目擴張、同質化競爭、爭搶商戶和客流等現象逐漸浮現,市場面臨“洗牌”。
“高峰時期,重慶各類夜間集市超過百家,如今真正具有品牌效應的只剩10余家。”重慶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彭和良介紹。
南方花園夜市不遠處,九龍坡區石坪橋街道的小花市集正在積極轉型。這個以文創手作、復古飾品和美食為主的夜間市集,一度面臨熱度衰退的困境。
“小花市集起初由商業團隊運營,主要面向遊客,有近70個遊攤,同質化嚴重,吸引力下降。”石坪橋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田晉分析。
石坪橋街道是重慶中心城區人口密度最大的街區之一,常住人口超過3萬,周邊小區眾多,消費場所卻不多。“市集要保持生命力,必須將重心轉向服務本地居民。”田晉認為。
街道經調研後調整業態,只保留火鍋、烤魚、壩壩茶等更貼近本地人生活的美食類型。每逢節假日或舉辦活動時,再引入商業團隊增設臨時攤位。
“如今市集只有4家常駐商戶,比之前遊攤的數量大幅減少,管理壓力減輕,但承載能力不變,效益並未降低。”田晉説。
“不定期開設、攤位難固定、業態又多變,小小的夜間市集,給政府如何加強管理服務提出一道‘必答題’。”彭和良直言,政府應在管理上做細活、施準策,以“繡花功夫”推動夜間經濟釋放消費潛能。
在江北區觀音橋街道好吃街,精細管理更進一步,推出“樓管制管理”,每名樓管平均服務20個商戶。好吃街運營管理方負責人張鵬,就曾是一名基層樓管。
“一般的市場管理與商戶之間就是租賃關係,但我們要求樓管與商戶成為朋友。”張鵬説。
樓管們會策劃各種活動,比如在“三八”國際婦女節,整條街推出“滿200送38元券”優惠;又或是在某個時間節點,組織大規模免費品嘗活動……
“這個假期,我們推出的是13.88元代20元優惠活動。”張鵬介紹,對小商戶來説,最重要的是引流和幫扶,“我們每年都從利潤中撥出4000萬元用來行銷,還組織商戶外出學習。”
好吃街的樓管需要幫助商家選品、試品,甚至對産品製作過程和方法都要瞭如指掌。
“做樓管都把我鍛鍊成大廚了。”剛從房地産行業轉行時,張鵬對烹飪幾乎一無所知。當上樓管後,他得自己先試菜選品,從製作難度、成本核算等多方面考量後,再推薦給自己負責的商戶。幾年下來,他也成了掌握30多道菜品製作方法的行家。
以製作一份抄手為例,好吃街的製作指南將其拆分為近150個細節流程。“必須選取一節蔥3—8釐米的位置”“端上桌前提醒顧客,注意燙手”……這些流程不僅要求商家做到,樓管作為流程擬定者也要全部熟記。
好吃街還制定了一份多達16萬字的商戶操作規範手冊,樓管們每天根據手冊要求,檢查入駐商戶的清潔衛生、食物製作等流程規範,如果發現食材不衛生、欺詐顧客等情況,將按統一管理制度予以處罰。
“一開始,有些商家覺得過於嚴格。可時間久了,商戶們追求品質就成了習慣。”張鵬説,在“人性化+制度化”管理模式下,好吃街的運營與服務更加規範,回頭客越來越多。這條經營面積不足1.2萬平方米的美食街,每天接待客人超過11萬人次。
什麼地方該“疏”,什麼地方該“堵”?重慶市相關部門出臺夜間經濟集聚區管理暫行辦法,求解這道夜間經濟發展的“必答題”。“我們要在精細治理上先行先試、久久為功,打造更加良好的夜間經濟發展生態,充分釋放消費潛力。”彭和良説。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