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數百件古駱越精品玉石器齊聚南寧 再現古老稻作文明
2018-02-26 14:18:43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編輯:唐志強

  中新網廣西新聞2月25日電(林潔琪)2月25日,駱越玉石器文化探源交流座談會在南寧山豐原駱越文化研學旅遊基地舉辦,來自廣西各地的玉石器收藏家在會上展示了數百件古駱越精品玉石器。

  駱越族群是稻作文明的創造族群,駱越玉石器隨著稻作文明的興起而興起。此前,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的專家在大明山和古駱越水流域(鬱江流域)發現了新舊石器時代中華玉製品的古老器型和古老的加工場所。當天,展出的駱越玉石器主要産出自大明山地區和古駱越水流域。

  據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會長謝壽球介紹,駱越玉石器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古老”,許多玉石器是舊石器時代製作的精品,年齡都在1萬年以上。 

  謝壽球介紹,許多駱越玉石器都有駱越文化的標誌性特徵。中華玉文化有一種“勾形器”,它的上部是鳥頭的造型,下部是稻作工具戉(鉞)的造型,這種“勾形器”就是“駱越”的標誌性玉器,後來這一標誌演變為駱越方國的國家標誌“陰陽鳥天地鉞”徽。

  收藏家朱仁寶向在座嘉賓展示他其中的一件“寶物”——魚形玉器,該玉器是祭祀用的禮器,上有一個小孔,距今約6000年,主要用來祈求捕魚豐收。“我喜歡收藏玉石器,它們對我來説是無價的,十分珍貴。”朱仁寶説。

  朱仁寶是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稻作文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他從1987年開始研究駱越文化並收藏了玉石器、銅器等不少有關物品,至今已經有30多年,“這些物件見證著駱越文化的變化,希望開一家駱越博物館,展示更多關於駱越文化的物品,能夠將這些傳承下去,讓更多人能夠了解駱越文化。”

  謝壽球説,在紅山玉文化和良渚玉文化中,如玉C型龍、玉豬龍、神獸紋玉器等能在古駱越玉石器找到它的“祖型”。

  據了解,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的玉文化研究專家還發現稻作文明的發源地隆安縣一帶是高等級玉器的集中發現區。專家們進行深入的考察後,在右江沿岸發現了大量舊石器時代的玉砍砸器、玉刮削器、玉尖狀器、玉球狀器、玉龍形佩、玉鳥型佩、玉把玩器等1萬多年前的古玉器。

  近年來,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的玉文化研究專家加大了對隆安玉文化遺址的調查和研究,終於在稻神山附近發現了古駱越人治玉的玉山、玉河和最早的玉加工場。駱越古玉河和古玉山在右江沿岸的火山岩分佈區內,是多次地質變遷後形成的古河道丘陵。玉料多以山流水石和仔料為主,河邊石灘上是古玉器的加工場,出水的古玉器多集中分佈于這一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