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8892980

010-68892503

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當好聯繫人

2018-04-03 09:32:47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許煬  責編:韓東林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東盟成為香港特區日益重要的合作夥伴。香港特區作為“超級聯繫人”,抓住了相關國家強化經貿合作和互聯互通的好機遇,並充分發揮了專業服務特色,在政策對接、融資便利、諮詢財會等多個領域有力配合了“一帶一路”建設。

  香港特區與東盟于2017年11月份簽署了《中國香港與東南亞國家聯盟的自由貿易協定》和相關《投資協定》,2018年,雙方經貿合作前景如何?香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將發揮怎樣的獨特作用?

  “2017年7月份,辦事處開始履行特區政府賦予的各項職能,整體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處理與東盟秘書處、印尼、馬來西亞、文萊和菲律賓的相關事宜,尤其是推動與上述國家的經貿和人文合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雅加達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杜彭慧儀説,在貿易方面,香港特區與東盟間貿易額近年來持續擴大,東盟已是香港特區第二大貿易夥伴、第四大服務貿易夥伴。2012年至2016年間年均貿易規模增速達到3.4%,2016年貿易總額為1070億美元;2017年1月份至9月份已達到88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其中,2016年香港特區與印尼貿易額為50億美元;2017年1月份至9月份已達到4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8%。在投資方面,2015年香港特區與東盟雙向投資額為990億美元,雙方互為對方第6大投資來源地。杜彭慧儀提到,香港特區與東盟僅用了3年時間,就于2017年11月份簽署了《中國香港與東南亞國家聯盟的自由貿易協定》和相關《投資協定》,兩份協定將於完成必要程式後生效。

  “《自貿協定》和《投資協定》範圍全面,涵蓋了商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技術合作、爭端解決機制等方方面面,將為雙方合作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更有利的市場準入條件,還將在投資方面基於公正和公平待遇,有助於進一步推動雙方貿易和投資往來。”杜彭慧儀説,以服務貿易為例,《自貿協定》將為雙方服務及服務提供者帶來更多商機和更具法律保障的市場準入。除特定豁免外,有關外來資金比例、服務提供者或業務種類、服務交易價值、僱員人數、法律實體類別或聯營規定的各種限制,將被取消或減少;商務旅客、企業內部調動人員、合約服務提供者、獨立專家或專業人士,將按照個別承諾,獲准臨時入境。特別是東盟成員承諾對香港特區具有發展潛力的服務業擴大開放,如商業、電訊、工程、教育、金融、旅遊、運輸、仲裁等行業;香港特區則在廣泛服務行業對東盟成員作出對等承諾。“《投資協定》除提供投資便利外,雙方承諾為非服務行業投資提供非歧視性待遇和投資保護,允許投資和收益自由轉移,因徵收、戰爭、武裝衝突、內亂或類似事件引致投資損失或損害的將給予補償。”杜彭慧儀強調,協定還有專門關於技術合作的章節,雙方同意在海關合作、專業服務、中小企業合作、貿易便利化和物流、電子商貿等5個重點領域開展技術合作,以提高協定執行效益。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東盟成為香港特區日益重要的合作夥伴。香港特區作為‘超級聯繫人’,抓住了相關國家強化經貿合作和互聯互通的好機遇,並充分發揮了專業服務特色,在政策對接、融資便利、諮詢財會、人力資源發展等多個領域有力配合了‘一帶一路’建設。”杜彭慧儀説,雙方高層來往、深度互動頻繁,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就任不久就訪問了新加坡、泰國、緬甸,去年11月份又出席了在越南峴港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系列會議。同時,特區政府加大了對東盟成員的工作力度,此前香港特區只有新加坡辦事處為東盟地區經貿合作提供諮詢和服務,如今設立了雅加達辦事處,未來還將積極推動成立曼谷辦事處。香港工商界人士對東南亞市場潛力充滿信心,因此B2B層面互動與合作生機勃勃、前景光明。

  東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地區,今年將繼續承接大量來自中國(含香港特區)的投資。同時,越來越多東盟成員的企業或個人,也希望赴中國開展業務、尋求發展。杜彭慧儀説,這意味著雙方經貿領域互聯互通尤其是專業服務強化對接的需求將快速擴大。杜彭慧儀説,香港特區將以品牌意識為導向、以特色服務為抓手,加大在本地區推介香港特區商機的力度,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一是要堅持從東盟成員的首都和一線城市走向廣大二三線城市;二是舉辦經貿洽談會、研討會和多種形式的社會文化活動,吸引更多東盟地區乃至全球貿易和投資夥伴到香港特區大顯身手,吸引更多東南亞青年學子到香港特區留學深造;三是雅加達和巨港亞運會、巴厘島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等,推出具有香港特區特色的主題活動;四是繼續當好“一帶一路”建設的聯絡人,全面推動相關國家各領域、各層次互聯互通,為共建命運共同體和共創穩定繁榮的亞洲作出新貢獻。(駐雅加達記者 田 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