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産業力 |   會員頁面  |  環球健康

首頁 > 環球創業 > 正文
東北省際高鐵首次形成閉環
2025-11-06 09:32:37來源:人民日報責編:韓東林

null

復興號列車行駛在沈白高鐵頭道松花江特大橋上。張鈞禹攝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促進消費和投資、供給和需求良性互動”。

  重大工程,既有利於穩投資、促就業,又有利於強基礎、補短板,既利當前,又利長遠。邁入“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深入推進,一項項重大工程不斷刷新“進度條”,著力補短板、優網絡、提效能。

  今起,本版推出“收官之際看工程”系列報道,帶您走近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工程,一起感受“中國建造”的魅力、剖析重大工程的“乘數效應”。

  ——編  者

  祖國東北角,高鐵網再添關鍵一筆。

  沈佳高鐵瀋陽至長白山段,簡稱沈白高鐵,全長約430公里,橫跨遼寧、吉林兩省。隨著沈白、京哈、沈大等高鐵路網相互連接,東北省際高鐵首次形成了“O”形閉環。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這條修建於高寒地區的高鐵有何特色?開通運營後給當地帶來哪些改變?記者進行了採訪。

  從一張網到一盤棋——

  高鐵拉動冰雪經濟

  在滑雪愛好者眼中,它是一條快速路。

  “4個半小時就能從北京直達長白山腳,滑雪説走就走,冰雪遊觸手可及。”北京市市民許晴説。

  在東北“老鐵”眼中,它是一條開放路。

  “白山市森林覆蓋率高達84.6%,是‘天然氧吧’,希望更多人坐著高鐵打卡我的家鄉。”吉林白山市市民劉曉青説。

  沈白高鐵為何如此重要?

  觀察線路圖,沈白高鐵自瀋陽北站引出後,一路向東北蜿蜒,經撫順、通化、白山、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等5個地市(州)後,終至長白山站。

  “作為國家‘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沈白高鐵被定義為‘八縱八橫’主通道重要連接線。”國鐵瀋陽局計劃統計部副主任蘭俊奇説。

  從區域路網觀之,沈白高鐵向南與京哈、秦沈、沈大、沈丹高鐵銜接,向北與敦白高鐵、規劃的敦牡高鐵、牡佳高鐵依次相連,構建起東北地區南北貫通、東西互聯的高鐵網絡,縮短了東北與京津冀的時空距離。

  從地區發展看,沈白高鐵一舉結束遼寧撫順、吉林通化和白山不通高鐵的歷史,遼寧省成為東北地區首個“市市通高鐵”的省份。

  更為重要的是,沈白高鐵的開通,激活了東北文旅發展的一江春水。

  先看長白山,沈白高鐵建成通車後,瀋陽至長白山的高鐵旅行時間,由此前的3小時24分縮短到1小時53分;北京經瀋陽至長白山,旅行時間也由5小時56分縮短到4小時33分。

  “這一變化將徹底打破交通制約,京津冀都市圈這一主要客源地到長白山將更為便利。”中國旅遊研究院研究員黃璜説,長白山旅遊有望在傳統節假日旅遊市場的基礎上,開拓小長假甚至週末旅遊市場,遊客到長白山的旅遊頻次將越來越高。

  在瀋陽鐵道文旅集團副總經理肖力國看來,沈白高鐵進一步解決了長白山的旅遊交通可進入性問題,“旅長遊短”的情況將得到緩解。

  再看沿線城市。沈白高鐵經過的撫順、通化、白山等地旅遊資源同樣豐富。以撫順市為例,其是滿族文化的故鄉,到撫順新賓探秘赫圖阿拉城,即可感受歷史與民俗的交融。這些旅遊資源,此前因交通不便並未得到充分開發。

  “旅遊成線,交通成網,才能形成面,形成‘黃金旅遊帶’。”肖力國相信,在高鐵帶動之下,整個東北東部的旅遊會有相當大的提升。

  9月28日,沈白高鐵開通運營。數據顯示,運營首月,沈白高鐵累計運送旅客逾66萬人次,每日開行動車組列車最高達64列。

  回顧東北地區高鐵網的發展,從2012年首條高寒高鐵哈大高鐵開通運營,到哈齊高鐵、哈牡高鐵、哈佳高鐵、牡佳高鐵,再到沈白高鐵,從一條線到一張網再到一盤棋,截至目前,我國東北地區高鐵里程已超5000公里。

  從新裝備到新工藝——

  技術突破持續進行

  每一條高鐵新線的建設,因其獨特的地貌特徵,都會成為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的“試驗場”。地處高緯度嚴寒地區,凍害、凍脹、雪害等風險較大,在沈白高鐵,一批升級版高寒高鐵技術得以應用。

  以新設計應對凍脹難題。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沈白高鐵項目總工程師劉偉介紹,沈白高鐵沿線經過多處膨脹土區域,地層主要為粉質黏土,段落累計長度約17.2公里。

  為此,設計團隊雙管齊下。一邊,從地質內部入手,應用“物理化學改性+立體防排水”的雙重調節控制體系,改變粉質黏土特性;一邊,從外部入手,利用防排一體化綜合支護技術體系,從外部對膨脹岩路塹基床進行變形控制。

  “從實際實施看,新設計大幅節省項目投資,經濟效益顯著。”劉偉説。

  以新工藝穿越火山堆積層。隨著沈白高鐵向長白山腹地延伸,線路不可避免須穿越長白山“千年大噴發”形成的火山堆積層。“這是我國時速350公里高鐵首次大範圍穿越火山堆積層。”劉偉説,火山堆積層孔隙比大、遇水易崩解,給隧道修建帶來不少難題。

  就拿北崗隧道來説,其遇到了長達108米6級圍岩。只要輕輕一敲,山體樣本就碎成土渣,堪稱“豆腐腦裏打洞”。為此,設計團隊利用倣真模型,計算出精準加固方案,用數千根鋼管來支撐隧道,8700多立方米水泥漿來凝固疏鬆土質,保證隧道的順利挖掘。

  以新裝備提升施工速度。腕臂,高鐵接觸網的重要固定部件。在沈白高鐵建設過程中,建設團隊投入了新一代自動化腕臂預配平臺。該平臺融合了機器人、感測器、視覺系統等多種技術,實現了全天候、全流程、全自動化生産,日均産能達300組腕臂。

  “相比人工預配,自動化平臺可節約5%原材損耗,使腕臂預配效率提升40%,接觸網支撐結構精度達到毫米級。”中鐵電氣化局瀋陽公司副總工程師關鑫説。

  從靜音通行到以橋代路——

  綠色底色更加鮮明

  聽,秋沙鴨“嘎嘎”,高鐵“簌簌”,共譜交響曲。

  長白山北麓,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二道白河鎮,潺潺河水穿過森林,流向遠方。不遠處,沈白高鐵園池特大橋橫跨水面,一道長達235.8米的封閉式聲屏障,如一條蜿蜒的巨龍,靜靜臥在橋上。

  這道聲屏障,肩負著特殊使命:為保護中國特有瀕危物種中華秋沙鴨,打造一個不受高鐵運行干擾的寧靜家園。

  中華秋沙鴨,被譽為“鳥中大熊貓”,在地球上已生存了千余萬年。“中華秋沙鴨對繁殖和棲息環境要求極為苛刻,高鐵運行産生的噪聲和光影,可能會對它們的生活和遷徙造成影響。”中鐵電氣化局工業公司沈白高鐵聲屏障負責人黃春説。

  與常見的直立式聲屏障不同,全封閉式聲屏障如同一個巨大的“隔音隧道”,將高鐵線路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這種設計能有效阻擋和吸收列車運行産生的噪聲,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干擾。

  步入聲屏障內部,框架結構上整齊安裝著“金屬吸聲板”。這些吸聲板表面佈滿密密麻麻的微型孔洞,內部填充著高密度防火吸聲材料。列車高速行駛時,噪聲通過微孔進入吸聲板內部,被吸音材料吸收,可穩定降低20分貝左右的噪聲。

  沈白高鐵全線,類似的封閉聲屏障工程還有2處,累計長度3668米。“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努力,實現工程建設與生態保護的和諧共生,讓中華秋沙鴨在這片土地上安心棲息、繁衍。”黃春説。

  沈白高鐵的綠色細節還有不少。

  2023年,沈白高鐵在撫順碾盤鄉施工時,一座小山成了難題。小山線路走向總長僅有314米,按照傳統方案,開山鋪路最為簡潔高效。但山頂1500余株樹齡逾50年的油松,就要受到破壞。

  “面對這道綠色考題,經過反復研究,我們最終決定採用隧道施工方案,保護這片國家二級公益林。”中鐵九局項目書記牛哲説。

  施工現場,就是一場與地質的精密對話。建設者們採取“短進尺、弱爆破”的方案,如同外科手術般精細控制每一次爆破,將震動對山體和樹木的影響降到最低。先進的衛星定位系統、高精度感應器如同敏銳的眼睛,時刻守護著山體的穩定。地表之下,鋼拱架、系統錨桿等組成的聯合支護結構,像一雙有力的臂膀,穩穩托起隧道,確保隧道貫通精度誤差小于1釐米。

  如今,沈白高鐵列車呼嘯。回望隧道洞口,曾經的喧囂已然遠去,但山坡上那片歷經滄桑的油松林,依然生機盎然,1500余株蒼翠的油松與嶄新的隧道和諧共融。

  縱觀全線,在長白山余脈與遼河平原間,沈白高鐵以77%的橋隧比穿越山水。

  “85座隧道、175座橋梁的密集佈局,既是對東北冬季嚴寒氣候的科學回應,以橋代路減少路基凍脹風險,也是對綠色理念的堅定踐行,以橋代路避免切割耕地,讓鋼鐵長龍與自然肌理和諧共生。”劉偉説。

  列車飛馳,壓縮時空。黑土地上,流動的東北更具活力……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