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中國品牌論壇主論壇現場。記者 雷 聲攝

“雄安最美天際線”攝影展亮相2025中國品牌論壇。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讓東方美學綻放耀眼光芒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高 艾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前身是中央歌舞團、東方歌舞團、中國輕音樂團,積澱了70餘年的藝術傳統。作為國家級文化央企,集團始終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理念,以音樂舞蹈藝術創作和表演踐行新時代文化使命,充分發揮“中國東方”藝術品牌的獨特優勢。
在不久前舉行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文藝晚會《正義必勝》,以及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共創未來》文藝演出等重大國事和文化交流活動中,集團各級藝術工作者出色完成各項演出任務,以藝術促進文明對話,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近年來,集團深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出了一系列舞臺藝術精品。其中,以《千里江山圖》為靈感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成功引領傳統文化創新風潮,連續3年穩居中國舞劇票房榜首,全國巡演超800場,赴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50余場,成為中國藝術國際表達的典範之作。
與此同時,集團積極探尋新技術與新平臺,先後與故宮博物院等單位,山西、河北雄安等地聯合打造《永樂未央》《星辰》等舞臺劇目,盤活當地文化資源;在抖音等社交媒體平臺,借助創意短視頻和互動話題觸達年輕群體,形成了跨界融合的良性發展態勢。
植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我們有信心、有能力繼續打造有溫度、有深度的文化品牌,讓東方美學和中國精神在舞臺上持續綻放耀眼光芒。
(記者吳丹整理)
科技溫度賦能美好未來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陳志萍
科技需要溫度,作為一家高科技企業,中興通訊努力以創新之力,打破地理與資源的限制,讓科技的種子在“不被看見”的角落生根發芽。
在利比裡亞,中興通訊建成的128座太陽能通信基站,為超過58萬人架起通往知識與機遇的信息之路;在南非,全球首個五頻RRU商用部署,以創新射頻技術將網絡覆蓋延伸至偏遠地區;在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山區,中興通訊發起的“有間興教室”項目,通過遠程支教與“科學盒子”教具,讓孩子們觸摸到更廣闊的世界;在青海可可西裏,生態監測網絡為藏羚羊等高原精靈構築“數字防護網”,也讓巡山隊員擁有更安全的通信保障。
科技需要普惠,中興通訊將對品牌溫度的真實表達,寄託于一個個生動場景,以科技賦能推動社會邁向智慧、綠色、安全的未來。
在河南安陽,以5G—A與無人機技術構建“空中生命走廊”,將急救血液的運送時長平均縮短30分鐘;在山東青島,中國城軌交通行業首個人工智能大模型讓地鐵運營更智慧、服務更貼心;在陜西榆林大海則煤礦,5G全礦井網絡實現了地面與井下的高清視頻通話。未來,礦工將能在集控室進行遠程採煤。針對家庭場景,中興通訊AI家庭“四大件”幫助家庭成員體驗智慧生活,讓科技的溫度惠及更多家庭。
面向未來,中興通訊將繼續秉持“科技向善”理念,以數智溫度講述品牌故事,共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未來。
(記者黃福特整理)
“科創+文化”塑造國貨價值
穀雨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聯合創始人 林雨汀
作為國貨護膚品牌,穀雨堅持以科技創新和文化傳承,探索品牌高品質發展之路。
以科研創新提升品牌價值。穀雨錨定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原料研發,建設青囊研發中心,組建超百人跨學科科研團隊。通過“熔融結晶提純技術”“28納米包裹體技術”“靶向遞送技術”三大自研專利,穀雨成功將光甘草定的純度提升至99%,透皮吸收率提升3.4倍,進一步提升美白效能;在另一重要原料稀有人參皂苷CK上,以雙專利“智酶倣生科技”實現了超98%的高純度稀有人參皂苷CK的量産,並進一步探索該原料在整體抗衰上的應用。
以文化傳承塑造品牌特質。穀雨植根中國文化,以中國傳統節氣命名,深耕中國女性膚質研究,以此精準指導産品研發,推出更優護膚解決方案。在産品設計上,穀雨融入宋瓷美學,打造東方器物獨家産品外觀器型,並斬獲2025德國iF設計及紅點設計雙料國際大獎,獲得消費者肯定。
此外,穀雨積極履行國貨品牌社會責任。今年7月,穀雨發佈《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報告》,將綠色發展全面納入企業管治體系;在新疆建立超百畝光果甘草科研種植基地,以技術賦能帶動當地就業增收,服務鄉村全面振興;連續兩年實施“雨木共生”計劃,構建綠色消費循環,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記者黃福特整理)
讓世界記住中國製造的創新
格力電器常務副總裁 朱 磊
讓世界記住中國製造的創新,一定要讓人們能看得見、記得住、感受到。
今年7月29日,正值炎夏酷暑,在新疆吐魯番火焰山,地表溫度接近80攝氏度。格力空調的創新技術,讓一間玻璃屋僅僅依靠一台格力空調就能保持涼爽,格力高管在這裡生活了48個小時。這場測試讓世界看到,真正的創新,不是冷冰冰的數據,而是要經得起實測,敢於在極端環境中驗證自己。就在不久前,格力又將凈水機搬到黃河邊,現場取水、凈化,讓黃河水成為可以一飲而盡的直飲水。格力用行動説明,科技創新,最終要回到人們生活本身。
10年前,格力提出“讓世界愛上中國造”。今年,格力牽頭的兩項製冷壓縮機ISO國際標準通過併發布。每一項ISO標準的通過,都要超過2/3成員國同意、不超過1/4反對,還需5個國家派出專家共同審定。正是靠著一場場技術答辯、一次次全球溝通,讓“中國製造”的製冷壓縮機標準被寫進國際標準。這不僅是技術的突破,也是品牌話語權的突破。
當遙遠的國際市場因為産品信任企業,格力出口的不僅是機器,更是輸出了品牌和信任。創新不是一個冷冰冰的技術詞語,而是讓世界因為你而變得更美好的能力。創新不是抵達,而是出發;不是結果,而是不斷挑戰極限的勇氣和行動。
(記者黃福特整理)
超級供應鏈服務企業數智化轉型
京東工業副總裁 丁德明
伴隨新型工業化的持續推進,提高産業鏈協作效率和供應鏈一體化水準,圍繞供應鏈更高效地開展降本工作,已成為工業産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中國工業企業品牌塑造的基礎和“內功”。
京東的“超級供應鏈”正積極服務於工業等實體經濟數智化轉型。京東工業立足工業供應鏈技術與服務,形成了紮實完整的數字化基礎設施能力、先進的供應鏈技術能力和成熟的運營經驗。
京東工業通過構建數字化的“高速公路”連接供需兩端,推動實現自適應的供需精準匹配,帶動中國工業産業盈利能力持續提升。今年以來,京東工業已聯合20多個城市發起“鏈動眾城、萬億降本”行動,聯動5000多家大中型製造業企業。
京東工業和國研大數據研究院發佈的《數智供應鏈助力新型工業化》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工業供應鏈總成本約為115.19萬億元,經分析推導,供應鏈創新優化和數智化轉型,將為中國工業企業降低約6.77萬億元的供應鏈成本。
要實現工業産業的數智化轉型,供應鏈的數智化是最好的切入路徑和底層連結。京東工業陸續發佈十大行業的專屬供應鏈解決方案,聚焦細分行業場景,幫助企業快速實現數智化落地。
面向未來,京東工業將以專業可信賴的數智供應鏈技術和服務精準連接供需兩端,助力中國工業企業數智化轉型和降本增效,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構建紮實的基礎設施。
(記者鄭軼整理)
利用人工智能優化用戶體驗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副主任 張 曉
人工智能正深刻改變人類生産生活方式,不僅是生産力工具,也是重塑品牌價值、優化品牌體驗的關鍵要素,為中國品牌實現從“技術自信”到“品牌自信”的跨越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2025年,人工智能領域大模型持續進化、競爭加劇,DeepSeek憑藉新架構和先進演算法表現亮眼;我國圍繞算力自主可控,正在構建更加獨立的硬體和軟體生態系統。
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主要圍繞5個方面展開:一是國産AI品牌崛起,以DeepSeek為代表的國産AI産品,正加速成為中國科技出海的新名片。二是邏輯推理能力顯著提升,既給AI“補營養”,提高模型參數規模,也給AI“換腦”,優化架構設計,還讓AI“讀好書”,提升數據品質。三是多模態能力實現跨越式發展,一些汽車品牌基於多模態能力,為用戶提供更多安全感、舒適感和未來感。四是模型的推理成本顯著降低,為中小型品牌和創新創業者提供觸手可及的AI服務。五是輕量模型賦能品牌場景拓展,AI可部署到邊緣設備和用戶手機上,使品牌服務“無處不在”。
數據顯示,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戶規模達到5.15億。下一步,品牌需要思考如何將自身的産品和服務,嵌入到用戶工作和生活中,聚焦模型集成,打造能夠自我學習、一站式解決用戶需求的智慧體品牌,提供更自然、更情感化的交互體驗。未來,不斷完善治理體系,確保人工智能長期健康發展,是實現品牌價值持續增長的保障。
(記者鄭軼整理)
堅持産業革新提升核心競爭力
陜西建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陳 琦
陜建集團作為陜西首家營收千億元級的上市公司,業務涵蓋國際工程承包、城市軌道交通、石化設計施工、綠色能源建設等建築全産業鏈,項目分佈在中國及45個國家和地區。
堅持産業革新,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近年來,陜建集團加快從傳統單一施工企業向“運營引領、投資驅動、建造支撐”的綜合服務商轉型。目前,集團運營項目200多個,涉及智慧城市、能源交通等多領域,承建電化學儲能電站中核莎車光儲一體化項目、世界海拔最高的西藏阿裏光伏工程等,成為企業轉型發展新名片。
堅持科技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陜建集團擁有2個院士工作站、19個國家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牽頭成立陜西省智慧建造與新型建築工業化産業創新聯盟,與相關單位共建“科學家+工程師”“設計師+建造師”團隊,形成一批科研成果和核心技術並成功應用。
堅持文化煥新,持續增強發展軟實力。陜建集團始終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工匠精神。國家“一五”時期156個重點項目中,陜建參建了其中的40個。近年來,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承建大量中外合作項目,企業國際影響力日益擴大。
未來,陜建集團將堅守“向善力建”的初心和“向新而行”的韌勁,加快建成具有競爭力的一流企業,為推進建築業高品質發展、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記者鄭軼整理)
立足資源稟賦構建開放高地
雲南省商務廳副廳長 浩一山
近年來,雲南省以高品質發展為主線,錨定“品牌強省、品質強省、産業強省”目標,加速構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開放高地,綠色能源與特色産業協同發力,綜合交通網絡全面升級。
立足優異資源稟賦,加速推進綠色能源體系建設。雲南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突破1.5億千瓦,綠電佔比超90%,光伏、風電裝機規模均居全國前列。清潔能源驅動綠色鋁、新能源電池等新興産業崛起,2024年綠色能源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成為工業增長核心動力。
依託獨特區位優勢,助力高原特色農業享譽全球。雲南2025年前三季度農産品出口達147.4億元,鮮切花、咖啡、堅果等農産品産量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鮮切花、咖啡、煙草出口值居全國第一。昆明鬥南花市年交易量佔全國70%,成為亞洲花卉貿易“風向標”。雲南正以“綠色雲品”品牌建設為抓手,推動農業向標準化、高端化邁進。
中老鐵路開通運營以來,截至今年10月底,累計運輸貨物超7000萬噸。中緬印度洋新通道常態化運行,雲南成為連接“一帶一路”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陸路樞紐。
“旅居雲南”品牌煥新,生態與開放優勢疊加。雲南誠邀全球夥伴深化現代農業、綠色能源等領域合作,共赴“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之約,攜手譜寫高品質經貿合作新篇章。
(記者肖飛整理)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