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梧州打造“城市半小時、農村一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

2017-11-10 10:17:56 | 來源:人民網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廣西梧州市堅持以人為本,採取了一系列親民便民利民的法律援助工作措施,法律援助案件在逐年增長的同時,辦案品質也不斷提高,為群眾提供“家門口”的“一站式服務”,打造“城市半小時、農村一小時”法律服務圈。近三年來,全市各級法律援助機構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7395件,幫助7465位受援人挽回經濟損失5815.73萬元。

  貼心服務,打造便民服務窗口

  梧州市各級法律援助機構把建立便民接待場所(接待窗口),作為政府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內容和聯繫廣大困難群體的重要平臺,加大了對法律援助“窗口”建設的投入,按照“臨街、落地”的要求,建設一批貼進群眾、方便群眾的接待窗口。目前,全市已有5機構全部臨街落地建立了法律援助便民接待場所,為殘疾人設置了“無障礙通道”,較好地解決了“門難找”“門難進”的問題。

  同時,大力規範“窗口”服務行為,工作制度、申請條件、範圍、申請程式等上墻,簡化法律援助申請、審批手續,根據不同情況為授援人開通綠色通道,不斷提升服務品質和水準。建立法律援助監督管理小組,從案件受理、案卷內容、案卷歸檔、案卷品質和社會效果、受援人回訪等方面對案件進行跟蹤,以便對症下藥,優化服務,樹立法律援助人員良好形象。2017年2月,梧州市司法局投資200多萬元整合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市公證處、市法律援助中心(簡稱“一處兩中心”)搬遷至市區中心臨街新址,為群眾提供交通便捷、設施完備辦公場所。2015年,156名職工多次上訪維權無果後通過法律援助維權,在梧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和律師的幫助下挽回被拖欠工資、社保等損失200萬餘元,在此過程沒有再上訪的情況發生。

  在鞏固原有成果的基礎上,在市、縣兩級均開通了“12348”法律援助熱線電話,提高解答諮詢品質。在全市各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和市政務網服務中心設立法律援助窗口,在信訪、殘聯、婦聯、團委、工會、看守所、監獄、軍分區、梧州學院等部門和業園區、工業集中區以及全市23個律師事務所、62個司法所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依託村委(社區)建立了914個法律援助聯絡點,在市、縣兩級均開通了“12348”法律援助熱線電話,提供法律諮詢服務,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形成了一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全市城鄉的法律援助網絡,實現了“城市半小時、農村一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2016年6月,周某等125名梧州某有限公司員工因被拖欠工資追討無果到梧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援助,並獲受理。2016年7月,經承辦律師、梧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和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的共同努力,公司與員工達成調解協議,公司一次性支付給125名員工共計636275.80元。

  援調結合,創新服務方式方法

  梧州市各級法律援助機構大膽嘗試在法律援助案件中引入調解方式,堅持“案結、事了、人和”的六字方針,做到援調結合。各級法律援助機構主動和勞動監察、勞動仲裁以及住建委和用人單位聯繫,深入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加大非訴調解、訴訟調解力度,降低成本,快速為受援人挽回經濟,積極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2015年12月,倪某等49名梧州某有限公司員工因被拖欠工資追討無果到梧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援助,並獲受理。經承辦律師、梧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和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的共同努力,僅一週時間,公司與員工達成調解協議,公司一次性支付給49名受援人工資共22萬餘元。

  據統計,近三年來,梧州全市各級法律援助機構通過和解、調解結案的案件614件,佔總案件的8.3%。

  異地協作,助力珠江-西江經濟帶健康發展

  2016年9月,林某到梧州市法律援助中心道謝“謝謝你們,真沒想到廣西律師那麼盡職盡責地幫助我們廣東人打官司。”案件源自廣東省封開縣大洲鎮村民梁某,因咳嗽于2015年1月到梧州市某醫院治療直至2月搶救無效死亡。其家屬認為醫生在治療過程中存在不當或過失,多次與醫院溝通協商無果。隨後,其家屬在法律援助及案件承辦律師的幫助下,依法調查取證,申請司法鑒定,申請梧州市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多次調解,歷時大半年,家屬與醫方簽訂調解協議,醫方支付人民幣106453元。

  2016年7月,梧州市司法局深化法律援助便民服務,積極探索法律援助異地協助機制,和肇慶市司法局簽訂《廣西梧州廣東肇慶法律援助異地協作交流協議》,從建立交流制度、協作制度和聯絡制度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異地協作交流機制,避免群眾來回奔跑,為兩廣經濟困難群眾提供“家門口”的“一站式服務”,法律援助的社會影響力明顯增強。2016年到2017年9月,全市各級法律援助機構為85名廣東籍群眾提供法律援助。

  青春護航,打造“青少年法律援助教育基地”

  面對青少年法律援助案件從民事類型往刑事類型發展,案由從單一到複雜發展,各級法律援助機構積極採取應對措施,從規章制度著手,確保在諮詢人數和案件數量增長的同時同步提升援助品質。近三年,梧州市共接待青少年諮詢3213人次;辦理青少年法律援助案件1140件,其中民事類710件,刑事類430件。2015年7月,17歲的徐某騎自行車將一老人撞倒在地因害怕而逃逸,造成老人被送往醫院搶救無效死亡的後果。梧州市萬秀區法律援助中心和承辦律師為徐某涉嫌交通肇事罪一案和因民事賠償糾紛提供法律援助,法院最終採納了承辦律師大部分的意見。一起交通事故引發兩起法律援助案件,直接體現了法律援助對青少年的關愛,受援人及其家屬對法律援助中心及律師的法律服務充滿了感激之情。

  此外,積極做好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加大對未成年人的法律宣傳力度,與梧州學院加強合作,將預防性侵害教育帶進大學課堂;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帶進社區和學校,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近年來,未成年人受到性侵害的案件偶有發生,而且呈低齡化,為了幫助女生了解預防性侵害的相關知識以及遭遇性侵犯後如何尋求他人幫助,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安全健康地度過青春期,該市法律援助中心發起“青春護航——關愛女生,預防性侵害”活動。市司法依託梧州市法治文化公園建立“青少年法律援助教育基地”,幫助青少年掌握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促進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長。

  搭建橋梁,澆灌民族及國際團結和諧之花

  近年來,梧州市各級法律援助機構通過搭建服務平臺,拓展服務領域,暢通訴求渠道,紮實開展少數民族和涉外法律援助工作,切實維護了少數民族人民群眾和涉外人員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2015年至2017年9月,全市共受理涉外、涉少數民族人群法律援助案件201件,其中涉外2件。2015年12月,來自四川省瑤族的36名農民工在梧州市某工程項目部從事墻體抹灰等工作,被包工頭拖欠工資17.75萬元,農民工押著包工頭到梧州市法律援助中心要求幫忙解決糾紛。梧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當即邀請律師到現場解答諮詢,為少數民族人群開通綠色通道當天辦理法律援助申請手續。在梧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和律師的幫助下,3個月後,36名少數民族群眾如數拿到工資。又如,黎氏蘭係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清化縣紅方村雄邊屯人,于2002年非法入境,暫住廣西藤縣濛江鎮某組,因涉嫌拐賣兒童罪被萬秀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2017年4月25日,梧州市萬秀區法律援助中心為其提供法律援助,在承辦律師的幫助下,受援人黎氏蘭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並處罰金3000元。(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