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百年古茶樹的嬗變:産業興 農民富
2018-01-22 17:57:14  |  來源:人民網  |  編輯:唐志強

  【焦點圖、八桂大地-崇左】千百年古茶樹的嬗變:産業興 農民富(首頁圖片在文末)

  鬱鬱蔥蔥的古茶樹林

  深山藏古韻,茶香飄四方。

  在終年雲霧繚繞的十萬大山余脈姑遼山上,生長著5520多株野生古茶樹,其中樹齡100年的有1500多株,樹齡500年的有100多株,樹齡1000年以上的有7株。

  古茶樹終年沐甘霖、食山澗,坐擁佳境,品質天成。所産的姑遼茶湯色清澈明麗,香氣濃長清遠,茶味醇厚清爽,是廣西歷史名茶之一。

  “我們屯有26戶人家,每戶光賣茶平均年收入就有8萬元,還有一戶人家年收入達到了30萬元。”廣西扶綏縣東門鎮六頭村姑遼屯屯長農世標説。

  曾經的姑遼屯,由於缺少耕地,村民們的日子過得緊巴巴,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當時的姑遼茶,由於缺乏科學的加工技術,産量低且品質欠佳。千百年的古茶樹遺憾丟荒,僅屯裏的老人每年制些茶葉來自己喝。

  為了重新擦亮“廣西歷史名茶”這一名片,帶動一方百姓致富,扶綏縣邀請了茶業專家對村民們進行專業的指導。

  【焦點圖、八桂大地-崇左】千百年古茶樹的嬗變:産業興 農民富(首頁圖片在文末)

  黃培富(右)正在指導茶農

  來自福建武夷山制茶世家的黃培富被村民們稱作“茶博士”。好的工藝能讓茶的品質有最佳呈現。萎凋、殺青、揉捻、發酵、烘乾、提香……在黃培富的幫助下,村民們的制茶工藝提質升級,制出了口感更為醇厚的姑遼茶。

  同時,背井離鄉的黃培富被姑遼茶深深吸引,他決定留在這個邊陲縣城,與村民們一道深耕茶林。為了打響姑遼茶的知名度,黃培富註冊了“壯香紅”商標,致力於將其打造成廣西紅茶第一品牌。

  【焦點圖、八桂大地-崇左】千百年古茶樹的嬗變:産業興 農民富(首頁圖片在文末)

  姑遼山上生長著數千株古茶樹

  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黃培富成立了扶綏縣高山茶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與姑遼山周邊的16戶茶農簽訂協議,不僅提供從培育、採摘到管理的一條龍技術指導,還對茶農採摘的茶青保底收購。

  “過去春茶採摘的時候,茶農能賣到每斤80至100元。可過了收茶那一兩個星期之後,茶農要再想賣的話一般就是每斤20元甚至低於20元,價錢掉得非常厲害。”黃培富説,“我們跟茶農簽的協議註明了長期收購,從3月份到9月底均按照每斤60元收購。”

  合作社成員黃佩娟去年9月份被合作社派往福建省武夷山市學習茶藝基本功。經過培訓,黃佩娟拿到了高級茶藝師資格證,並在市級茶藝比賽中名列前茅,“以前就是全職媽媽,現在跟著茶博士學習茶藝,輕輕鬆鬆就給小家庭增加了一份收入。”

  2017年,該合作社被評為崇左市脫貧攻堅先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共吸納了62戶茶農加入,黃培富正著手與茶農簽訂今年的合作協議。他計劃將茶青收購價提至每斤85元,並與茶農共同發展林下種養殖産業,開發古茶園民宿,打造古茶樹生態産業鏈。

  自2011年起,“壯香紅”牌姑遼茶連續多年被指定為中國—東盟博覽會指定用茶。隨著品質的提升和知名度的提高,姑遼茶的市場價格水漲船高,一度被丟荒的古茶樹嬗變成“搖錢樹”。

  “一開始每公斤40元,先漲到100元,再漲到500元,現在已經每公斤4000元。”農世標對此印象深刻。

  值得一提的是,在黃培富的帶動下,茶農也逐漸“活泛”起來。年輕一輩的茶農通過自組合作社,走上了在家門口創業的新路子。

  今年28歲的農世鵬創辦了東門鎮鵬鑫姑遼茶農民專業合作社,“我家裏有200株古茶樹,祖祖輩輩都種茶、炒茶、喝茶,有一定的經驗。又加上後來學會了科學的制茶工藝,現在正是創業的好時機。”

  走進如今的姑遼屯,小洋樓林立,大多院子裏都停放著小汽車。村民們生動地將小洋樓稱作“茶樓”。“這都是用這幾年賣茶掙來的錢建的,可不就是‘茶樓’嘛。”農世鵬笑著説。

  【焦點圖、八桂大地-崇左】千百年古茶樹的嬗變:産業興 農民富(首頁圖片在文末)

  茶樹上挂著刻有戶主、樹齡和編號的木牌

  【焦點圖、八桂大地-崇左】千百年古茶樹的嬗變:産業興 農民富(首頁圖片在文末)

  姑遼茶品牌保護責任崗

  近年來,扶綏縣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傾力打造“一鄉一品、一村一特”發展模式。為了保證姑遼茶茶源的品牌品質,扶綏縣建立起了“樹掛牌,人包樹”的制度。在鬱鬱蔥蔥的古茶樹林,茶樹上挂著刻有戶主、樹齡和編號的木牌,每片茶林都立有品牌保護責任崗的標識牌,上面寫著責任領導和戶主姓名、重點保護的茶樹數量,並留有責任領導和技術人員的手機號碼。

  下一步,扶綏縣還將繼續加大對姑遼茶的保護和發展力度,著力推進姑遼茶産業的標準化、專業化、規模化建設,助力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