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環球財智 > 正文
增強銀行理財市場韌性
2025-02-06 10:53:17來源:經濟日報責編:田蜜

  作為連接金融與實體經濟的橋梁,銀行理財市場的發展水準直接關係到資金有效配置和社會財富合理增值。近年來,在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我國銀行理財市場展現出強大韌性,基本實現了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

  從規模來看,在低利率政策引導、存款“手工補息”整改以及債市提振等因素推動下,我國銀行理財市場容量顯著提升。據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發佈的數據,截至2024年末,我國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達29.95萬億元,較當年初增長了11.75%。銀行理財産品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不斷提升。據統計,2024年持有理財産品的投資者數量達到1.25億人,較當年初增長9.88%。

  從産品端來看,産品創新與多樣化進程加速,市場結構不斷優化。隨著市場風險偏好下降,穩定收益産品愈加受到市場青睞。截至2024年末,固收産品規模達29.15萬億元,佔比97.33%;風險等級為二級(中低)及以下的理財産品存續規模28.66萬億元,佔比95.69%。

  此外,2024年,我國銀行理財還通過投資債券、非標準化債權、未上市股權等資産,積極投入專精特新、鄉村振興、區域發展等領域,支持實體經濟資金規模達約21萬億元,多渠道為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儘管成績顯著,但對標資産管理市場高品質發展目標,銀行理財市場仍面臨一些結構性問題。一是産品同質化嚴重,權益類産品佔比過低。二是市場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隨著財富市場競爭加劇,資管産品發行增多導致凈值化後理財産品收益率降低,影響了投資者對於市場的預期。為保持市場競爭力,銀行需降低産品費率和起購門檻,這壓縮了銀行盈利空間,增加了機構降本增效提質的挑戰。三是監管容忍度和顆粒度有待提升。目前,我國銀行理財資金參與權益類投資仍受到明確限制,各類估值平滑機制面臨整改壓力,且創新型産品監管面臨不明確、不規範的不確定影響,阻礙了銀行理財市場的規模增長、新興模式的轉變以及對資本市場的深度參與。

  未來,銀行理財市場需進一步瞄準“量價雙優”的結構性改革求效益,持續增強市場韌性,發揮更為強大的資産穩定器作用:一方面,通過自身穩定性應對市場波動帶來的短期壓力,能夠有效分散投資者風險;另一方面,依靠強大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資金吸引力,為實體經濟注入源源不斷的“血液”。實現這一目標,既需要金融機構自身的創新與變革,也需要監管政策的引導與支持。

  優化産品結構,拓展行銷渠道。在鼓勵銀行理財機構開發更多元化的産品,特別是權益類和混合類産品以滿足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需求的基礎上,拓寬理財産品銷售渠道,充分發揮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新興技術,推動業務管理模式變革,形成快速響應的銀行業運營管理體系,推動銀行業加快形成面向客戶全生命週期服務和定制化的全方位、多層次精準服務體系。

  優化資産配置策略,提升投資能力。通過支持理財機構設計不同風險等級和收益預期的産品,鼓勵銀行理財子公司開發與股權投資基金相匹配的長期權益産品等。同時,進一步加強理財機構的投資能力建設,通過引進專業人才、提升投研能力、調整多元化投資策略等方式,提高權益類資産配置比例,提高理財産品的投資收益,同時分散風險。

  通過持續調整完善監管政策,提升理財市場長期回報和穩定性。保持政策環境的一致性、穩定性,尤其針對創新型産品和新興業態,需要加快出臺更加明確和規範的指導文件。完善估值平滑機制,優化第三方估值機制,確保估值的透明性和公允性。放鬆對銀行資金投入科創債、權益類投資的限制,釋放理財産品的投資活力。推動銀行理財與資本市場的深度融合,通過參與上市公司定增、新股申購等方式,為資本市場帶來更多的增量資金。優化績效考核機制,將風險管理、合規性等因素納入考核指標。建立長期激勵機制,鼓勵理財公司關注長期投資回報並注重風險控制,降低市場波動風險。(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田軒)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