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從地方小吃變身“網紅美食” 螺螄粉借“互聯網+”産值突破30億元
2018-01-24 17:59:07  |  來源:新華網  |  編輯:唐志強

  新華社南寧1月23日電題:從地方小吃變身“網紅美食”螺螄粉借“互聯網+”産值突破30億元

  新華社記者盧羨婷、黃凱瑩

  從地方小吃變身“網紅美食”,柳州螺螄粉只用3年時間就實現年産值30億元的突破,大批當地群眾因此增收致富。在這背後,是工業城市柳州運用互聯網思維拓展市場,加快産業化佈局,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探索。

  廣西柳州市柳江區拉堡鎮基隆村這樣一個5000多人的村莊,淘寶店舖有100多家,其中近半數銷售螺螄粉。

  基隆村的老百姓沒有想到,吃了幾十年的螺螄粉,有一天竟成了電商“新寵”。“以前螺螄粉在粉店裏賣,現在都在網上賣袋裝的。這幾年村裏的袋裝螺螄粉工廠越來越多。”基隆村委主任劉民芳説。

  村民王尚志是趕上袋裝螺螄粉“紅利”的人之一。三年前,他還在起早貪黑地經營螺螄粉實體店,看到袋裝螺螄粉在網上越賣越火,果斷謀劃“轉型”。不久後,以生産袋裝螺螄粉為主體的廣西斌師傅食品有限公司成立。

  “剛開始只做自己的螺螄粉品牌,後來接一些品牌做代工,大規模批量生産提高了盈利。”王尚志説。公司目前有2條生産線,共生産8個品牌螺螄粉,月産約100萬袋。

  在基隆村,像“斌師傅”一樣的螺螄粉生産企業還有十多家。便捷的物流,充足的勞動力,低廉的房租,為電商産業發展提供了優質條件,形成了袋裝螺螄粉産業集聚效應。

  早在2010年,柳州就提出要將特色美食螺螄粉打造成城市名片,但螺螄粉産業真正進入“井噴”狀態,要從袋裝螺螄粉的誕生説起。

  2014年,在米粉製作工藝、物理殺菌等食品生産及包裝技術提升的基礎上,柳州速食袋裝螺螄粉研發取得突破。這一供給側改革刺激了消費需求,加上互聯網推動,螺螄粉變身為一種“可以快遞的鄉愁”,開始俏銷全球。

  柳州市商務部門一直以來運用互聯網思維幫助螺螄粉宣傳造勢,2017年“雙十一”曾組織多家知名品牌參與電商平臺促銷活動。其中,螺霸王螺螄粉在5分鐘內就拿下100萬元的銷售額。

  “我們推動建設了阿裡巴巴柳州産業帶,以及淘寶、京東、蘇寧的柳州特色館,打造螺螄粉網上‘集聚區’,保持螺螄粉市場熱度。”柳州市商務委員會電子商務和信息化科科長陽小渠説。

  如今,在各大網商平臺的螺螄粉網店達5000余家,袋裝螺螄粉日銷量已突破80萬包。截至2017年12月13日,柳州螺螄粉寄遞量已突破2000萬件。

  “電商需要大産能,提高産能必須走工業化的道路。”廣西美吉食品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莫勤吉説。經過幾年努力,他的袋裝螺螄粉生産基地從基隆村300多平方米的小工廠,搬到了柳州新興工業園5000平方米的大廠房。

  當前柳州螺螄粉生産企業的發展已初具規模,但企業準入門檻較低造成的生産環境較差、生産能力較弱等問題日益突出。為此,柳州市整合産業發展資源,建設柳州螺螄粉産業園,引導中小規模企業入駐園區標準廠房,給予相應的扶持。

  柳州還出臺了《關於促進柳州螺螄粉産業發展的實施方案》等政策為螺螄粉産業保駕護航,明確建立柳州螺螄粉標準體系、註冊“柳州螺螄粉”地理標誌商標等。

  柳州市委書記鄭俊康提出,要用工業化、産業化的思維重新認識螺螄粉,用標準化生産打造柳州獨有的新産業。“除了做螺螄粉以外,政府還鼓勵養殖螺螄,製作酸筍、腐竹,把産業做起來。”鄭俊康説。

  近日,柳州首個螺螄粉飲食文化民間博物館開館,提出要保護和傳承柳州螺螄粉文化。此外,柳州正在建立螺螄粉檢測中心,將螺螄粉産業提升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