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平臺處方藥銷售亂象引發關注。購藥人無需出示有效處方,只需自行勾選或添加線下已確診疾病,補充説明使用過該藥且無過敏史等不良反應,即可完成問診開方。甚至在疾病症狀明顯不對症的情況下,未經病情診斷核實,仍能開出處方。
隨著互聯網醫療蓬勃發展,線上購買處方藥成為不少消費者的選擇。相較每次找醫生重開處方,線上流程相對簡便,部分平臺有藥品比價功能,價格透明,讓患者省了線下多次跑腿、排隊拿藥等繁瑣環節,卻也産生了不少問題。
線上購藥涉及市場監管、藥監、衛健等多個部門,權責劃分較為複雜。一旦出事,部分藥品網絡零售企業認為自己憑單銷售,將責任推給互聯網醫院,互聯網醫院認為自己憑處方銷售,又將責任推給平臺註冊的“多點執業醫師”。一些平臺認證的醫生可能是兼職、挂靠,甚至是AI機器人,收入與開方數量掛鉤,加劇了亂象。
《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試行)》規定,嚴禁在處方開具前,向患者提供藥品。是否開具處方藥需要醫生評估患者的生理狀態、真實病情、過敏史、用藥史等綜合因素,否則容易引發誤服和濫用,危害消費者健康安全。
相關部門應加快修訂完善與處方藥網售相關的互聯網診療、電子病歷、電子處方等方面的規制要求,加強對診療範圍、醫師資質、處方開具、數據安全等方面的監管,對出現違規銷售處方藥的情況,啟動醫療機構、平臺、醫師三方責任倒查,提高違法違規成本。
互聯網醫院應遵守“處方應由接診醫師本人開具,嚴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動生成處方”等剛性要求。通過強化執業醫師和藥師在線服務的資質認證管理,構建標準化、規範化電子處方審核體系,確保執業醫師、藥師本人真正在崗、在線,實現診療、審方及藥學服務的全流程數字化記錄,便於監管溯源。
第三方平臺可引入技術手段,在問診環節使用人臉檢測,確保醫師與患者身份的真實性。建立和完善處方留痕存證平臺,將診斷記錄、用藥方案、患者反饋等數據歸檔上傳備查。對高風險類藥物進行二次人工復核並留存審核處理資料,關聯處方、醫師、藥師、藥品批號,阻斷“秒開處方”漏洞,築牢用藥安全防線。
長期來看,還需建立醫師線上診療專業資質和能力認證體系,將接診時效、病歷完整度等指標納入監督範圍,構建互聯網診療健康生態。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