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海:政府立“軍令狀” 欲重振南珠輝煌
2018-03-23 14:34:09  |  來源:廣西新聞網  |  編輯:唐志強

  政府立“軍令狀” 欲重振南珠輝煌

  今年計劃插貝2450萬個以上,産珠500公斤

  【金融投資】北海:政府立“軍令狀” 欲重振南珠輝煌

  珠農正在插貝。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許海鷗 文/圖

  有數千年璀璨歷史的合浦珍珠(現稱南珠),近些年由於技術落後、養殖海域環境改變及種苗退化,這一産業曾落到谷底。北海市政府從2017年4月開始實施振興南珠産業計劃,並成立了振興南珠産業領導小組。在政府部門的扶持下,當年的産量增至150公斤。2018年,北海計劃插貝2450萬個以上,計劃産珠量達到500公斤。

  1

  現場  又見珠農插貝忙

  3月21日上午,記者來到南珠的發源地——營盤鎮採訪。鐵山港碼頭外的海域陽光燦爛,淺海上又搭起了一個個珍珠養殖大棚。大棚裏,許多珍珠女正在忙著插貝。

  北海市源龍珍珠有限公司負責人石子聰興奮地告訴記者,他的工人也開始插貝了。今年,他們公司在鐵山港區的50畝海域裏計劃插貝60萬個,“年底收珠時,請你來參觀”。

  記者從北海振興南珠産業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南珠辦)獲悉,今年有13個公司(養殖戶)共在營盤海域、合浦海域、銀海區福成海域養殖海水珍珠,面積達到357公頃。

  “好多年沒見這種插貝景象了!”同行的一名退休水産老工程師感慨地説。

  2

  回憶  南珠的興旺與衰落

  據史書記載,南珠的歷史有2000多年。1958年,我國第一顆人工養殖的海水珍珠就是在北海成功培育的。1964年又突破了珍珠貝人工育苗關。上世紀90年代,北海的南珠生産發展到了巔峰,形成了産業規模。僅1995年,全市珍珠養殖場(戶)就達2000余個,從業人員近兩萬人,養殖面積約3000公頃,放養插核育珠貝1.1億隻,産珠量8.8噸。

  但是,由於生産技術落後,人員素質不高,為追求高回報,養殖密度太大,導致海域生態環境變壞。而且,由於母貝近親繁殖,導致品質退化。 

  2000年,産業開始走下坡路,2008年跌到了谷底,絕大部分的珠農都改行了。

  3

  重振  政府立下“軍令狀”

  為了重振這個産業,北海市政府立下打南珠翻身仗的“軍令狀”。

  政府瞄準技術、資金和用海三個難點,邀請國內外專家前來授課;投入100萬元,開展“馬氏珠母貝優質種苗培育示範與推廣”等5個項目科研攻關,並向養殖企業提供專項貸款。為了保障海域環境,政府組織了7次“清海行動”,清理出海域1.1萬餘畝。

  當地除了出臺《振興南珠産業扶持和獎勵實施意見》外,還將鐵山港區青山頭和白龍珍珠城一帶的海域,以及合浦縣烏泥和潿洲島南灣等5個片區共23.5萬畝適宜養殖南珠的海域,全部規劃為南珠養殖專用海區。

  記者了解到,北海市政府還制定了《北海市南珠養殖用海規劃》和《保障南珠養殖用海指導意見》,使南珠養殖海域的保護和供海有據可依。依據相關政策,營盤鎮白龍和彬塘附近海域出讓給南珠養殖企業和專業戶,用海期限最長為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