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數字創新展區,宇樹科技研發的機器人與觀眾互動。
人民日報記者 顏歡攝
11月10日至13日,2025年網絡峰會在葡萄牙首都裏斯本舉行。本屆峰會吸引了來自157個國家和地區的7萬餘名與會者,2700多家初創企業參展,規模與影響力均創歷史新高。與會各方圍繞人工智能、綠色技術、Web3.0與數字治理等全球科創熱點深入研討。多家中國企業攜最新科創産品與技術集中亮相,憑藉硬核實力吸引大批客商與觀眾駐足。
峰會主展廳內,“人工智能體驗區”人氣頗旺。西班牙初創企業“斯塔克未來”帶來最新款“零排放智慧摩托車”,觀眾可以戴上專用頭盔,置身虛擬道路,體驗産品性能,螢幕上的能耗數據與碳排放曲線會隨騎行動態更新。企業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這款産品通過演算法優化了能量回收率,還可定制個性化駕駛模式,體現了綠色出行與數字技術融合的趨勢。
在中國數字創新展區,宇樹科技研發的機器人獻上精彩的舞蹈秀,並與觀眾積極互動致意,現場掌聲不斷。“它們的協調性和穩定性太令人驚嘆了,每個動作都清晰流暢。”葡萄牙物流從業者米萊娜·塞拉芬一邊拍攝視頻一邊説,“這些技術如果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必將為很多領域帶來便利。”展臺負責人向本報記者介紹,“從簡單預設動作到精準舞蹈呈現,我們的機器人在結構設計與運動性能上實現了跨越式升級,正逐步邁向擬人化新階段。”
中國創新技術賦能醫療健康等多個民生領域。醫藥企業阿斯利康與阿裏雲開展合作,依託阿裏雲大模型“通義千問”及人工智能工具套件“百煉專屬版”,共同打造藥物不良事件報告分析與生成系統。該系統通過自然語言理解技術,可自動識別、分類並匯總醫生、患者及學術文獻中的藥物安全信息,大幅縮短人工審核時間,將處理效率提升約3倍。“醫療人工智能的應用,不僅是效率的提升,更彰顯科技服務生命健康、增進民生福祉的價值。”阿裏雲國際副總裁兼英國、愛爾蘭及北歐地區總經理費利克斯·馬諾哈蘭向本報記者表示,這正是科技創新普惠性的生動體現。
峰會期間舉行的中歐數字服務合作研討會同樣氣氛熱烈。不少中歐企業界人士表示,“不同背景的創新思維碰撞,才能孕育更具突破性的成果”,在當前全球科技發展複雜多變的背景下,中歐加強科技對話與合作尤為重要。“初創葡萄牙”公司首席執行官米格爾·阿吉亞爾以教育科研合作為例説,葡中兩國在高校科研領域已建立良好合作基礎,高校的科研成果也是創業項目與新技術的孵化器。“未來雙方應進一步拓展合作深度與廣度,讓科研創新更好地轉化為産業成果。”
“數字技術早已打破地理邊界,讓世界形成緊密相連的創新網絡。”葡萄牙貿易投資促進局執行董事若安娜·加斯帕表示,葡中兩國傳統友誼深厚,如今中國已成為葡萄牙最重要的經濟夥伴之一。在人工智能、雲計算、清潔能源等領域,葡中企業務實合作不斷推進,中國企業在基礎設施、能源等領域的投資,助力葡萄牙增強經濟發展韌性。“葡萄牙擁有創造力與設計優勢,中國具備産業規模、技術深度與全球執行力,雙方優勢互補,合作潛力巨大。”
英國劍橋大學中國發展講席教授威廉·赫斯特認為,創新與競爭並非對立關係,而是相輔相成的。“在農業、健康、綠色能源等領域,中歐已開展不少務實合作。只有讓科研人員與企業家重新加強交流、重建互信,創新合作網絡才能真正煥發生機。”馬諾哈蘭認為,相互理解與信任是合作的基石。“中國企業常邀請海外合作夥伴到訪,讓大家實地感受中國數字化轉型成果,這種面對面的交流能有效凝聚共識、找準合作切入點。”
“開放合作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中國始終堅持的發展理念。”中國駐葡萄牙大使館臨時代辦胡濱表示,中國願與包括歐洲在內的國際社會攜手,共同打造包容、開放、可持續、公平、安全、可信的數字與智慧未來。建議中歐雙方進一步落實數字對話共識、拓展數字基礎設施合作、營造有利於數字創新的良好營商環境。
本屆峰會,新興市場國家企業的參與度顯著提升。在可持續技術、數字支付與農業科技等領域,一批新興市場國家的初創企業加速走向國際市場。“這裡既是展示平臺,也是學習課堂,讓我們能精準對接合作夥伴、把握全球科技脈搏。”肯尼亞創業者以薩克·朱姆巴説。峰會也為技術轉化與産業對接搭建了橋梁。據組委會統計,去年有200余家參展初創企業在會後獲得融資,總額超7.15億美元。裏斯本市市長卡洛斯·莫埃達斯表示,峰會助推裏斯本加速向國際科創樞紐轉型。
“技術向善是科技發展的核心準則。”網絡峰會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帕迪·科斯格雷夫認為,中國在這方面樹立了典範,開源人工智能模型等技術成果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可負擔的技術路徑,有望重塑全球軟體生態格局。科斯格雷夫表示,峰會的全球化佈局與議題設置,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人工智能、綠色技術與數字治理的高度關注,“各方踴躍參會,反映了全球對科技合作的迫切需求與共同期待。”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