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給錢給物,不如配個好支部”
2018-02-05 16:16:46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原標題:“給錢給物,不如配個好支部”

  近日,記者走訪巴馬瑤族自治縣燕洞鎮交樂村。

  燕洞鎮是典型的石漠化地區,交樂村人均耕地僅0.39畝。縣脫貧攻堅指揮部工作人員黃英年的介紹讓人意外:2016年,該村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5321元,貧困發生率1.9%;2017年有7戶達到脫貧標準,貧困發生率有望降到0.58%。

  石頭縫裏有什麼致富産業?車進入交樂村地界,黑色石頭上出現了綠色植物。黃英年説:“這是龍骨花,交樂村的支柱産業之一。”

  孩子外出打工,肖世學和老伴在家種龍骨花,2017年開始有收成,進賬6000多元。他指著村旁的幾個山頭説:“這些山頭我都種滿了。”

  種這麼多能賣出去嗎?肖世學説:“以前賣不出去,現在一點不擔心,村黨總支部太給力了。”

  “給錢給物,不如配個好支部。”縣委組織部部長趙正勇説,“2011年,我們選拔了一批黨性意識強、‘雙帶’能力強的同志,配強交樂村兩委班子。”能人姚正雲成了總支部書記,上任後從班子自身抓起,每月組織學習1次,每季度至少到群眾家中走訪1次,政治思想素質、服務群眾意識大幅提升。

  新班子認真謀劃産業發展。姚正雲到廣東考察,一次吃飯時上了一鍋霸王花湯,標價68元。姚正雲仔細一看:“這不就是我們門口石頭上的龍骨花嘛!”精明的他捕捉到了商機,召集班子和黨員能人商量,決定採取“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種植龍骨花,成立合作社統一收購、加工、銷售,超過600戶種植了6000多畝。目前,年産幹龍骨花300多噸,産值超過1000萬元。

  據介紹,村黨總支委員還帶頭成立了兩個小蠶育種合作社,帶動社員400戶,桑蠶年産值600多萬元。村黨總支部帶領群眾種了2200多畝核桃,形成了“一果一蟲一朵花”的産業格局。(本報記者 韋鵬雁 通訊員 蘇瑞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