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在2024年電信業務收入中,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數據中心等為主的新興業務收入比重已升至四分之一,同比增長10.6%,對電信業務收入增長貢獻率達78%。電信新興業務增長強勁,不僅表明電信業務結構持續優化升級,也折射出我國數字經濟的澎湃動能。
電信新興業務高速增長緣于新技術迭代升級。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推動信息通信業進入人工智能時代。一方面,人工智能與千行百業深度融合,激發更多新應用、新需求,對網絡基礎設施提出更高要求,帶動信息通信技術演進升級;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與5G、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融合聚變,帶來創新突破,催生新技術。從數據看,雲計算、大數據、移動物聯網等新興業務已成為拉動信息通信業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先進的網絡基礎設施為電信新興業務提供了強大支撐。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基礎網絡,行動電話用戶普及率和5G用戶規模持續領跑全球,算力基礎設施規模和水準也居全球前列。我國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正加快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雲網融合、智慧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慧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這些都為電信新興業務提供了強大的網絡支持,使得高清視頻、沉浸現實、車聯網等對網絡要求較高的新興業務得以大規模應用。
電信新興業務已成為電信運營商的第二增長曲線。經過多年高速發展,語音通話、短信等傳統電信業務已近飽和,流量紅利逐漸衰減,市場競爭加劇,電信運營商需要不斷創新並拓展新業務領域,尋找新增長點,保持競爭力。對電信運營商來説,新興業務既是提升業績的好抓手,也是其撕掉“傳統管道工”標簽的重要舉措。無論是把握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契機,加快新興産業發展壯大,還是滿足市場需求的多元化佈局,加速從傳統電信公司向科技創新企業轉型,都要求電信運營商加碼發展電信新興業務。
想要把第二曲線變成真正的增長點並不容易。第二曲線業務的盈利問題一直是困擾電信運營商的難題。從投入看,人工智能、算力等新興業務具有投資大、回報慢等特點,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與技術積累。從産出看,新興業務收入佔整體營收比重仍較小,遠未成為主力,且在穩定性、可持續性等方面風險較大。從環境看,第二曲線所處的市場更為開放,電信運營商需直面互聯網企業、設備商等更多企業激烈競爭,以及價格戰壓縮利潤空間、定制化成本更高等挑戰。
苦練內功方能走出困境。毋庸置疑,發展新興業務是電信運營商實現高品質發展、培育新質生産力的必經之路。這其中,創新是關鍵。電信運營商既要加大在新興領域的研發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也應加強與互聯網企業、硬體廠商等合作,構建可持續的協同創新生態,推出更多好技術、好産品。作為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國家隊,發揮基礎設施、數據資源、企業規模、渠道覆蓋等既有優勢,電信運營商不斷豐富産品體系、優化內部結構、加快機制改革,才能變新興業務為增長引擎,為信息通信業注入新增量,築牢新質生産力的數智底座。(黃鑫)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