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文艷玉)9個貧困村全部順利脫貧摘帽,南寧市江南區是如何僅用兩年時間完成這一目標?2月7日,記者在江南區鄉村建設暨扶貧成果展示活動上發現,推進産業建設幫助貧困戶增收是江南區的特色脫貧之路。
2月7日上午,在江南區江西鎮揚美古鎮,熱鬧非凡。來自江南鎮的智信楊桃、興榮牛肉、同寧百香果、紫糯玉米,延安鎮的紅心番石榴、生態黑山羊、華南土鴨,蘇圩鐵皮石斛、火龍果、檸檬等特色産品展示,吸引了很多遊客前來採購。這些産品均是扶貧種植養殖産業的成果。
據了解,江南區産業建設通過企業承包、村成立合作社、貧困戶參與形式,在助推鄉村經濟發展同時,幫扶貧困戶脫貧致富。 蘇圩鎮保衛村引進扶貧養雞産業項目,通過財政扶貧資金及群眾自籌資金,共建25個雞棚,投放12.5萬羽雞苗。引進公司進行養殖合作,動員全村119戶貧困戶以入股的方式加入到合作社,每年可以享受到利潤分紅;今年隆德村青棗種植大獲豐收,畝産大青棗達到4900~5600斤,一畝可以有1.7萬~1.9萬元的收入。
活動上,江西鎮同寧村“企業十農戶”的模式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同寧村投資7500萬元建立種豬、旱鴨養殖基地,已建設23個旱鴨養殖鴨舍。第一書記慕春林説,每個鴨舍可養殖5000隻,一年可以養殖6批次,帶動周邊農戶200戶左右,其中安排30戶貧困戶到基地打工,每年可為貧困戶每戶增收3萬元左右。公司提供鴨苗、飼料、疫苗及養殖技術,幼鴨由養殖戶進行管理餵養,出欄後由公司收購;江南區同華村,山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積稀少。
陸道應是土生土長的同華人,早年因家境貧寒,初中畢業後便外出務工。20多年的摸爬滾打,靠經銷農産品發家,老陸積攢了上百萬的財富,轉行搞起了肉牛養殖。由於養殖的牛吃得原生態,市場供不應求,2017年出欄1000多頭,最遠銷到了上海。同華村第一書記紀永軒告訴記者,養殖一頭牛一年的利潤有3000塊錢左右,非常可觀,村民與公司的合作主要分兩塊,第一塊就是村集體經濟,把上級撥付的100萬元中的20萬元,投到公司入股,每年是按照固定8%分紅。第二塊是貧困戶跟公司的合作,31戶貧困戶跟公司合作。購買小牛之後,由公司集體餵養,肉牛出欄了以後就給貧困戶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