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僅有29戶人家的小村莊,通過一年多共富鄉村試點建設,村裏的鄉村CEO團隊得到培養和壯大,各種新業態涌現,累計接待遊客近5萬人次,村集體增加經營性收入近70萬元,村工匠隊增收160萬元,甚至吸引了央視《山水間的家》欄目前來取景拍攝,逐步成為英德的熱門旅遊打卡地……
11月24日,廣東省英德市龍華村梅子寨這個小村莊裏,一天之內迎來了三場重磅活動:廣東“百千萬工程”英德片區共富鄉村建設項目啟動儀式,落實推動“百千萬工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學術會議,廣東“百千萬工程”英德片區共富鄉村建設項目鄉村經營人才專項培訓。來自社會各界的代表和鄉村實踐者齊聚梅子寨,切身感受村莊發展的驚喜變化,共同探討鄉村振興的機制創新、人才培育與數字化賦能路徑。
藍天白雲下,昔日閒置瓦房改造後煥然一新,民宿和咖啡廳等新業態別具特色,遊客們絡繹不絕打卡參觀,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梅子寨的改變,是英德市在廣東省委辦公廳的指導下,在廣東省委辦公廳組團“百千萬工程”幫扶協作駐英德市工作隊、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鄉村振興研究院、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簡稱騰訊SSV)、中遠海運特種運輸股份有限公司等政府和社會力量的共同支持下,踐行“共富鄉村”理念的積極探索,也是落實廣東“百縣千鎮萬村高品質發展工程”(簡稱廣東“百千萬工程”)的英德實踐。
梅子寨俯瞰圖

11月24日,參加學術會議的專家學者們調研梅子寨。
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副總裁、為村發展實驗室負責人肖黎明在11月24日的活動仲介紹:騰訊SSV數年來在重慶酉陽、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等地進行共富鄉村試點示範建設實踐,在“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共創、騰訊助力”的原則下,總結推廣“機制+人才+數字化”的內生型系統化共富鄉村解決方案,廣東“百千萬工程”英德片區共富鄉村示範建設項目則是探索過程中的關鍵舉措,也是騰訊助力鄉村 CEO 建設經營內生型共富鄉村的關鍵里程碑節點。

11月24日,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副總裁、為村發展實驗室負責人肖黎明發言。
從“點”到“片”:小村莊裏沉澱內生型共富鄉村解決方案
2022年12月,廣東省作為高品質發展的排頭兵,啟動“百千萬工程”,破解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縣域經濟、鄉鎮聯城帶村和鄉村振興協同發展。
2024年2月,在廣東省委辦公廳指導下,英德市委、市政府、廣東省委辦公廳組團“百千萬工程”幫扶協作駐英德工作隊、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鄉村振興研究院四方組建聯合工作組,共同發起廣東“百千萬工程”英德龍華梅子寨共富鄉村建設項目,選定橫石塘鎮龍華村梅子寨作為核心試點區開展共富鄉村探索,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騰訊助力、社會共創”的工作基本原則,以鄉村CEO創新培養為切入口,在數字化技術的支持和賦能下,探索落地“機制+人才+數字化”內生型系統化共富鄉村解決方案。
自2025年5月試運營以來,梅子寨共計接待遊客約5萬人次,共富鄉村新業態助力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新增70萬元;帶動鄉村工匠隊增收160萬元。今年9月,由主持人撒貝寧、中山大學教授彭玉平、演員李小冉擔任嘉賓拍攝的大型文旅探訪節目——央視一套《山水間的家》,關注了龍華村梅子寨推動共富鄉村建設的經驗做法。

中國農業大學文科資深講席教授李小雲致辭
中國農業大學文科資深講席教授李小雲在現場致辭時認為,龍華村梅子寨取得初步成效,是落實推進廣東“百千萬工程”的成果,在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四個主體”的基本發展框架,“一個中心”即以農民為中心,“四個主體”即讓農民成為鄉村的決策主體、建設主體、運營主體和受益主體。

梅子寨新業態正式運營開業儀式
在24日活動現場,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鄉村振興研究院、騰訊公司、中遠海運特運公司的代表和龍華村鄉村CEO代表共同上臺,宣佈梅子寨正式啟動運營;接下來,還將在試點探索經驗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廣東“百千萬工程”英德片區共富鄉村建設試點項目,推進第二階段共富鄉村建設試點探索工作,推動英德片區周邊村莊連片抱團共富發展。
這標誌著英德市在總結梅子寨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正式啟動片區共富鄉村建設探索,通過機制創新、人才培育與數字化賦能的系統性實踐,系統打造廣東“百千萬工程”英德片區共富鄉村建設創新模式,為全省鄉村振興探索更多可複製的經驗。
英德市委書記陳龍興表示,在省市支持與社會共同努力下,梅子寨共富鄉村試點已取得階段性成效。未來,英德市將持續抓好“百千萬工程”,著力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探索共富鄉村建設經驗,為鄉村振興和農民共同富裕注入持續動力。
懂市場、善經營、會管理:村CEO已成為鄉村現代化轉型中的核心推動者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下,探索內生型鄉村可持續發展路徑已成為學術界與實踐領域的重要議題。
據介紹,騰訊SSV于2021年發起“為村共富”鄉村項目,先後在重慶酉陽、廣西龍勝進行持續數年的探索實踐,進而總結推廣了“機制+人才+數字化”的內生型系統化共富鄉村解決方案,即建立健全以農民為主體的共富機制,保障經營收益留村富農,實現村集體與農民共享發展紅利;以鄉村經營型人才為培養重點,培育一批具備經營能力和管理水準的鄉村專業運營人才;推廣使用門檻較低的數字化經營工具,助力鄉村業態更高效對接市場。
截至2025年10月,騰訊直接支持的鄉村CEO培養項目,覆蓋全國20個省區市的446個縣(區、市)。今年7月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佈了“農村集體經濟經理人”新職業,這標誌著鄉村CEO 成為國家制度化推動的工作。
“鄉村最稀缺的就是懂市場、善經營、會管理的經營人才,這類人才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優化配置資源的核心力量。”國務院參事杜鷹認為,實現鄉村價值的再發現和鄉村資源的再開發,加大鄉村人力資本投資力度是重要的前提之一。
以梅子寨為例,在當地黨委、政府重視的前提下,能在試運營階段取得“好成績”的原因之一,是村裏有一批懂農村、善經營、會管理的專業人才——黃文聰是龍華村鄉村CEO團隊負責人,他和華祥維、羅家琪三位年輕人,都參加了廣東“百千萬工程”青年興鄉培育計劃千人創客班,系統學習鄉村運營知識,組建起龍華村的鄉村CEO團隊後,為村莊打造“運營驅動型”共富樣本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能。

一場村莊運營活動結束後,龍華村鄉村CEO團隊整理桌椅。
“當前全國鄉村CEO需求量在28萬人左右,對應的鄉村CEO相關人才培育需求在42萬人左右,鄉村CEO相關人才需求約114萬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魏後凱在當天的“落實推動廣東‘百千萬工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學術會議”上介紹。根據中國社科院的調研,目前鄉村對專業經營人才存在著龐大的需求,因此要因地制宜,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多層次、多類型的鄉村運營人才。
先行試點的地方,已經在加大對鄉村CEO的培養力度。英德市為加速推進第二階段共富鄉村建設試點探索工作,于24日當天開展了鄉村經營人才專項培訓活動,英德各級部門和10個鎮13個試點村的80多名鎮村幹部、鄉村CEO及學員參加學習,培訓內容包括梅子寨共富鄉村建設實踐經驗分享、鄉村數字化經營工具介紹、鄉村經營痛點和應對思路等,以期進一步加深對共富鄉村建設和鄉村經營理念的理解,提升實際操作能力。

鄉村經營人才專項培訓活動現場
“兩個作用”、片區組團、數字化:各方支招鄉村發展可持續
24日,“落實推動廣東‘百千萬工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學術會議”由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院長武晉教授主持。鄉村經營人才如何更好地培育?社會各方如何形成合力?數字化技術如何給鄉村帶來創新?與會學者基於梅子寨項目的行動與成效,開展了多學科、多視角的學術對話。
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教授柯炳生強調,需要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和市場作用,匯聚“兩個作用”的合力來更好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廣東省“百千萬工程”智庫專家、浙江省之江鄉村振興研究院首席專家顧益康認為,要突出數字科技賦能共富鄉村建設,以新質生産力引領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11月24日,絡繹不絕的遊客們在到龍華村梅子寨打卡合影。
關於數字化助力,在《山水間的家》探訪龍華梅子寨這一集節目中,央視主持人撒貝寧進入龍華村梅子寨,通過掃描村口的“鄉村CEO帶你雲遊龍華”小程式,聯繫上了鄉村CEO華祥維。這個小程式正是騰訊SSV發揮數字化優勢,為鄉村提供的易用實用的數字工具之一。
“對鄉村 CEO 來説,可以更便捷地使用微信小店、微信視頻號、小程式來連結用戶與市場。”肖黎明介紹,接下來,騰訊將持續重點在鄉村數字化經營上做探索,既幫助鄉村 CEO 學習更好地使用這些工具,又關注開發運營數字工具、AI工具,更好地助力鄉村發展。(圖/文 陳東)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