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南寧推進十九大精神進校園側記:為十九大"打CALL"

2017-12-06 10:12:04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把青少年緊緊凝聚在黨的旗幟下

  ——南寧市推進十九大精神進校園側記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楊 波 通訊員 朱球香 張煥東

  12月3日,南寧市博物館二樓展廳人頭攢動,正在舉行的《全民美育·詩歌的樣子 青少年優秀聲畫作品展》吸引了眾多學生和家長前來參觀。不少觀眾掏出手機,掃描書畫作品下方二維碼,在線聽文化名人名家朗誦詩歌。

  南寧市把十九大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通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特色校園文化、宣講走訪等形式,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中小學生文化自信,為實現中國夢積蓄持久動力。

  傳承創新——

  聲畫演繹“詩歌的樣子”

  11月28日晚,南寧人民會堂詩聲朗朗。來自全市22所中小學的近千名學生,深情演繹中華詩歌名篇。這場詩會,是南寧市中小學開展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主題系列活動成果的集中展示。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南寧市通過“線上+線下、聲畫結合”的方式,在校園內開展誦讀經典、書畫經典、講解經典、演繹經典等活動,引導學生領略中華詩歌之美,吸引上百萬人次在校師生參與。其中,在《詩歌的樣子 青少年優秀聲畫作品展》作品徵集階段,短短1個月內便收到了1000多件學生作品。10月下旬,董浩、詹澤等名家作為志願者,走進邕城校園為師生近距離解讀經典,並同步網絡直播,在線觀看人數接近百萬人次。

  潤物無聲——

  校園文化“四個一”

  走進桂雅路小學,3D立體荷花書法大道、博雅頌宣傳欄、“中國夢,我的夢”立體雕塑、閱讀林等校園景觀和建築,處處彰顯“荷風雅集”的校園文化主題。在濱湖路小學大門,由該校學生手書的校名筆力遒勁,通過“我的校名我來寫”,激發孩子們學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

  在南寧市,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建設潤物無聲。全市2000多所中小學全面打造校園文化“四個一”,即建設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面圍墻、一條長廊、一條道路、一個花圃,為宣傳十九大精神,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營造濃厚氛圍。目前,由南寧市教育局、市文明辦聯合製作的20萬張十九大精神宣傳挂畫,已遍佈全市校園。

  此外,南寧市鼓勵師生們用圖片墻、微視頻等喜聞樂見的形式,表達對學習十九大精神的理解和感悟。每所學校都組建了校園合唱團,傳唱主旋律,“童心向黨”歌咏比賽參與人數超過100萬,訓練覆蓋率達到100%。

  深入宣講——

  為十九大“打CALL”

  “國家五年來變化巨大。手機支付和共享單車實在太棒了!”“希望我的祖國母親越來越強大!”日前,南寧市第二十六中學團委和學生會組織開展“我是團員,我為十九大打CALL”活動,活動墻上貼滿了學生們豪情滿溢的心裏話。

  形式多樣的十九大精神宣講進校園活動,激發了首府學生的奮發鬥志。全市教育系統各級黨組織書記共60多人組成“書記宣講團”深入各中小學校開展宣講,用身邊人身邊事形象詮釋十九大精神。7.3萬名教師和教育行政幹部深入開展“進班級、進家庭、進社區,訪學生、訪家長、訪群眾”“三進三訪”宣講走訪活動,幫助學生、家長更全面地理解十九大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