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廣西—— 留守難題 幹部貼心求解

2017-11-21 11:16:32 | 來源:人民日報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留守難題,幹部貼心求解

  核心閱讀

  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廣西調研留守群體,實施動態摸底,進行精準服務;落實責任到人,加強部門協同,建立、完善留守人員管理系統;通過擴大社會參與、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不斷完善農村留守人員關愛服務體系。

  “要在全區範圍內健全農村留守人員關愛服務體系建設,還有很多難題需要解決,我們在不斷摸索,這是一個艱巨但必須完成的任務。”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有關負責人説,廣西地處西南,經濟社會發展相對不足,大量剩餘勞動力轉移到廣東、上海等發達城市,農村留守人員問題尤為突出,如何進一步完善農村留守人員關愛服務體系,廣西一直在探索。

  摸清底,找到真正需要

  “這裡面難題很多。”自治區民政廳社會事務處處長梁維平感慨。隨著廣西農村進城務工隊伍的擴大,農村留守兒童、婦女和老人也不斷增多。據此前排查,廣西共有農村留守兒童約43.06萬人,留守老人約31.21萬人。

  “第一個難題就是掌握動態。”梁維平説,留守人員非常特殊,其留守情況是實時變動的。“比如留守兒童,孩子的父母可能今年出去打工,但明年就回來了,那麼明年這個孩子就不是留守兒童了;而有的孩子今年可能不是留守兒童,但明年父母一走就是了。老人、婦女也是這個情況。因此,我們面臨建檔立卡精準服務的問題。”

  其次是權責不明晰,部門協同配合不夠緊密。留守兒童的關愛服務工作由民政部門牽頭,但兒童的教育、安全、戶籍等保障工作涉及教育、公安等多個部門,需要多部門共同參與配合。在實際工作中,有時會出現協調困難的尷尬局面。

  基層民政工作人員不足的問題也制約了關愛保護政策的落實。在鄉鎮層面,大多數都沒有明確設立民政工作機構,人少事多的矛盾比較突出。此外,經費保障、服務基礎設施跟不上等,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不過,當前的最大難題還是急需探索出一條在新環境下提升農村留守人員幸福感的好路子。”梁維平説。經過這些年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政府幫扶工作的開展,農村留守人員的生活條件有了極大的改善。現如今,在物質生活相對富足的情況下,留守人員內心上的需求更加凸顯,相應的,幫扶工作的重心也在調整,更注重留守人員精神上的需求。“但是留守兒童、婦女、老人的年齡、身份各有不同,精神需求也是千差萬別。”

  有關部門在調研後發現,對於兒童來説,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教育、安全等問題,還有性格培養、價值觀樹立以及快樂成長的問題。對於留守老人來説,是如何完善充實老年生活、提高文化娛樂、心理撫慰等方面的服務。而關愛農村留守婦女,涉及婦女生産、生活、健康機制,促進留守婦女身心健康發展,不斷提升留守婦女的幸福感和安全度,還要幫助其實現個人價值。

  “當前,廣西農村社區的文化娛樂、鄉親互動、心理撫慰等服務還有很多不足。面對這些精神上的需求,家庭內部無法實現,農村社區又無法提供,對留守人員的精神關愛工作,容易陷入家庭、社會兩頭關愛不到位的窘境。只有解決了這一難題,才能真正提升留守人員的幸福感。”廣西民政廳社會福利處處長曾凡明説。

  找對人,精準扛起責任

  “情況描述:生産組長反映,今天沒去上學。”“原因分析:電話詢問後是生病了,在家休息。”在梁維平的辦公室,有這樣一份服務記錄表,上面細緻記錄著留守兒童的生活細節。表格的末尾,是督導員的簽名。

  “政策落實,關鍵在人。只有把責任落實到具體的人身上,做到精準服務、責任到人,我們才能拍胸脯説我們的關心到了位。”梁維平説,為了落實責任、加強基層工作力量,廣西在鄉鎮設立未成年人保護專幹,村委設立兒童福利督導員。兒童督導員將承擔調查登記、督促監護人履責、協助申請社會救助等責任,專門負責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障工作。“廣西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對14273個行政村設立的兒童福利督導員給予每月100元的資金補助。”

  同樣,廣西很多農村地區都面臨著“村裏留守婦女多、工作人員少、開展有難度”等問題。“村(社區)婦代會改建婦聯,是推進婦聯組織改革創新的重要舉措。‘會改聯’後,最明顯的變化是村婦代會主任不再是孤軍奮戰,而是共同作戰。”廣西婦聯組織部部長潘艷説。

  “會改聯”後,梓崇村選舉産生執委11名,因勢利導成立了女子聯防隊、文藝隊,定期進行治安巡邏和文藝匯演,宣講黨的方針政策,走村入戶宣傳預防犯罪等活動,大大地改善了婦女的精神面貌。截至2017年11月,廣西95%的村(社區)已經成立婦聯,“會改聯”工作已基本完成。

  管理服務的技術手段在不斷進步。去年,廣西民政廳牽頭建立了“廣西壯族自治區‘三留守’管理系統”,系統具有農村留守人員數據信息登記、核銷等功能,並與教育、公安、婦聯等部門實現數據共享。

  “通過這個系統,能實時掌握各地農村留守人員的總量、分佈、教育、監護等情況,為精準關愛保護奠定了堅實基礎。”梁維平介紹,去年7月,全區完成了對轄區內的拉網式排查,基本查清了農村留守人員的數量、構成、特點、家庭狀況等基本情況。

  搞試點,政府購買服務

  “首先要有個大房子,房子邊上建個游泳池。”欽州市靈山縣譚禮村兒童活動中心,一個小朋友一邊説著一邊將模型放進沙盤。

  “沙盤遊戲治療是一種比較專業的心理輔導方式,通過孩子的選擇可以分析其行為偏差,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活動中心專職社工唐川説。

  “通過政府購買社會專業服務,引進專業社工人才,開展農村留守兒童服務是我們的新思路。”靈山縣民政局局長勞春燕説。

  靈山縣共有農村留守兒童22561名。去年,譚禮、泗洲等10個村(社區)被確立為兒童福利體系建設試點村,投入150萬元建立了兒童之家,並在其中6個村引入專業社工團隊進行關愛服務和專業輔導。僅2017年上半年,社工服務站就組織開展各類活動數十場,服務兒童6000多人次。“我們針對留守兒童自我認知、交友、情感歸屬等方面的共性需求,制定相應集體活動計劃。同時,根據兒童的年齡、家庭等具體情況,對留守兒童進行輔導。”唐川説。

  同時在靈山縣開展試點的還有政府購買基層老年協會養老互助服務。2015年,廣西專設財政資金供靈山縣開展相關試點工作。2016年,靈山縣老齡辦分別與三海街道三勤村老年協會、新圩鎮沙路村老年協會簽訂了協議,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讓相對年輕的老人去關心慰問年長的老人。其中規定“承接服務人員就近結對為服務對象提供精神慰藉和簡單的生活照料等服務,每週巡訪兩次以上。”

  “沙路村60歲以上人口共686人,其中空巢等老人51人。確定重點服務對象26人。”沙路村村支書寧寶佳介紹。

  今年68歲的沙路村村民甘有開去年簽訂了這份協議,他服務的對像是同村的73歲老人鄧振昌。“兩個兒子都去廣東打工了,平常我就在家帶帶孫子跳跳舞。這個活動很有意義,既給自己找了點事做,又幫助了別人。”甘有開説。

  鄧振昌也很滿意,“他一週可不止來兩次,只要有時間或者路過都會過來探望我,陪我聊天。”鄧振昌説,兒子在外務工一年都難得回來一次,以前連個説話的人都難找。

  “目前,試點工作開展得非常順利,反饋比較好。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快推進相關工作,爭取為更多留守老人服好務。”勞春燕説。

  《 人民日報 》( 2017年11月21日 16 版)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