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歷史變革 廣西印記]從興安縣山灣村變化看"美麗廣西·宜居鄉村"建設

2017-11-22 10:25:59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八桂大地、八桂大地-桂林】【熱門文章】【園林建設】[歷史變革 廣西印記]從興安縣山灣村變化看"美麗廣西·宜居鄉村"建設(圖文)

  生態美 産業強 百姓富

  ——從興安縣山灣村變化看“美麗廣西·宜居鄉村”建設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李春生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産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習近平

  11月18日,記者漫步在興安縣高尚鎮山灣村,依山而建的古民居保存完整,村中百年銀杏或成行或獨立,村前一條清澈的小河靜靜流淌……

  山灣村,桂北一個普通的小山村,只是折射“美麗廣西·宜居鄉村”的一滴水珠,陽光下晶瑩、耀眼。

  開展“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活動,是自治區黨委、政府貫徹中央建設“美麗中國”決策部署、實施綠色發展戰略的重大舉措,進一步擦亮了我區山清水秀生態美的“金字招牌”。

  “三籌”,小山村舊貌換新顏

  山灣村,一個能讓人記住美麗鄉愁的地方,也曾讓人提起就搖頭。

  “2003年路修好之前,到鎮上買柴火,只要一聽是山灣的,賣柴火的人馬上搖頭——不送!不送!”看到記者來訪,村民忍不住憶苦思甜,“現在都是用燃氣用電,很少燒柴火了。”

  “以前可以用臟亂差來形容,現在不但乾淨整潔,污水管道都走地下,村裏建起了污水處理設施、裝上了太陽能路燈。”村幹部介紹。

  這個變化也是有過程的。對村裏“大動干戈”,一些村民想不通——祖祖輩輩都這麼生活,習慣了。現在又修村路又拆茅房,少不了會觸及部分個人利益。

  當地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屋前屋後種上銀杏,長大後樹冠的範圍“就是我的地盤”。2012年村裏進行村貌改造時,由於排水管道要從個別村民銀杏樹下過,該村民不理解不支持,還動起手來,砸爛了一些管子。山灣村召開村民大會統一認識,對這位動手的村民進行批評教育,使其認識錯誤,並賠償500元。

  2015年獲評廣西生態農業名村、2016年列入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山灣村美麗蛻變。

  這樣的蛻變,除了村民的努力和配合,更是黨委、政府有力支持與推動的結果。

  據介紹,“美麗廣西”鄉村建設啟動以來,興安縣始終以打造“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桂北新樣本為目標,堅持三個“統籌”——統籌規劃、統籌推進、統籌發展,打造“綠水青山”宜居鄉村。

  “三改”,改出桂北鄉愁之旅

  “三改”——改廚改廁改圈,讓山灣村村民印象深刻。

  村民蔣基鋼一家,今年5月搞的“三改”,現在廚房寬敞明亮、廁所衛生整潔,“條件和市裏差不多”。

  “以前衛生條件差,兒媳婦都不願回來,現在好了,小孩也回來跟我們住。”蔣基鋼的媽媽一邊説,一邊輕輕地拍著懷裏2歲多的孫子。

  “以前半夜上個廁所,要走幾十米,冬天冷風一吹,凍到骨頭裏,哪個住慣城裏的姑娘願意回來喲!”村民蔣金華在一旁笑著接茬。

  山灣村依託廣西生態農業名村,把“三改”融入鄉村旅遊建設中,銀杏下、古屋邊、村道旁都進行了改造,全村的附房和旱廁拆除,用籬笆圍成綠化地、小菜園……

  2016年12月,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在全區“美麗廣西·宜居鄉村”活動電視動員大會上強調,要重視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築、古樹名木的保護利用,加強對歷史文化、傳統技藝及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發掘傳承。

  興安縣深刻領會這一精神,在“三改”工作中,高尚鎮山灣、路西、江村,白石鄉水源頭,漠川鄉榜上、張家崎等村,依託傳統村落、古銀杏樹等鄉村自然風光、傳統飲食文化,逐步形成了“桂北老家”鄉愁之旅示範帶。今年3月,“美麗廣西·宜居鄉村”基礎便民工作現場會在興安舉行。

  興安作為全區“三改”試點縣,今年4月全面啟動了全縣10個鄉鎮107個村委、513個自然村的改造,總戶數為1.0055萬戶,獎補資金達到2700多萬元。目前,已提前兩個月超額完成了桂林市年初下達的任務。

  “三造”,特色農業造福村民

  鄉村要想留住人,避免空心化,光有美景不行。

  山灣村的辦法是——産業留人。

  興安縣高尚鎮打造了一個“三造”高效農業(核心)示範區,面積達6000畝,而山灣村就是該示範區的核心之一。

  所謂“三造”,就是一造稻穀、一造玉米、一造菜花。

  11月18日,記者在山灣村遊客中心後的廣場上看到,一輛巨大的冷鏈運輸車正在裝甜玉米。

  這麼大的冷鏈車直接開到田間地頭來收購,並不多見。

  浙江老闆陳先生對記者説:“來這裡收玉米的冷鏈車每天有10輛左右。這車玉米運到長沙,跑一趟運費都要8000元,東西不好誰來收?”

  當天,山灣村甜玉米的地頭收購價是每公斤3.3元。村民蔣仁生、蔣基山曾在外面打工,現在都回來租地種玉米,每戶都有30多畝。問到這造玉米能有多少收入,他們笑笑説:“你自己算唄,今天收購價是每斤1.65元,每畝産量2200斤是保守的。”

  玉米産業還催生了村裏的經紀人——老闆要收貨的時候,就給經紀人打電話,然後派車來裝就可以了。經紀人負責組織村民分工合作,一切都明碼標價:摘玉米,100元/天;扛玉米,120元/天;分裝玉米,1.5-2元/袋;裝車,25噸的冷鏈車1600-1800元。經紀人的報酬則是0.2元/公斤。

  在廣場上,20多位中老年婦女正忙著將甜玉米分裝小袋,嫺熟地裝袋、縫口……不一會旁邊就堆著小山一樣的玉米。“今天裝的是30多斤左右的小袋,一袋1.5元,有時候裝大袋一點的是2元,一天裝八九十袋沒問題,手快的能裝100多袋。”一位村民一邊跟記者説話,手卻不停,“現在都忙著來裝玉米掙錢,牌也不打了。”

  高尚鎮“三造”示範區,在全區首創了“水稻+玉米+菜花+綠肥”綠色高産高效模式,成為促進農田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示範區。

  一組數據對比,可充分説明變化之巨:

  2013年高尚鎮農業總産值達450萬元,特色農業收入100多萬元;2016年高尚鎮農業總産值達3億元,特色農業收入2.35億元。

  産業發展是加快農民脫貧致富的治本之策,是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長久之計。“産業富民”,正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廣西特色的産業強、百姓富、生態美的綠色轉型綠色崛起之路。

  【 編輯:陳麗婕  作者:李春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