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望與展望]開創現代金融新時代——貫徹落實全區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盤點
2018-01-19 11:38:11  |  來源:廣西新聞網  |  編輯:唐志強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譚卓雯

  金融活則經濟活,金融穩則經濟穩。新時代下,金融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核心,更是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成的重要手段。

  2017年,是廣西金融改革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區召開了史上規格最高的全區金融工作會議,明確了新時期全區金融改革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確立了“大金融”的工作格局,為開創廣西金融改革發展新局面奠定了堅實基礎。

  全區金融業擼起袖子加油幹,為我區履行好“三大定位”新使命,落實好“五個紮實”新要求,營造“三大生態”,實現“兩個建成”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撐。

  鉚足幹勁 服務業“第一板塊”金光燦爛

  冬日的陽光暖暖地灑在南寧五象新區總部基地,一座座新落成或正在建設中的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在陽光的照耀下反射出璀璨的光芒。金融街上,逾62%的高層建築實現主體結構封頂,五象新區金融集聚區已初具雛形。不久的將來,眾多金融機構總部或省級(一級)分支機構將“攜金帶銀”,陸續匯聚在這條“南寧華爾街”上。

  個頭不大、筋骨不強、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廣西金融業的種種不足與遺憾歷歷在目。自治區黨委、政府早早就意識到,沒有強大的金融産業,經濟社會發展就沒有足夠的支撐力。

  2015年,全區服務業發展大會把金融業擺到現代服務業“第一板塊”的重要位置。近年來,金融業增加值始終保持兩位數增長,成為我區支柱産業之一。

  2017年9月29日,全區金融工作會議又擘畫現代金融體系新藍圖——深化沿邊金融綜合改革,加快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的多元化現代金融體系,打造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

  目標振奮人心。儘管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各方面困難挑戰增多,我區金融部門和金融機構敢創新、勇擔當,全力追、奮力趕。

  國開行廣西分行主動作為,推動總行與自治區聯合舉辦中國-東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金融合作論壇,開拓了廣西與東盟合作新領域。

  工商銀行廣西分行發揮集團優勢,積極擴大融資總量,構建表內貸款、債券投資、金融資産服務等9大渠道組成的多元化融資體系,表內外融資比年初增加597.2億元,除組織的存款提出繳存法定保證金後全部用於地方經濟建設外,還向總行借入資金920億元支持廣西經濟建設。

  北部灣銀行發揮省級商業銀行的排頭兵作用,2017年通過貸款、基金、理財等方式投入資金1200億元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撐……

  金融改革有序推進,金融體系不斷完善,金融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家族”更大了。3家開發性、政策性銀行和5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全部入駐,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大部分落地;新增法人産險和壽險公司,廣西成為中西部地區少數同時擁有地方法人産險公司和壽險公司的省區市之一;小額貸款、融資擔保等新興金融業態快速發展。

  體格更壯了。2017年前三季度,金融業實現增加值734.70億元,同比增長9.8%,超過地區生産總值增速2.8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7.86%。

  能力更強了。2017年,我區金融供給創造了“兩個新高”,即地區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和新增貸款投放創造了歷史新高;保持了“兩個高於”,即“資金供給增速高於固定資産投資增速,信貸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提質增效 金融雨露滋潤“實體之花”

  金融源自實體經濟,與實體經濟共生共榮。

  “金融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首要任務,緊緊圍繞全區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支持力度,為促進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全區金融工作會議擲地有聲。

  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是當前我區經濟工作的戰略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小微企業、“三農”也是我區實體經濟的短板。巨大的資金需求,考驗著我區金融業的智慧與擔當。

  重大使命面前,我區金融業持續發揮經濟助推器和穩定器作用,脫虛向實、回歸本源,樹立品質第一、效率優先的理念,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和水準。

  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綜合運用再貸款、再貼現、常備借貸便利、存款準備金等政策工具,拓寬金融機構資金來源。積極會同自治區發改委、工信委等有關部門,加強政銀企合作,重點對接全區重大項目、“一帶一路”項目和“四個一百”産業轉型升級項目,為金融機構和項目業主牽線搭橋,有效促進金融活水流入項目融資。

  國開行廣西分行充分發揮開發性金融優勢,圍繞自治區發展戰略和政策要求重點支持廣西互聯互通、能源電力、脫貧攻堅、棚戶區改造、城市基礎設施、産業轉型升級等領域項目建設,今年將加強投融資模式創新,強化綜合金融服務支持廣西不平衡不充分領域發展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向廣西投放不低於1000億元的融資總量,為廣西經濟建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北部灣銀行全力爭取、使用各類創新業務資格支持全區實體經濟需求,在全區率先設立並投放首支縣域契約型城市發展基金、首支縣域産業發展資金、首單旅遊發展基金、推出首個縣域債權融資計劃業務,成為廣西區內業務資格最多、影響最大的城商行。

  普惠金融是破解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三農”融資難融資貴的金鑰匙。2017年,我區持續推進普惠金融服務,有效強化民生領域金融保障,金融可得性進一步提升。

  ——信貸資源向薄弱環節傾斜,全區小微企業貸款餘額5689.94億元,同比增長16.24%,高出各項貸款增速2.88個百分點;涉農貸款餘額7708.93億元,同比增長15.47%,高出各項貸款增速2.11個百分點。

  ——發揮保險力量,聚焦深度貧困,形成保險扶貧“廣西樣本”,農業保險實現跨越式發展,保險範圍基本覆蓋全區主要種植養殖業。

  ——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實現14個設區市全覆蓋,擔保業務實現自治區、市、縣三級基本全覆蓋,再擔保業務貸款餘額合計18.65億元,“4321”新型政銀擔風險分擔業務貸款餘額5.29億元,平均擔保費率不超過1.5%,有效降低了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成本。

  ——著力脫貧攻堅,安排扶貧再貸款額度56億元,覆蓋全區49個貧困縣,累計投放超過30億元,扶貧小額信貸惠及貧困人口180余萬人。

  創新發展 金融改革構築“開放門戶”

  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的多元化現代金融體系,打造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既是我區金融改革的主攻目標,也是重要的戰略抓手。

  沿邊金融改革是我區的“金字招牌”。去年來,我區不斷擦亮這塊牌子,加快金融開放步伐,推動金融改革從“淺水區”向“深水區”邁進,沿邊金融改革創新可圈可點。

  2017年8月30日,一輛裝載著35億越南盾的車輛緩緩駛入中越邊境友誼關口岸,廣西首筆越南盾現鈔成功調運,結束了廣西與越南“隔河相望”卻無法實現兩地貨幣現鈔直接調運,繞道廣東、香港“捨近求遠”的歷史。

  這是中國銀行廣西分行探索沿邊金改升級的舉措之一。僅隔數日,該行又成功打通從泰國曼谷直接進口泰銖現鈔的調運渠道,完成了廣西首筆泰銖現鈔跨境調運。隨著中國銀行廣西東盟貨幣現鈔調運中心正式掛牌成立,我區東盟貨幣、人民幣現鈔供應與回籠的雙向通道正式打通。

  繼越南盾之後,我區又啟動人民幣對柬埔寨瑞爾銀行間市場區域交易,中國銀行廣西分行等7家金融機構成為第一批參與行和報價行,向市場持續提供人民幣對柬埔寨瑞爾的買賣雙向報價,人民幣在東盟國家“話語權”進一步加大。

  保險機構改革創新腳步加快,首單全國機動車輛出境綜合商業保險在憑祥口岸落地,首單跨境勞務人員意外險在崇左落地,跨境車輛保險業務規模位居沿邊各省份前列。

  廣西是“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我區金融業充分利用境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強與“走出去”企業資金需求對接,為企業跨境並購、海外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和國際産能合作等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幫助“走出去”企業築夢“一帶一路”。

  新時代的號角已經吹響。沿邊金融綜合改革如何“深”,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如何“開”?我區有了新構想——

  圍繞人民幣和外匯這兩項核心業務,從業務發展、簡政放權、交流合作、基礎設施四個方面進行全方位升級,爭取推出更多的東盟國家貨幣銀行間市場區域掛牌交易,建立覆蓋東盟10國的中國-東盟外幣現鈔兌換中心,在中馬欽州-關丹“兩國雙園”區內符合條件的機構中試點探索資本項目限額內可兌換,出臺經常項目資金集中收付政策,努力打造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合作門戶,服務廣西全方位開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