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發展産業富民 推進鄉村振興 ——邕寧區打出産業發展組合牌拓寬富民道路
2018-01-30 17:38:39  |  來源:南寧日報  |  編輯:唐志強

【園區建設-圖文】發展産業富民 推進鄉村振興  ——邕寧區打出産業發展組合牌拓寬富民道路(頭圖在文末)

中和香樟基地。 (中和鄉政府供圖)

【園區建設-圖文】發展産業富民 推進鄉村振興  ——邕寧區打出産業發展組合牌拓寬富民道路(頭圖在文末)

村民參觀學技術,香樟飄香促增收。 (黃高生 攝)

【園區建設-圖文】發展産業富民 推進鄉村振興  ——邕寧區打出産業發展組合牌拓寬富民道路(頭圖在文末)

中和鄉壇西村光伏發電設備。 (覃兆劍 攝)

【園區建設-圖文】發展産業富民 推進鄉村振興  ——邕寧區打出産業發展組合牌拓寬富民道路(頭圖在文末)

邕寧區打造桑蠶産業鏈。 (張藝軍 攝)

【園區建設-圖文】發展産業富民 推進鄉村振興  ——邕寧區打出産業發展組合牌拓寬富民道路(頭圖在文末)

三江村集體經濟項目——標準大蠶房內景。 (張藝軍 攝)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可見,産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鄉村産業興什麼、怎麼興?近年來,邕寧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大力推動産業扶貧和産業富民各項工作,鄉村産業蓬勃發展。近日,記者走進邕寧區,觸摸邕寧區産業扶貧和産業富民的強勁脈搏。

  亮點1

  以工促農開闢發展新空間

  “你看,兩年前這裡是一片荒山,摩托車都難走。現在卻是南寧市最具現代化的養蠶基地。如果不是親身經歷,還真不敢相信。”南寧市祥聯種養專業合作社社長黃永昌指著一幢幢嶄新的大蠶房自豪地説。這個養蠶基地位於那樓鎮三江村。

  種桑養蠶本就是那樓鎮三江村的傳統優勢産業,但近年來,由於缺乏技術指導,加上桑蠶市場價格不穩定等因素,蠶農的收入並不穩定。2016年3月,三江村成功引進廣西時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流轉2100畝土地建立種桑養蠶基地,成立南寧市祥聯種養專業合作社,利用投融資平臺和吸納那樓鎮1453戶貧困戶小額信貸款2480多萬元,建設36棟集小蠶共育室、蠶繭收購站、蠶沙無害化處理池、優良桑苗繁育地等先進養殖設施于一體的現代化、集約化、標準化的桑蠶“扶貧車間”。目前有6座大蠶房已建設完成並投入使用。

  記者看到,在一間大蠶房裏,喂蠶車、方格蔟等先進的設備一應俱全。這對於以前的傳統養蠶戶來説,一種“鳥槍換炮”的感覺尤為明顯。基地員工荷嬌紅告訴記者:“以前我們在家養蠶,夫妻倆起早貪黑只能管1張蠶床。在基地裏有了現代化的設備兩個人就能管12張蠶床,蠶繭又白又大,價格還好。”

  三江村採用“公司+基地+合作社+扶貧車間+農戶”的“動車式”産業扶貧模式,將貧困戶與企業、基地、合作社利益有效嫁接。由時宜公司負責提供優良種桑苗、種養殖管理技術支持、蠶繭保價30元/公斤收購等,合作社負責組織、吸納貧困戶就近發展生産及經營管理,農戶則按公司要求種桑養蠶,並引入養蠶保險,降低風險。通過公司的帶動,形成利益聯合體,全面提升改造三江村傳統種桑養蠶模式,農戶在技術、品質、銷售等方面均有了保障,農民種桑養蠶的積極性高漲。這個曾經貧困落後的小山村,在2016年底已順利實現了整村脫貧摘帽。

  而給三江村帶來更為廣闊發展前景的是,一個大型蠶繭精深加工生産基地的落地——邕寧區引進的桑蠶加工龍頭企業廣西桂合集團有限公司,在三江村建設佔地5畝的鮮繭收購、烘乾配套設施,投入2.5億元于八鯉工業園區建設蠶繭精深加工生産基地,開發繅絲生産及生絲、綢緞、絲綿、床上用品、服裝製造等後續高端産業,這大大促進了種桑養蠶業的發展。

  依託時宜公司、桂合絲綢等龍頭企業的帶動,目前,全城區桑蠶合作社發展到10家,全城區桑園種植面積56500畝,其中,完成桑園更新改造6500畝,建立大型小蠶共育室18個,桑蠶大戶增加到65戶,全年發種量為159310張,共産鮮繭123522擔,鮮繭均價45元/公斤,産值達2.779億元,2017年比2016年提高19%。

  亮點

  2

  農業示範區輻射帶動作用彰顯

  臨近春節,中和鄉貴德沃柑産業示範區的沃柑迎來挂果季,黃澄澄的果實壓彎了枝頭。“每株都能有80至100斤果,今年的收購價格還不錯。”基地負責人孫庭春告訴記者,邕寧貴德沃柑産業示範區共轉流土地3500畝,有2500畝已種下沃柑果樹,其中的300畝正滿3年種植期,今年正是豐産期。

  中和鄉那才村村民施能聖正在果園裏忙碌,他説,以前家裏的15畝地用於種甘蔗,一年到頭可能只有1萬多元的收入,而現在把土地流轉給基地,每年的租金收入有7000多元,自己還可以在基地務工。“去年工資2500元,今年升至3000元,若加上管理沃柑每斤提成0.1元,收入還更高。”他高興地説。目前,基地裏像施能聖這樣的固定工人還有40多人,都是當地村民。

  而在位於中和鄉中和社區祥旦坡的邕寧區綠野香樟産業示範區,放眼望去,低矮的香樟已綠,鋪滿了附近的山頭。在基地,一個倉儲加工大棚剛剛建成不久,已投入生産。

  綠野香樟産業示範區是由廣西與農共贏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以生物科技為依託,提取香樟醇、香樟精油、沉香精油等産品。“目前示範區共轉流1200畝土地種了香樟,我們計劃今年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在全鄉推廣種植面積達1萬畝以上。” 中和社區黨支部書記孫興效介紹説,香樟産業是非常適合當地的扶貧産業,貧困戶最缺乏的是技術和資金,而香樟種植管理粗放,對技術要求不高,一般村民都能掌握。這也是一個見效快的項目,種植一年半後就可以有收入。同時,依山發展生態綠色産業,也契合時代要求和發展方向。

  祥旦坡的村民都把土地轉流給了公司,村民黃麗娟就是其中之一,她説:“以前家裏的地都閒置著,為了避免丟荒,免費給別人種甘蔗,自己則外出打工。現在有了土地租金收入,自己回到基地打工,每個月都能有2000多元收入,還能照顧家裏的老人和孩子。”

  邕寧貴德沃柑産業示範區和綠野香樟産業示範區都是邕寧區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的一個縮影。2017年,邕寧區大力實施“2135”現代農業提升工程,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其中,邕寧香流溪熱帶水果産業(核心)示範區和邕寧一遍天原種豬産業示範區已獲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四星級”稱號;邕寧區壇裏沃柑産業示範、邕寧區綠野香樟示範區獲“廣西縣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稱號;新江鎮秋實田園果蔬産業示範區、那樓鎮壇墩果蔬産業示範區、中和鄉貴德沃柑産業示範區、那樓鎮屯了牛大力産業示範區、那樓鎮中山柑桔産業示範區、百濟鎮新平金香柑産業示範區獲“廣西鄉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稱號;五個鄉鎮結合自身優勢産業各創一個鄉鎮級示範區。

  不同産業、層次的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有效提升城區農業産業化、現代化建設水準,輻射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培育發展農業新業態。目前,邕寧區的示範區創建正逐漸步入增點擴面、提質升級的新征程,將描繪一幅更壯麗的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的美麗畫卷。

  亮點

  3

  互助會按下産業脫貧的“快捷鍵”

  黑皮花生已成為蒲廟鎮廣良村的特色産業之一,這得益於優質花生扶貧産業互助會的助力。2017年8月,通過互助會牽線搭橋,廣良村將首批黑皮花生共2640公斤賣給南寧市人人想食品有限公司,貧困戶們共收入32680元。這也是該村首批成功通過互助會出售的黑皮花生。68歲的梁承憲在2017年僅種了0.4畝黑皮花生,除自留一些做種子外,其他全賣出,賣得了1380元,她表示今年還要擴大種植面積。

  為進一步帶動貧困村特色産業發展,2017年,邕寧區出臺相關政策,籌措資金250萬元劃撥到各鄉鎮,引導轄區各村(社區)結合實際組建扶貧産業互助會149個,組織貧困戶“抱團”發展産業,促進生産增收。

  邕寧區各村(社區)“五人議事小組”圍繞1個主導優勢特色産業專業合作社,組織成立2個以上以輔助特色産業為主的扶貧産業互助會,每個扶貧産業互助會帶動發展1種特色産業。各扶貧産業互助會設立理事會,由理事長、副理事長共5名成員組成。其中,理事長由責任心強的致富能手、種養大戶或在行業中有較高威望的農戶擔任,副理事長由4名成員組成,至少有1名是村委幹部(首選支書或主任),其他為種養大戶。理事會主要職責是負責統計會員種養項目規模、數量,負責在生産、銷售、流通等環節為農戶提供幫助,增強農戶發展産業致富的信心,努力增加會員的收入。

  為確保服務對象精準,邕寧區規定每個扶貧産業互助會必須吸納本村(社區)20%以上貧困戶(脫貧戶)作為會員才能申請成立。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可以採取“委託經營”的方式加入互助會,鼓勵符合條件的一般農戶加入互助會。

  扶貧産業互助會按下了邕寧區産業脫貧的“快捷鍵”。

  邕寧區那樓鎮三江村也成立了大頭菜扶貧産業互助會,鼓勵一般貧困戶種植大頭菜,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也可以採取“委託經營”的方式加入互助會,並以廣西時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技術指導後盾,依託農村淘寶和各大企業、大中專院校、機關單位逐步實現線上線下銷售,不僅解決了村民的後顧之憂,也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為貧困戶的增收拓寬了渠道。“每到大頭菜成熟之時,都會有收購商到我們村來收購大頭菜,不用出門就可以賣掉大頭菜,每畝可收益6000多元。”邕寧區那樓鎮三江村貧困戶李增請説。

  目前,三江村貧困戶在大頭菜扶貧産業互助會的帶動下,已經成功種植了大頭菜126畝,涵蓋了23戶貧困戶,約佔全村貧困戶的19.7%。三江村第一書記蔡金龍告訴記者,目前三江村的大頭菜種植已發展至130畝左右。

  由於可觀的收入,許多貧困戶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扶貧産業互助會也得到了村民們的強烈支持。當前,三江村還成立了三江村特色種植産業互助會和特色養殖産業互助會,不斷吸引村民們互幫互助發展産業,共同增産增收。據統計,這些互助會已經惠及了三江村貧困戶96戶286人,非貧困戶58戶172人,貧困戶參與率達到了58.5%。

  亮點

  4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強村富民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強村富民的一把金鑰匙。邕寧區結合縣域經濟發展特點,精選資源開發、資産盤活、産業帶動、物業租賃、鄉村旅遊、股份合作等模式,以村民合作社為載體,加大建設投入發展村級集體經濟。2016年以來,累計安排各級財政資金5280萬元,推動70個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實現了30個貧困村(含脫貧摘帽村)村級集體經濟全覆蓋,至2017年11月底,城區30個貧困村年度收益已達90.7萬元,所有貧困村年度集體經濟收入均已達到2萬元,其他面上村集體經濟建設工作有序推進。據了解,各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來源主要為委託企業經營或入股分紅、土地流轉、閒置資産或樓面出租、光伏發電項目收益、自主經營産業項目等。

  在中和鄉新安村, 30千瓦光伏並網發電項目在1月18日安裝完工,通過驗收,至此中和鄉8個村(社區)光伏發電扶貧項目建設全部落地。中和鄉光伏發電扶貧項目總投資240萬元,其中每村投入30萬元建設30千瓦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為240千瓦,預計今年2月初可並網發電,並網後每年可發電2—3萬千瓦時,預計每村每年可有效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3萬元。“光伏發電是國家鼓勵發展的一種綠色能源項目,技術相對成熟,勞動力投入較少,建成後可以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前景可觀。”新安村村委會主任黃本勤表示。

  百濟鎮紅星村則把集體經濟發展項目扶持資金委託給合作社經營,建設壇裏立體種養産業基地,生産原生態食材。紅星村還借助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優勢,與南寧學院、廣西土野網及合作社等簽訂“校政企社”四方協議,通過電商模式,搭建“互聯網+精準扶貧”原生態食材供應體系,不僅拓寬了農産品銷售渠道,有效推動精準扶貧工作,還為村集體帶來了更大的經濟收益。

  培育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各村因地制宜,各顯神通——部分村將集體經濟建設扶持資金入股到龍頭企業或農民專業合作社,村集體每年可獲得8%—10%的分紅收入;蒲廟鎮廣良、聯團、華康,新江鎮華聯,那樓鎮羅馬等村利用集體經濟資金建成發展光伏發電項目,設備産生的電力除供應本村外,還可出售給南方電網公司,獲得穩定集體經濟收益;那樓鎮三江村與廣西時宜科技有限公司、祥聯種桑養蠶合作社合作,投入400萬元建設大蠶房,28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發展桑蠶産業,每年每戶獲得勞動收入約1.5萬元,村集體按投資比例享受利潤分紅,2017年已獲得集體經濟收益4.2萬元。

  大部分村獲得集體經濟收入之後又將之分配用於公共設施或産業設施建設,村級集體經濟的蓬勃興起,有效促進了農業經濟和農村社會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