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需要智慧和勇氣

2019-10-09 09:53:57 | 來源:人民日報 | 編輯:王濤 | 責編:陳晨

       原標題:創新需要智慧和勇氣(觀象臺)

  只要是創新,就會破除一些條條框框。我們鼓勵創新,就不能把所有的現行技術標準都當成金科玉律,而要一定程度上允許新技術去挑戰、改變某些舊的標準,只有這樣,才不會讓舊的標準成為阻擋創新的絆腳石

  我國某著名高校的水科學研究院通過15年科研攻關,成功研究出一種純物理制水法,一舉革新了全世界沿用上百年的化學制水法。這一創新技術不僅可以保障水質安全,把水質提高到健康水準,而且由於是全密封生産,還從根本上破解了供水管網的二次污染這一世界性難題。

  但是,這一創新在推廣應用中卻陷入尷尬,而且遭遇的難題讓人哭笑不得。傳統制水工藝為了抑制水裏的微生物,必須使用化學藥品消毒,現在世界通用的消毒劑是次氯酸鈉。但是由於新制水技術所出的水與管網根本就沒有微生物存在,因此無需化學消毒。“可出水沒有餘氯,就被判定為不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發明人無奈地説。

  這樣的現象是相對落後的標準制約創新的典型案例,值得我們深思。

  只要是創新,就會破除一些條條框框,往往越是重大的創新,對傳統標準的衝擊也會越大。今天,我們鼓勵創新,就不能把所有的現行技術標準都當成金科玉律,而要一定程度上允許新技術去挑戰、改變某些舊的標準,只有這樣,才不會讓舊的標準成為阻擋創新的絆腳石。

  比如,汽車發明以前的馬車時代,世界通行的交通規則是左行。這是因為多數人習慣於用右手,古代騎士都是右手持劍,左手持韁。馭手駕馬車,一般也都是右手持鞭,左手持韁。遇到緊急情況,左右手這種分工往往使車輛向左更容易,所以左行就更有利於安全。而汽車出現後,由於換擋等操作使用靈活的右手更方便,所以左舵車是主流,右行更有利於交通安全,所以大多數國家就修改了舊標準,改為右行。這其實正是汽車這一創新成果,顛覆馬車時代舊規則的很好案例。

  一般而言,往往是創新在先,標準在後,標準的修改常有滯後性。比如上述提到的左右行,是先有汽車,後有適應汽車的規則出現。那麼,在舊標準修改前,一邊是標準、一邊是創新,我們是應該大膽鼓勵創新,還是嚴守標準?回答這個問題,的確需要一點智慧和勇氣。

  其實,在我們這個特別提倡創新的時代,想明白一個道理,做出正確的選擇也不難。那就是我們始終不要忘記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到底是什麼。是四平八穩地以不犯錯誤為最高原則,還是一切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明確了這個出發點,做出正確的抉擇並不難。

  回顧改革開放40多年的光輝歷程,無論是小崗村還是深圳蛇口,都是當事人甘冒巨大風險,大膽地先行、先試,為後人闖出一條成功之路。經濟體制的改革尚能如此大膽探索,走出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對於科學技術上的創新,我們也應以更大的勇氣和熱情去擁抱、去接納。(記者 蕭然)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