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廣西柳州:一碗螺螄粉 這樣走天下
2018-01-16 14:57:00  |  來源:人民網  |  編輯:唐志強

  隨著袋裝柳州螺螄粉問世,廣西柳州螺螄粉從路邊餐飲店走進工業園,實現工業化生産。這一供給側改革刺激了消費需求,加上“互聯網+”推動,螺螄粉從以前只能在柳州才能品嘗到的地方特色小吃,變身為“可以快遞的鄉愁”,迅速銷全國、賣全球。

  袋裝螺螄粉從零起步,短短3年時間,去年快遞寄遞量超過2000萬件、産值達到30億元,目前日銷60萬袋,成為了柳州獨特的城市名片。

  柳州螺螄粉從“現煮堂食”到“袋裝速食”

  螺螄粉是柳州特色小吃,由當地特有的軟韌爽口的米粉,以酸筍、花生、油炸腐竹、黃花菜、蘿蔔幹、鮮嫩青菜等配料,用濃郁適度的酸辣味螺螄肉湯調和而成。

  “米粉是漢族地區傳統食品,而用甜筍製作的酸筍是苗族、侗族等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食品,螺螄粉將漢族和少數民族飲食文化結合在一起,産生出辣、爽、鮮、酸、燙的美妙味覺記憶,開胃而不上火,讓人久久不能忘懷。”柳州螺螄粉協會會長倪銚陽説,螺螄粉既是本地人的鄉愁記憶,也受到越來越多外地人青睞。

  柳州市商務委主任程方曉説,自2010年柳州市政府推動的“螺螄粉進京”項目實施以來,柳州螺螄粉已從最初的柳州街邊小吃,發展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個城市,目前已有近5000家門店,美國、加拿大等國家也有門店。

  但是,門店影響面畢竟有限,現煮堂食難以滿足更廣大食客對正宗柳州螺螄粉的需求。食品生産企業開始思考,是否能夠把螺螄粉做成速食麵那樣實現袋裝速食?

  這個想法促使當地食品生産企業從螺螄粉的供給側進行探索。隨著近年來米粉製作工藝、物理殺菌、真空包裝等食品生産及包裝技術提升,速食袋裝螺螄粉研發取得突破。2014年底,有企業批量生産配以多種調料包的水煮型袋裝速食螺螄粉,不久又研發出沖泡型速食螺螄粉,保質期從起初的30天提高到60天,有的可以達到180天。

  “工業化+互聯網”讓袋裝螺螄粉俏銷全球

  “技術突破使袋裝速食螺螄粉快速形成産業,生産廠家從2014年底的兩家發展到現在的70多家。目前,柳州螺螄粉在多個網購平臺開設網店超8600家,銷量在阿裡巴巴米粉特産類銷售量排名第一。”倪銚陽説,袋裝螺螄粉問世以來,線上線下銷量都在持續高速增長,成了“網紅”。

  “去年,我們共有7批35萬包螺螄粉批量出口美國,在當地超市以每包4美元左右的價格銷售。”柳州市螺狀元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清石告訴記者,去年1月首批螺螄粉出口以來,市場狀況非常好,公司已得到批復,將在近期批量出口德國、荷蘭、英國等國家。

  “袋裝螺螄粉産業爆髮式增長讓我們措手不及,公司自2015年初成立以來,現在已經更新了4次設備,85%的工序已經實現自動化,仍然供不應求。”劉清石説,公司面積達1.5萬平方米的新廠正在建設中,今年4月份將投産,將形成日産20萬袋螺螄粉的産能。

  去年3月,螺狀元食品有限公司還在美國紐約法拉盛美食廣場開設了1家螺螄粉實體店,一個月後又在紐約布魯克林的Sunset Park開設了第二家體驗店,公司計劃在3年內讓柳州螺螄粉店遍佈美國主要城市。

  “去年公司僅僅‘雙11’期間電商銷售額就達2000萬元。”廣西螺霸王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姚漢霖説,公司自2015年2月投産以來,銷售一直在增長,去年銷售螺螄粉200多萬包,産值接近2億元。

  程方曉説,“工業化+互聯網”使柳州螺螄粉快速發展成為當地重要的食品産業。據統計,袋裝螺螄粉加工業全産業鏈和餐飲實體店帶動就業5萬多人。

  延長産業鏈,著力打造百億元食品産業

  從街邊小吃到登堂入室,從“現煮堂食”到包裝産品,從地方美食到熱銷全球,柳州螺螄粉聲名鵲起,成為廣西地方美食的標簽。

  “柳州螺螄粉企業在供給側改革中整合工業化生産資源、‘互聯網+’銷售渠道等要素,轉型升級、提高品質、打造品牌,在短短3年時間激發出巨大市場需求,讓消費者隨時隨地都能品嘗到正宗的柳州螺螄粉,去年産值已經超過30億元。”柳州市委書記鄭俊康説,政府部門因勢利導,及時出臺促進螺螄粉産業發展的意見,制定柳州螺螄粉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引導企業做優品質、做強品牌,著力將柳州螺螄粉打造成為百億元産業。

  作為工業城市的柳州,用好標準化建設推動螺螄粉産業發展。2016年5月,“柳州螺螄粉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正式施行。標準共分10個部分55小項,從産品分類、原輔料的技術要求、企業生産加工的過程要求等方面對柳州螺螄粉做出詳細規定。地方標準的實施,使柳州螺螄粉産品、品牌得到有效保護,將推動螺螄粉産業向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發展。

  “政府搞工業園區,扶持企業做大做強,除了做螺螄粉以外,還鼓勵農民養殖螺螄,製作酸筍、腐竹,把産業做起來,同時制定標準規範市場。這是工業城市辦的事。”鄭俊康多次到螺螄粉産業園區調研,提出要用工業化、産業化的思維來重新認識螺螄粉,用標準化生産來打造一個柳州獨有的新産業。

  去年開始,柳州市柳南區太陽村鎮四合村紅廟屯有一村民利用12畝稻田開展螺螄養殖,綜合産值可達5000元/畝,並建成綜合養殖、旅遊、農家樂等多元化的示範基地,輻射帶動周邊農民開展稻田養螺。目前,該村養螺面積超過100畝。

  為保障行業規範確保食品安全,柳州對米粉企業加強常態化監管,對螺螄粉生産企業風險實行分級監管,對風險等級高的企業提高監督抽檢批次。此外,柳州還不定期通過媒體通報不合格批次的産品,讓優質品牌脫穎而出,淘汰劣質品牌,從而強化了柳州螺螄粉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而今,螺螄粉産業不僅成為柳州重要的食品産業,更重要的是,每一包通過網絡售出和快遞送達的螺螄粉,既是“可以快遞的鄉愁”,也是“可以食用的城市名片”,強力助推城市形象傳播,大大提高了柳州的知名度和美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