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梁如雪 文/圖
陳青雲堅持慢工出細活。
核心提示
一個尋常週末的上午,南寧市一家古樸的手工作坊內,字畫裝裱師陳青雲對著一張有些年頭的國畫,上上下下反復看了很多遍。每當這個時候,他就像一位偵探一般,力圖要在一張幾尺長寬的畫面上找出那些令人難以察覺的“線索”——實際上,他這只是在遵循古法檢驗字畫的紙質、墨色、顏料、印章。
從20多歲就開始跟隨老匠人學習裝裱技藝至今,陳青雲已經進入裝裱這個行當幾十年了。儘管如今已是古稀之年,但陳青雲仍堅持最傳統的手工裝裱。
1
學技藝:
噴一口水都得學上幾個月
出生於1942年的陳青雲今年已有75歲,上個世紀60年代,他就讀于湖南師範學院學習美術專業。説來也怪,他對於字畫的裝裱和修復天生就有一種莫名的喜愛,得知同學的父親恰好是一位裝裱老匠人之後,他便吵著每個週末都要去老匠人那兒學習裝裱的技巧。“送來一張紙皺皺巴巴的,經過師傅巧手修復之後,就像重新煥發了生命一樣驚艷滿堂。”陳青雲對於這種由舊變新的過程很是好奇。
然而,跟著師傅學好一門技術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就拿噴水來説吧,就這個簡單的技巧我都學了老長一段時間。”陳青雲説,裝裱字畫的一個關鍵步驟就是要將畫心(注:指需要裝裱的原字畫)反鋪在乾淨的桌面上,再往畫心背面噴水。那個時候,壓根沒有噴水器這個工具,所以噴水的過程全靠裝裱師自己從嘴裏噴出來。“噴水的目的就是為了讓畫心整體舒展容易刷平,而紙張大多柔弱輕薄,所以這一口水噴出去,不能多、不能少。”老匠人一輩子的絕學,單是從噴水這個技巧便能窺見一斑。嘴裏飽含一口水、運足氣,從左至右“噗”地連貫噴下去,頭尾均勻還不斷氣。“而我們這些學徒不是一口噴過了,就是沒能一次性噴完。”為了省心,陳青雲還想過其他點子,找來毛巾濕水先把底潤濕再往上覆蓋畫心。“事實證明,什麼招數都沒有傳統的老技藝管用。”
就這樣,陳青雲邊學習美術邊跟著老匠人一起做字畫裝裱,自己也漸漸掌握了字畫裝裱的竅門。2001年退休以後,他輾轉廣東、福建、江蘇、上海、北京等地尋訪裝裱匠人,領略到各種風格迥異的裝裱手藝,恰在那時有人找上門來,希望他參與一項專門修復古經書的工作。“好幾千本,走遍了靈隱寺、寒山寺等好多寺廟,無形中給自己積累了很多修復古字畫的經驗。”陳青雲説。
手工托心的過程。
2
修字畫:
他用幾天時間把三合板層層剝落
2009年,陳青雲來到南寧之後被這座城市深深吸引,遂決定老兩口就在這兒定居下來。“現在我已經成了半個南寧人了。”陳青雲笑著説。
不過,剛來到這個地處亞熱帶的城市,陳青雲對這裡的氣候特點還不太了解。“發現我裝裱好的作品,過不了多長時間就會起皺。”呆了好一段時間之後他才明白,原來南方城市氣候濕潤、濕度大,所以紙張容易起皺。不過,已經跟紙張、漿糊、筆墨打交道幾十餘年的他,早就熟知各地出産紙張的特點、吸水性的差異以及紙張的伸拉性,單單是上漿所採用的漿糊,他基本上一眼就能分辨出這是屬於一級漿糊還是二級漿糊。不僅如此,他還自己研製秘方,在漿糊中浸入幾味中草藥材,這些添加了中草藥材的漿糊上漿之後,可以對字畫起到防蟲、防蛀、防霉的作用。
漸漸地,很多人都知道南寧有這麼一位裝裱匠人,一些別家不太敢接的修復老字畫的活,都要輾轉前來找他。有一次,一名客人送來一幅在別處都被告知“搞不定”的古字,陳青雲一看自己也犯了難。原來,這幅字收藏得較早,當時沒有什麼保護意識,就直接把字給貼到一塊三合板上了,經過一些年月之後,這幅字已經牢牢貼在板子上,摳也摳不出來。
為了修復這幅古字,陳青雲反反復復揣摩了很久,先整體把握了這幅字所用的紙張漿墨。隨後,他心生一計,決定反其道而行之:將整塊三合板浸泡到水中,待其完全濕透之後,再從三合板的背面開始一層層仿佛撥紗衣一樣,一點點把三合板從原畫心上剝開來。“整整花了好幾天的時間。”陳青雲總算是舒了一口長氣。有的時候,修復字畫還得自己填補,一些年份太久的古字畫,送來的時候也許已經缺了頭、少了尾,陳青雲還需要根據原畫所採用的紙質、繪畫風格和技巧、色調等一點點將畫填補齊。
一幅需要修復的字畫。
3
純手工:
現代機器替代不了手工匠心
也正因為這種技藝精細得幾近苛刻,因此它也是典型的慢工細活。這些年來,書畫裝裱行業開始採用機械工藝進行裝裱,像陳青雲這樣堅持採用純手工裝裱書畫的作坊,寥寥無幾。
相鄰的一位同行來到陳青雲這裡拜訪,跟記者坦言他從事的裝裱生意完全依靠機器。“就是採用薄膜熱壓或者膠膜複合的方法,將畫心和裝裱材料進行粘合。”同行説,這種方式省去了“貼墻”、“上稈”的過程,兩三個小時就能完成一幅字畫的裝裱,這在傳統手工技藝中那是完全不太可能的,“但是其神韻,所蘊含的藝術價值,那也是無法相提並論的。”陳青雲説,古字畫裝裱修復技藝是一種中國傳統手工技藝,用於古代書畫珍品修復還原。這個過程就好像一個生命經過修復,得以不斷地延伸下去,“而機械工藝則無法再進行二次修復。”
俗話説,三分看畫、七分看裱。儘管現代機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陳青雲仍然鍾情于手工裝裱。每每面對一幅字畫,他依然觀察字畫、托裱畫心,再鑲料、覆背……整個環節一絲不茍。“就好像我們中國的傳統文藝世代相傳一樣,字畫裝裱也是一門技藝,令我們的書畫珍品重煥生命、傳遞下去。”陳青雲説。
字畫修復好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