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將於3月25日至28日在海南博鰲舉行。今年年會以“在世界變局中共創亞洲未來”為主題,圍繞“把握大勢”“促進增長”“塑造未來”“發掘動力”四大方向設置議題,涵蓋40多場系列活動。
當今世界正經歷深刻變革和複雜調整,如何在變局之中開創新局?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將為亞洲和世界發展凝聚智慧、探尋良策。
把握大勢:在世界大變局中重建信任,促進合作
今年是聯合國成立80週年,但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及其所代表的多邊主義正遭遇前所未有的衝擊,地區衝突升溫,經濟全球化遭遇阻力,氣候變化、貧富差距等全球性問題突出。
面對日益碎片化的世界,如何加強國際社會的團結合作,重振多邊體系,形成應對全球性挑戰的合力?
今年年會設置“高端對話:在世界大變局中重建信任”“多邊主義的未來”“構建開放世界經濟:挑戰與出路”“全球南方:共同邁向現代化”等多場活動,圍繞如何加強聯合國未來峰會之後的全球治理,如何加強文明對話、促進理解信任,如何營造和平發展環境、維護共同經濟安全等進行探討。
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3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攝
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周小川表示,國際大環境仍將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但全球南方卓然壯大的大勢不會變,亞洲國家推進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的方向不會變,中國推動改革開放的決心不會變。
在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張軍看來,國際社會正面臨方向危機、信任危機、治理危機。年會期間探討的一系列議題,旨在弘揚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增進信任,促進合作,把握好正確方向。
促進增長:推動全球化再平衡,實現包容性發展
當前,全球經濟增長面臨諸多不穩定因素,如何營造有利外部環境、實現普惠包容的全球化?
今年年會將舉辦“實現普惠包容的全球化:路徑與行動”圓桌會和“釋放區域自貿安排的更大潛力”“重振APEC:共迎挑戰,共享機遇”“跨境電商合作:互惠共贏的貿易新動能”等分論壇,提出應對當前挑戰的思路舉措,為經濟全球化挖掘新動能。
張軍表示,中國和東盟等亞洲經濟體表現出較強韌性,在經濟增長、貿易、創新、區域經濟一體化等方面將繼續走在前列,為經濟全球化作出新貢獻。
周小川認為,面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衝擊,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穩步推進,區域互聯互通進一步提升,跨境電商“跑”出新速度,亞洲各國正攜手推動重構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
多年來,博鰲亞洲論壇已成為國際社會觀察、了解中國經濟政策走向和改革開放動向的重要窗口,也是商界人士發現商機、尋求合作的重要平臺。在今年的“高端對話:中國改革與經濟前瞻”活動上,與會嘉賓將共同關注中國經濟未來發展趨勢。
海南博鰲大樂大橋上的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主題宣傳牌(3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攝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連續多年超過30%。聯合國前秘書長、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潘基文分析説,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實行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有助於中國經濟走上高品質、穩健和可持續增長的軌道,也有利於亞洲和整個世界發展。
塑造未來:加快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更好應對全球性挑戰
根據聯合國2024年發佈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僅有17%的目標進展順利,超過三分之一的目標處於停滯或倒退狀態。
距離2030年還有不到五年時間,如何制定涵蓋不同層面且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確保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如期實現?
聚焦加快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今年年會設置的相關議題尤為密集。與會嘉賓將在“在世界轉型中實現可持續發展”“應對氣候變化:問題與方案”“攜手促進亞洲能源轉型”“加快構建新能源體系,共創世界綠色未來”等多場活動上,深入探討相關問題,並總結分享成功經驗。
這是3月21日拍攝的瓊海博鰲南強村景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郭程/攝
相關專家認為,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重大現實威脅,亞洲國家通過加快科技研發與部署、加大公共與私人部門資金投入等政策舉措,務實推進綠色發展。
多位專家表示,在利用基於自然的氣候解決方案以及通過碳定價、碳市場等激勵約束機制促進碳減排上,亞洲可以為世界帶來很多創新的機制和工具,應加強國際合作。
低收入國家和衝突地區醫療資源匱乏,人口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今年的“人人享有健康的共同未來”圓桌會和“人口老齡化與養老金改革”分論壇,將針對健康鴻溝和不平等問題探尋答案,提出更多對策辦法。
發掘動力:加強人工智能應用與治理,推動創新發展
當前,全球人工智能技術進入爆髮式發展階段,大模型等技術正快速迭代並應用到各行各業;在創造更多發展機遇的同時,以AI為代表的新興技術也帶來很多風險挑戰。
如何全面和科學地評估人工智能給人類帶來的潛在影響和風險?如何平衡推進人工智能的應用與治理?如何避免形成新的數字鴻溝?
今年年會繼續關注全球科技創新發展趨勢,圍繞世界科技發展前沿面臨的問題設置相關議題。
這是3月21日拍攝的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郭程/攝
企業擁抱人工智能是大勢所趨。今年年會專門設置面向企業的“在AI應用中塑造核心競爭力”和“大變局下企業的應對之道”等議題,為企業界應對世界變局、把握創新方向提供思路和建議。
“AI:如何做到應用與治理的平衡推進?”“加強數字能力建設,跨越數字鴻溝”等分論壇既聚焦推動加強科技應用與治理,實現創新發展,為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提供動力,也探討如何防範可能出現的風險,讓科技成果惠及各國民眾。
張軍表示,全球範圍內的技術封鎖和“脫鉤”行為,與當前謀求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時代潮流和國際社會共識背道而馳。博鰲亞洲論壇將始終堅持多邊主義和區域合作的理念,積極推動國際科技創新對話與合作,為全球科技創新營造開放、包容、公平、非歧視的良性生態和環境。(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周正平 劉鄧 宋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