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事務中心聯合多家機構聯合發起的2024年度十大科技名詞評選結果揭曉,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月背採樣、量子科技、具身智慧、混合現實、生物製造、近零碳、實景三維、微核糖核酸等科技名詞入選。
科技名詞是科學知識在語言中的結晶,帶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反映著科技發展的脈搏與社會進步的軌跡。這些名詞記錄了當下的科技熱點與創新成果,也展望著未來的發展趨勢,為社會公眾提供了一扇了解前沿科技的窗口。
從評出的2024年度十大科技名詞來看,從基礎科學到應用技術,從微觀世界到宏觀經濟,入選名詞涵蓋了多個學科領域和産業方向,凝聚著無數科學家、技術人員和産業工作者的智慧與努力,也反映了當代科技發展的廣度與深度。
據了解,此次評選活動於2024年11月啟動,語料來源覆蓋2024年全網內容,包括政策報告、新聞語料庫、學術數據庫、社交媒體、百科知識庫和搜索指數等。評選過程中重點進行了量化分析,綜合考察了候選詞的時效性、創新性、關注度、影響力、學術價值、學科歸屬以及未來發展潛力。經過數據收集與初步篩選、深度篩選與數據分析、專家評審與公眾投票、綜合評定與結果解讀等四輪盤點和評估,最終評選産生十大科技名詞。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人工智能+”是指將人工智能技術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一種理念與實踐。它不僅是將人工智能應用於某一特定領域,而且通過技術的集成與創新,實現對傳統行業的全面賦能與重構。從技術層面來看,“人工智能+”強調人工智能與其他先進技術協同發展,如與物聯網、大模型、雲計算等結合,形成綜合性的技術解決方案。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産業集群。“人工智能+”不僅將推動經濟産業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還將深刻促進科學研究突破,提升公共服務與醫療水準,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全面提升社會的效率與福祉,助力構建智慧、可持續和包容的未來。
低空經濟
(low-altitude economy)
低空經濟是一種新型的綜合性經濟形態,它以低空飛行活動為核心,以有人或無人駕駛飛行、低空智聯網等技術組成的新質生産力與空域、市場等要素相互作用,帶動低空基礎設施、低空飛行器製造、低空運營服務和低空飛行保障等發展。其相關産品主要有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直升機、傳統固定翼飛機等,涉及市政管理、居民消費和工業應用等多種應用場景。2024年,“低空經濟”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政策環境持續優化,市場需求不斷增長,技術創新層層突破,産業生態繁榮壯大,低空經濟從概念走向現實,從“空中飛”走向“落地用”,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
月背採樣
(lunar far-side sampling)
月背採樣是指通過月球探測器在月球背面採集月壤、岩石等樣本,並將這些樣本通過返回艙或其他技術手段安全送回地球的科學活動。月球背面具有獨特的地質特徵,蘊藏著豐富的科學信息,能夠為月球的形成、演化及其與太陽系其他天體的關係提供重要線索。
2024年6月,嫦娥六號探測器成功實施月背採樣任務,取回1935.3克月壤樣品,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從月球背面採集樣本並返回地球。這些珍貴的月背樣本,不僅可以填補月球背面研究的空白,還為揭示月球早期演化過程提供了關鍵數據,為理解月球背面與正面地質差異開啟了新的視角。月背採樣展現了中國月球探測技術的領先地位,促進了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科學研究合作。
具身智慧
(embod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EAI)
這是一種基於物理實體進行感知和行動的智慧系統。它通過智慧體與環境的交互來獲取信息、理解問題、做出決策並執行行動,從而展現出智慧行為和適應性。2024年,國內外科研機構和企業在具身智慧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成功推出了多款具身智慧機器人,能夠在不確定的環境中進行自主感知和決策。同時,具身智慧在自動駕駛中的應用也得到了進一步深化,特別是在動態交通環境中的感知與決策能力顯著提升,無人駕駛汽車實現了城市級的應用落地。借助具身智慧的多模態感知技術,手術機器人在複雜的醫療環境中實現了更加精準的判斷和操作。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成熟,具身智慧將進一步推動各行各業的轉型升級,為未來智慧化社會的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量子科技
(quantum technology)
這是一種新型的科學技術體系,將量子力學原理與信息科學、計算科學、材料科學等學科交叉融合,致力於通過量子效應(如量子疊加、量子糾纏、量子隧穿等)實現信息的獲取、處理和傳遞。2024年,量子科技在全球範圍內迎來了重大突破,研究已經進入從理論到應用的過渡期,多個量子計算平臺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新成果。量子比特的數量和品質得到大幅提升;量子算力已經應用於計算流體動力學、金融、生物醫藥等領域。量子通信幹線實現量子保密通信的實際應用,為金融、電力等行業提供了加密通信的基礎設施,也為未來的量子互聯網奠定了基礎。隨著量子科技不斷突破理論與技術瓶頸,其廣泛應用將為人類探索未知世界提供新的工具和視角。
混合現實
(mixed reality,MR)
這是一種將虛擬世界與現實環境深度整合的技術。它結合虛擬現實(VR)與增強現實(AR),通過計算機生成的虛擬對象與現實世界進行實時互動,能夠將虛擬元素疊加到現實環境中,還能讓這些虛擬對象具備現實世界的物理特性。2024年,頭戴式顯示器實現了革命性突破,感測器精度、解析度、實時渲染能力以及佩戴舒適度均有了顯著提升。同時,手勢識別、眼球追蹤等前沿技術不斷優化,使用戶的交互體驗更加自然、沉浸。在軟體和內容創作方面,開發者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創造了更加豐富和多元的虛擬世界。混合現實不僅在消費市場取得突破,在工業、醫療、教育、建築等領域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隨著硬體設備逐步輕量化、産品價格逐漸親民,混合現實正在加速走向實際應用。
生物製造
(biomanufacturing)
這是一種以細胞、活性分子和生物材料為基本成形單元,實現生物組織及器官的生理屬性、結構及機能的體外製造的技術。廣義上,生物製造涵蓋了倣生製造、生物質轉化和生物體加工等相關技術;狹義上,它專指通過控制細胞或生物過程來實現産品生産的技術體系。生物製造的核心優勢在於:通過模倣自然過程,利用生物催化反應,高效且環保地生産各種化學品、材料和能源。2024年,生物製造領域取得快速進展,尤其在微生物合成用於綠色化工和藥物研發、增材製造技術用於個性化醫療植入物的生産以及生物材料在能源和環境領域的應用等方面表現突出。生物製造不僅為低碳經濟的構建提供了動力,也為現代工業的綠色轉型提供了重要的技術路徑。
近零碳
(near-zero carbon)
近零碳指通過一系列有效的碳減排措施和碳吸收手段,在一定時間內實現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基本平衡。它與完全消除碳排放的“零碳”目標不同,並不要求將二氧化碳排放完全歸零,而是在保障生産和生活品質的同時,通過高效的減排技術、優化能源結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加強碳捕集與封存等,最大限度地減少碳排放。實現近零碳必須採取一系列跨領域措施,包括能源轉型、交通優化、建築節能、資源循環利用等,同時推動減污與減碳的協同效應。2024年,中國在推動“雙碳”目標方面有了顯著進展,多個城市啟動了近零碳建設試點項目,取得了積極成效。隨著技術進步和政策推動,近零碳將有望成為全球發展的新常態,併為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實景三維
(3D real scene,ReS3D)
實景三維是指真實、立體、時序化地反映和表達生産、生活和生態空間的時空信息。作為新型基礎測繪的標準化産品,它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各部門信息化提供統一的時空基底,為實現在數字空間和物理空間裏的生活規劃、生産調度和政府決策提供支撐。實景三維中國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2024年7月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推進實景三維中國建設與時空信息賦能應用”。實景三維通過“人機相容、物聯感知、泛在服務”,促進各類生産要素在時空上的精準科學匹配,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它將在支撐自然資源管理、賦能政府決策、助力數字經濟發展、服務百姓美好生活、服務數字文化建設、支撐數字生態文明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微核糖核酸
(microRNA,miRNA)
微核糖核酸又稱微RNA,是真核生物中一類內源産生的,通過序列互補方式識別並具有轉錄後基因調控功能的小分子核糖核酸,在調控基因表達、細胞週期、生物體發育時序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202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維克托·安博斯與加裏·魯夫昆,以表彰他們在微核糖核酸領域的貢獻,使微核糖核酸的概念得以廣泛傳播。微核糖核酸的發現顛覆了基因表達由蛋白質主導的傳統觀點,還揭示了核糖核酸不僅是遺傳信息的載體,還能直接參與基因調控,開闢了新的研究方向。隨著對微核糖核酸調控網絡研究的不斷深入,微核糖核酸有望為個性化醫學、精準治療以及疾病的早期預警提供更多的解決方案,在未來藥物研發、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將更加廣泛。(記者 劉峣)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