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寧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黨政機關率先實施強制分類
2018-02-09 11:03:56  |  來源:南寧晚報  |  編輯:唐志強

  【八桂大地-頭圖、文字列表】(頁面標題)南寧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內容頁標題)南寧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黨政機關率先實施強制分類

  不同顏色的垃圾袋用來裝不同的垃圾

  【八桂大地-頭圖、文字列表】(頁面標題)南寧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內容頁標題)南寧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黨政機關率先實施強制分類

  小區內設置不同顏色的垃圾桶對垃圾進行分類投放

  【八桂大地-頭圖、文字列表】(頁面標題)南寧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內容頁標題)南寧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黨政機關率先實施強制分類

  垃圾收運

  【八桂大地-頭圖、文字列表】(頁面標題)南寧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內容頁標題)南寧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黨政機關率先實施強制分類

  終端處理利用

  今年,在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在110個住宅小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日前,南寧市下發《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要求,今年南寧市將逐步完善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機制。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相應的法規規章和標準體系,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1 源頭減量

  推廣用菜籃子布袋子購物

  在推進垃圾分類的同時,也要求促進生活垃圾源頭減量。《方案》指出,建立産品包裝物強制回收制度,限制産品包裝材料過度使用,促進飲料紙基複合包裝、玻璃瓶罐、塑膠瓶罐等包裝物回收再利用。同時,倡導綠色生活方式,組織凈菜和潔凈農副産品進城,推廣使用菜籃子、布袋子。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開展“光碟行動”。在賓館、餐飲等服務型行業,推廣使用可循環利用物品,限制一次性用品。

  探索“綠色交換”鼓勵分類減少垃圾

  探索綠色積分和市場化模式,探索開展“綠色交換”活動,通過辦理“綠色交換積分卡”的方式,鼓勵市民積極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委託有經驗、有實力、信譽好的企業設立居民“綠色賬戶”“環保檔案”等方式,對正確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居民給予可兌換積分獎勵。探索“社工+志願者”等模式,推動企業和社會組織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服務,從而提高市民文明素質,提高城市文明度。

  2 垃圾分類

  今年110個住宅小區開展試點

  2014年6月底 南寧市選定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生活小區等10個居民小區作為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試行“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三種分類。

  2015年 另在青秀區和經開區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

  日前,《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印發。

  2018年 逐步完善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機制;在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在110個住宅小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啟動地方性法規調研、起草工作;出臺考評辦法、標準等配套制度,制定引入社會資本工作方案,初步建立生活垃圾分類處置體系。

  2019年 在相關企業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擴大住宅小區分類試點範圍;完善垃圾分類相關法規規章;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和終端處理設施建設。

  2020年底 基本建立相應的法規規章和標準體系,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實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逐步擴大住宅小區試點範圍,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在黨政機關率先實施強制分類

  南寧啟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已有3年多時間,但由於一些市民的垃圾分類意識不夠強,至今這些試點小區的生活垃圾分類效果不盡如人意。

  《方案》中首次要求“強制分類”。在黨政機關率先開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嚴格落實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標準要求,並逐步將垃圾強制分類擴大到其他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各城區、開發區要落實屬地責任,積極指導、支持轄區內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開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按照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的強制分類要求實施分類。

  同時,推動《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的立法,出臺《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評辦法》《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操作指南》等配套政策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建立完善技術標準體系。制定相關配套政策,為抵值可回收物的分類回收提供支撐和動力。

  “濕垃圾”“幹垃圾”分類收集

  《方案》要求,選擇不同類型的住宅小區開展居民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示範試點,逐步擴大住宅小區生活垃圾分類的實施範圍。

  引導居民單獨定時投放有害垃圾,社區居委會、物業公司等負責管理,並委託專業單位定時集中收運;引導居民將“濕垃圾”(濾出水分後的廚余垃圾)與“幹垃圾”分類收集、分類投放。“濕垃圾”可就地處理或由環衛部門、專業企業採用專用車輛運至餐廚垃圾處理場所,做到“日産日清”,“幹垃圾”由居民和社區、物業公司或委託專業公司深入分類,將可回收物交由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收運和處置。

  3 垃圾收運

  以後收運垃圾不能再“一鍋端”

  “我們是把垃圾分類投放了,可來運輸垃圾的環衛工人還是把分類的垃圾裝到一起,有點打擊我們的積極性”,市民楊女士説道。對此,環衛部門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也沒辦法,因為垃圾收運終端體系沒有健全,只能一起收運了。

  《方案》要求,加強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體系建設,建立與分類品種相配套的收運體系,鼓勵有資質企業積極參與分類收運工作。完善生活垃圾分類相關標誌,配備數量充足、標誌清晰的分類收集容器。改造生活垃圾轉運站,使其適應和滿足生活垃圾分類要求。更新老舊垃圾運輸車輛,配備滿足生活垃圾分類清運需求、密封性好、標誌明顯、節能環保的專用收運車輛。鼓勵採用“車載桶裝”等收運方式,避免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後重新混合收運。

  同時,加強生活垃圾分類終端處置體系建設,完善與生活垃圾分類相銜接的終端處理設施,建立健全非工業源有害垃圾收運處理系統,確保分類後的有害垃圾得到安全處置。進一步完善生活垃圾處理,提升市區生活垃圾終端處置能力。提升有機垃圾處理能力,鼓勵居民區、農貿市場等設置專門設施對易腐垃圾就地處理,在穩定運營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餐廚垃圾集中收運和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範圍。建立健全大件垃圾收運處理系統,探索綜合利用渠道。

  4 回收利用

  建立物業小區可回收物回收體系

  “垃圾分類説得容易,可具體操作起來就難了,例如怎麼回收,收後交給哪個部門?”市民張先生就有這樣的困惑,除了一些值錢的廢舊物變賣給收廢舊人員外,其他不知道如何處理了?

  《方案》要求,探索建立與再生資源利用相協調的回收體系,加大對可回收物回收市場的指導和培育力度,建立物業小區可回收物回收體系,使物業公司、居民、回收人員、廢品回收站之間形成可聯繫、透明度好的市場機制,擴大回收物種類,提高回收效率,促進垃圾減量,鼓勵回收利用企業將再生資源送鋼鐵、有色、造紙、塑膠加工等企業實現安全、環保利用,推動再生資源規範化、專業化、清潔化處理和高值化利用。

  此外,統籌規劃建設生活垃圾終端處理利用設施,推進江南循環經濟産業園建設,建立集垃圾焚燒、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垃圾填埋、有害垃圾處置於一體的生活垃圾協同處置利用基地,促進基地內各類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實現垃圾分類處理、資源利用、廢物處置的無縫高效銜接,提高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準,緩解生態環境壓力。 (記者 黎兆齊/文 段柳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