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張倩倩通訊員黃為濤余雄飛
位於宜昌的三峽大壩是世界第一水利工程,創造了很多國內外工程施工奇跡。隨著“西電東送”工程啟動,我國水電建設開始走向地質條件更為複雜的西南地區。
金沙江下游,峽高谷深、水量充沛,由中國能建葛洲壩三峽建設公司承建的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4座大型水電站依次排開。溪洛渡、向家壩投産發電後,烏東德、白鶴灘兩座千萬千瓦級水電站又在緊張施工,夜以繼日地刷新著“世界之最”。
有人説,葛洲壩人就像“中國的吉普賽人”,無論是鑽山溝,住峽谷,還是鬥風沙,戰寒暑,他們都能紮根水電建設工地,用一腔熱情為祖國的水電事業貢獻力量。
領跑者:智慧建造再創世界之最
“兩崖峻極若登天,下視此江如井裏”,金沙江在建的水電工程,既有世界上最薄的300米級拱壩烏東德水電站,又有裝機規模世界第二的白鶴灘水電站,技術上的突破與應用考量著中國水電建設的核心實力。
8月16日,烏東德水電站高89.87米——相當於30層樓高的地下廠房內燈火通明、焊花四濺,首臺機組當天順利澆築封頂。每台機組蝸殼採用抗壓強度為800兆帕的鋼板焊接而成,在全球工程界率先全面使用這一新材料。
烏東德施工局開挖項目部經理袁瑞卿説,“三峽大壩使用的是600兆帕的鋼板,相比之下,這個焊接難度增加了40%。但材料等級高,用量減少了,機組重量降低了30%,既節約了成本,工程耐久性也更適應千年大計的需要。”
在白鶴灘水電站引水洞工地現場,白鶴灘施工局技術部部長李英展示了與廠家聯合研發的新設備——液壓伸縮變形臺車。傳統臺車拆裝後才可移動,一次拆裝耗資20萬元,耗時1個月;新型臺車只需通過收縮液壓桿即可輕鬆移動,耗資降低到5萬元,時間僅10天。
如何建造無縫大壩,是全世界水電建設者致力攻克的難題。烏東德大壩地處幹熱型河谷,環境溫度高,常規環境下混凝土澆築極易産生裂縫。“我們選用智慧通水系統對大壩混凝土進行通水冷卻,目前澆築的110多萬平方米的大壩創下‘無裂縫’的紀錄。”烏東德施工局施工管理部副部長張傳虎説。
“金沙江梯級水電站代表著世界水電最高水準的創新工程和智慧工程,建設規模之大、難度之高、影響之深遠,位居世界水電工程前列。”中國能建葛洲壩三峽建設公司董事長周建華表示,公司將一如既往地從高、從嚴、從實抓好工程建設。
創業者:篳路藍縷,以站為家
從昆明出發,坐專車5個多小時才能到達烏東德水電站建設營地,到白鶴灘營地則需要9個小時。普通工人回家,先到昆明轉車,至少要一天。儘管地勢偏遠、環境艱苦,仍有上千葛洲壩人舍子離家,在金沙江邊拋灑汗水。
2011年底,烏東德施工局第一批建設者踏上烏東德鎮,“當時這裡路不通水不通,吃的是有限的地窖水,晚上在山頭上往外看,漆黑一片,不見燈火”,袁瑞卿介紹。
幾年後,現烏東德施工局局長張建山從向家壩水電站帶著一支60人的備倉綜合大隊過來時,這裡已經變身為食堂、超市、宿舍、運動場等設施一應俱全的營地。這支隊伍平均年齡45歲,經歷過三峽大壩、向家壩工程、溪洛渡工程,個個都是精兵強將。
建電站,終其一生,是大多數葛洲壩人的人生寫照。張建山説,“我們很多工人一輩子就幹一種工作,但重復做,把它做精,就會出彩,這就是我理解的工匠精神。”
金沙江水電基地以大地下洞室為特色,以烏東德水電站為例,洞室開挖有124條,總長約4.08萬米,開挖總量約626.05萬立方米,最長的洞室有2至3公里深。洞室內作業,“不見天日”是常態。
蝸殼焊接加熱溫度為120至170攝氏度,無論冬夏,蝸殼焊接師傅蔡軍必身著防護服,一天8小時高溫作業;混凝土工程處綜合大隊大隊長周平,三十多年來不斷在鋼筋施工中嘗試改革,只要他經手的項目品質必是精品;澆築工付強,針對混凝土澆築後氣泡的排除,專門成立小組攻關,正是這種匠人精神,使他從農民工成長為葛洲壩正式合同工……7年來,烏東德施工局共獲得72項授權專利,並産生十幾名省部級及以上勞動模範。
接班人:薪火相傳,續寫傳奇
去年,烏東德施工局技術部的張傳虎和施工管理部的張紅曾崗位對調了。兩人為清華大學校友,都在兩三年內成為施工局中層管理人員。
“他們這一代人對技術、先進理念掌握很好,領悟能力很強,學東西特別快”,張建山説,將他們對調,是為了給他們一個創業平臺,讓他們全面掌握水電行業。
一到施工現場,張傳虎即帶頭搭建推廣拱壩智慧建造系統,通過物聯網、數據篩選分析、三維倣真、預警預判等,在大壩混凝土澆築、溫控、監測、蓄水等全過程中,實時分析數據。
烏東德施工局還鼓勵傳幫帶。新進大學生自主選擇師傅,年底被評為優秀師徒的,給予師傅5000元、徒弟2000元的獎金。“大學生能告別繁華都市,紮根深山投身水電,非常不容易,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留住他們。”張建山表示。
白鶴灘右岸地下廠房地質條件複雜、地應力高,施工過程中極易發生圍岩變形。白鶴灘施工局局長龔世柒説,施工局成立了黨員突擊隊,24小時輪班監測,逐一排除安全隱患,並及時對洞室墻體進行支護加固,突擊隊中不乏80後、90後的身影。
白鶴灘施工局灌漿工程部部長祁光鵬,2013年畢業來到白鶴灘。圍岩加固期間,從早上7點半到晚上10點,他一直在洞室現場開會、施工、吃飯,春節也未同家人相聚;機電物資部部長助理張飛躍,出生於1991年,設備有問題隨叫隨到,工作起來不分晝夜……
“搞水電,不到大型工程建設中歷練難成氣候,葛洲壩集團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機會的平臺,我們確信自己將在這裡一展所長。”張紅曾動情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