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茶船古道説新語——“一帶一路”帶火六堡茶産業鏈

2017-12-20 10:57:52 | 來源:廣西新聞網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趙 超 通訊員 陳可夫

  12月13日,在蒼梧縣六堡鎮合口碼頭,一棵大樟樹枝繁葉茂,樹葉迎風發出“沙沙”聲,似乎在述説著茶船古道曾經的繁榮。如今,六堡河裏的尖頭船和竹筏已難見到,而六堡鎮的茶園基地卻愈發青翠了,六堡茶的出海通道在現代交通條件下更加便捷。

  從古代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茶穿越歷史、跨越國界,受到世界各國人民喜愛。在“一帶一路”建設實施背景下,數百年曆史的茶船古道再次煥發生機活力,開啟了六堡茶行銷全球的美妙旅程。

  茶船古道再起航

  在梧州市六堡茶文化展示館內,一排嶺南風情的騎樓環館而建。騎樓下,一張張圖片、一組組工具展示我國黑茶的歷史、工藝,帶人們走進並沉浸于這段深厚的茶歷史文化中。

  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幅茶船古道的地圖。茶色氤氳中,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院長、廣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士成娓娓道出一段歷史。

  六堡茶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生産歷史。這種微生物發酵黑茶工藝考究,要通過初制漚堆、複製冷發酵及涼制陳化等多道工序,以紅、濃、醇、陳“四絕”著稱,耐于存放,非常適合長距離運輸。

  進入晚清之後,中國社會動蕩,大批華工下南洋謀生,其中大多為嶺南地區人士,六堡茶隨之漂洋過海。自此,一條起于六堡鎮,沿六堡河經東安江、賀江再入西江直通南洋的茶船古道繁忙起來。《廣西通志稿》載:“六堡茶在蒼梧,茶葉出産之盛,六堡尤為著名,暢銷于穗、佛、港、澳等埠。”

  隨著水運沒落、戰爭等因素影響,這條通江達海遠至南洋和歐美的茶船古道逐漸沉寂。如今,借助“一帶一路”建設的機遇,承載縷縷茶香的茶船古道仿佛從塵封的歷史中復活。六堡茶的運輸方式改變了,但通道依然複製當年軌跡——從蒼梧起航抵東南亞各地,直至行銷全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