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河池:鄉村振興有了“源頭活水”

2017-12-12 15:40:35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本報記者 韋鵬雁

  12月10日,鳳山縣中亭鄉柏林村村民駱尚球盤點今年收入:核桃佔大頭,家裏20畝核桃已有7畝挂果,每畝收入3000元左右。他説:“以後幾十年,20畝核桃就是好生活的保障。”

  河池市已種植255萬畝核桃,種植戶超過58萬。核桃樹成為群眾早日脫貧致富、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希望樹”。

  鄉村振興戰略二十字總要求中,“産業興旺”列首位。河池市以核桃為引領,實施“十大百萬”扶貧産業工程,大力發展有品牌、有規模、有特色、有市場潛力、有群眾參與基礎的主導産業,確保群眾有穩定的、可持續的收入來源,打造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

  建成華南最大核桃種植基地

  九分石頭一分土,這是河池大石山區的真實寫照,石漠化是山區群眾致貧的根源。如何同時推進産業發展和生態修復,成為必須解決的問題。

  鳳山縣做出嘗試。2001年,在充分調研論證後,該縣把10萬畝退耕地全部種上核桃。核桃成長週期長,不易見成績,社會上也有爭議,但鳳山不為所動,堅持“換屆不換核桃産業”,最終獲得成功。喬音鄉種植戶何桂來説:“2001年種的核桃樹,今年每棵平均挂果50公斤以上,收入2000多元,1棵核桃樹比得上4畝玉米。”

  鳳山的做法和經驗能全面推廣嗎?河池市委、市政府組織力量實地調研,得出結論:核桃種植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容、富民産業和富縣産業兼顧、短線産品和長線産品兼有,且全市各縣(區)都有老核桃樹分佈,具備整市推進的基礎。2012年,該市作出戰略決策:整市推進核桃産業發展,列為全市開發扶貧産業之首。當年5月,河池市印發了《關於加快核桃産業化發展的意見》,並陸續出臺了《核桃産業發展規劃(2012-2015)》《全面推進核桃産業發展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該市迅速掀起核桃種植熱潮。目前,全市種植面積超過255萬畝,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種植基地。其中,24.4萬貧困戶種植93萬多畝,實現貧困戶人均1畝目標。

  構建“長中短”産業體系

  核桃幼苗種下後,一般需要六七年才結果,短期內群眾如何增收?鳳山縣鳳城鎮林蘭村村民陸石的辦法是林下養雞,不僅自己增收,還帶動了6戶貧困戶。今年1-10月,鳳山“林下核桃雞”出欄72.9萬羽,養殖戶純收入1145萬元。

  以核桃産業為引領,河池根據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産業基礎等,大力推進“十大百萬”扶貧産業工程,即發展300萬畝核桃、100萬畝“三特”水果、150萬畝油茶、100萬畝糖料蔗、100萬畝桑園、100萬畝板栗、100萬頭(只)肉牛肉羊、200萬頭香豬、100萬畝淡水生態養殖、100萬畝長壽·生態·富硒農産品基地。河池市扶貧辦負責人説,“十大百萬”工程實現“長中短”結合,既有核桃、油茶、板栗等長效産業,又有“三特”水果中效産業;而糖料蔗、桑園、肉牛肉羊、香豬、淡水生態養殖等産業,當年甚至當月就能見效。

  “十大百萬”工程穩步推進。據統計,今年1-10月,該市新增核桃、油茶、板栗、糖料蔗、桑園、“三特”水果種植面積51萬多畝,完成長壽·生態·富硒農産品基地建設面積11.81萬畝,新增肉牛、肉羊、香豬出欄22.4萬多頭。

  全方位為産業發展保駕護航

  今年5月以來,都安瑤族自治縣百旺鎮妙田村貧困戶黃善勇,把主要精力放在牛犢護理上。5月10日,都安啟動“貸牛還牛”項目,黃善勇等500人成為“首貸戶”。他説:“企業提供優質牛犢,政府幫投了保險,我有信心把牛養好。”河池試點實施的為貧困戶投保肉牛、肉羊、肉雞養殖險和核桃、油茶種植險,極大激發了群眾發展産業的積極性。

  産業要持續健康發展,必須確保種(養)得出、銷得去、賣得好。為此,河池從資金、技術、銷售等環節全方位扶持。

  整合資金保障産業發展。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共整合産業扶持資金9.9億元。同時,人壽保險公司提供3億元的低息農資貸款,為産業管護提供有力保障。

  技術指導提升産業發展水準。河池成立“十大百萬”扶貧産業專家指導組,自治區、市、縣三級56名專家,根據産業發展的不同需要,對農戶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培訓。

  搭建多渠道銷售平臺。河池探索“空店精準扶貧模式”,把電商線下店延伸到村一級,全市建立縣鄉村電商服務平臺、站點315個。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