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産業力 |   會員頁面  |  環球健康

首頁 > 環球創業 > 正文
農企科技創新底氣更足
2025-11-24 10:12:28來源:經濟日報責編:韓東林

農企科技創新底氣更足

工人在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安富街道瀘天化現代農業示範園管理立體種植的草莓。廖勝春攝(中經視覺)

  新疆昌吉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新疆農業博覽園智慧農業科技館內,工作人員正在管護蔬菜。陶維明攝(中經視覺)

  全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躍升至63.2%,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突破75%,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6%以上,農業科技創新整體邁入世界第一方陣……近年來,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成效顯著,越來越多企業走向農業科技創新的舞台中心。

  農業農村部近日在湖北省武漢市召開大力培育農業科技領軍企業、強化農業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現場會,強調要進一步開拓思路,創新制度機制,加大支持力度,深入實施“百千萬”農業科技企業培育工程,為培育農業新質生産力、實現高水準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注入強勁動能。

  政策怎麼推

  “論文專利多、産業轉化少”曾是我國農業科技創新長期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如何打通科技創新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的“最後一公里”?

  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部長韓俊強調,要支持企業在農業科技創新中發揮主體作用,深度參與農業科技創新決策,更多承擔國家農業科技攻關任務,推動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發揮好企業“出題人”“答題人”“閱卷人”作用。

  今年4月,農業農村部、科技部、教育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提升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實施意見》,指出要建立梯度培育機制,支持企業承擔農業重大科技項目,集聚高能級平臺、人才、金融等創新要素,為企業營造良好創新環境。

  農業科技企業培育庫已經上線試運行,將農業領域中創新能力強、潛力大的科技型企業吸納入庫,“一企一策”閉環式推進解決農業企業實際問題。培育庫集成政策發佈、成果轉化、項目路演、掛牌交易、融資對接等功能,目前已入庫2600余家農業科技企業,涵蓋種業、農機裝備、種植養殖、農業投入品、農産品加工5大領域。

  全國成立了一批由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的創新聯合體,加強企業主導的産學研深度融合。

  白羽肉雞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大肉類消費品,然而,我國白羽肉雞種源曾長期依賴進口。福建聖澤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裁羅平濤介紹:“在科技創新驅動下,公司突破國外育種技術封鎖,自主培育的‘聖澤901’白羽肉雞配套係,市場認可度不斷提高。”産學研協同發展對加快種源突破起到重要作用。企業聯合東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中國農業大學等頂尖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實驗室,圍繞前沿技術開展合作。同時,企業提出亟待攻關的問題,整合高校科研力量,大幅提升了生産效率,更好滿足了老百姓對優質動物蛋白的需求。

  據介紹,參與農業重大科技項目的企業已佔到參與單位總數的一半。全國已經成立了水稻商業化分子育種技術創新聯盟、航空植保科技創新聯盟等一批由企業牽頭的農業科技創新聯盟,這些平臺針對以往農業科技創新中可能存在的單打獨鬥、産學研脫節等問題,有效地匯聚資源、對接需求、協同力量。

  韓俊表示,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把培育壯大農業科技領軍企業放在突出位置,研究制定系列支持政策措施,積極爭取各方面支持,用心用情用力幫助企業辦實事解難題。

  企業怎麼幹

  走進武漢國家現代農業産業科技創新中心,一大批原創成果在展廳集中展示,高成長性企業在這裡生根發芽。

  企業天然貼近市場、更精準了解市場需求。生命科學研究常受制于植物基因研究效率低下等行業痛點,伯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遺傳轉化技術能為35個以上物種提供標準化、規模化的技術服務。伯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李陽介紹,公司打造的高通量功能基因研究與應用服務平臺,不僅大幅提升遺傳轉化和基因編輯效率,更構建了覆蓋多組學分析、分子育種等環節的一站式服務體系,賦能近萬家科研機構與企業。

  “我們堅持做社會急需的,不做市場已有的産品。根據項目需求,靈活進行自主研發或者是聯合高校研發。研究成果為市場而生,能較快被市場接納。”李陽表示,未來公司將重點推動農業與健康結合,向“吃得健康”邁進,大幅提高農業附加值。

  為打破國外生物製品壟斷,華中農業大學陳煥春、金梅林院士團隊聯合成立武漢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圍繞危害生豬健康養殖的重要疫病致病機理、診斷技術、防控産品創制開展科技攻關,多個豬用疫苗産品市場佔有率位居全國前列。

  農業機械化是發展農業生産、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中聯重科副總裁盧青介紹,中聯重科依託工程機械領域積累的研發、製造、管理及人才優勢,近年來持續加大對農機板塊的資源投入,推進“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在新能源、數字化等關鍵核心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形成包括混合動力大馬力拖拉機、智慧駕駛插秧機、國産大喂入量收割機、綠色烘儲解決方案等在內的高端、智慧、綠色産品矩陣。

  政策引導與市場牽引的雙重作用下,我國農業科技企業的創新活力加速釋放。《2024中國涉農企業創新報告》顯示,我國涉農企業創新指數連續5年穩步增長,創新投入能力持續提升。

  服務怎麼幫

  創新鏈離不開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環環相扣的配合。強化農業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需要培育壯大企業梯隊、搭建創新平臺、完善金融支撐,形成一整套針對性舉措,激發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

  各地充分發揮創新策源優勢,積極搭建農業産業創新平臺,加速科技成果向企業轉化應用。湖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湖北打造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供應鏈平臺,形成政産學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成果轉化體系。武漢國家現代農業産業科技創新中心承擔著服務全省農業的創新引擎、現代農業創新創業孵化器、“中國種都”重要承載地三大職能。

  南京國家現代農業産業科技創新中心引進高端人才團隊,打造農業集群式院士創新基地,瞄準智慧農機裝備、土壤改良、信息技術等關鍵領域,與重點科研院校建立深度合作關係,成立長三角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江蘇省智慧農業研究會和多個高價值産業聯盟。落戶科研實力強、市場前景廣的農業總部型企業、高科技企業100多家。

  為緩解企業缺少高層次人才的難題,今年7月,首批從農業農村部部屬“三院”遴選出的“科技副總”入駐44家農業科技企業,實現産學研一體聯動,助力成果轉化。

  農業技術的研發週期長、回報週期長,如何破解企業“資金缺、融資難”?多家銀行機構推出多種中長期信貸産品,為農業科技貸款量身打造綠色融資通道;農業科技金融高端對話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地舉辦,讓農業、科技、金融三方主體共同探討資本如何更精準地支持創新。

  中國農業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農業銀行創新發佈“農業園區科企貸”專屬産品,並通過“農機貸”服務模式支持農機研發、購置和設備更新。下一步,將聚焦糧食安全、種業振興、農機裝備和設施農業等領域,為農業科技企業發展壯大提供金融支撐。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