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度廣西技術交易成交額達117.71億元
2018-04-02 15:20:59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原標題:科技成果落地成金 2017年度廣西技術交易成交額達117.71億元

  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科技成果持續增多。為了讓科技成果順利找到“婆家”,轉化為生産力,全國各地掀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熱潮,力促科技成果落地成金。近日,自治區科技廳公佈了2017年度廣西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績單,步步走高的數字顯示了我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邁上新臺階。

  成績單中,誰研發的科技成果受市場歡迎?哪些單位的科技成果轉化成績最亮眼?民營企業趕考成績如何?購買技術最迫切最活躍的城市是哪個……

  A 技術買賣活躍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通俗地解釋就是技術的買和賣,技術吸納就是買技術,技術輸出就是賣技術。一個地區的技術輸出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技術創新能力,技術吸納能力則可以反映一個地區通過技術市場引進和消化技術的能力。這一買一賣的數字折射出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活躍度。”自治區科技廳成果處負責人稱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績單裏有不少學問。

  成績單核心內容由三大部分組成:一是技術交易總額統計;二是按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及其它類型機構技術輸出交易情況的排名錶;三是各市技術吸納交易情況排名錶。

  先來看技術交易總額情況,2017年度廣西技術輸出和吸納交易合同數達到5951項,合同成交額為117.71億元,其中技術交易額為71.24億元,合同成交額和技術交易額分別比2016年度增長14.38%和6.24%。“從2016年的67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117.71億元,數字直觀地表明當前我區科技成果轉化轉移購銷兩旺,技術買賣很活躍。”自治區科技廳成果處一調研員介紹。

  如何解讀技術買賣活躍這一現象?專家分析指出,兩年來我區精心打造九張創新名片,努力引領支持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和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作為後發展欠發達地區,廣西科技發展水準跟外省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要構建強有力的現代産業科技支撐體系,促進産業轉型升級,迫切需要大力引進消化吸收技術然後再創新的途徑,因此技術買賣需求旺盛成為新常態。當前引進外部先進技術仍將是我區推動産業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

  好貨不愁銷路,好技術同樣也很搶手。2017年,廣西實現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的輸出技術合同為2037項,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額39.41億元,比2016年增加5.27億元,增長15.45%;輸出技術交易額為21.32億元,比2016年增加2.08億元,增長10.85%。這是成績單上的一大亮點。

  這一成績取得得益於我區打造創新發展新引擎。近年來我區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圍繞廣西千億元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特色優勢産業,攻克一批産業關鍵技術難題,一批批自主創新的碩果涌現。技術輸出增長快,意味著廣西的技術越來越受歡迎、有市場,同時也表明我區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術研發漸入佳境。

  高校、科研院所是科技資源集中的地方,技術輸出排名是考量産學研融合程度的重要指標。2017年全區高校輸出技術294項,合同成交額3.89億元,佔全區10%。作為廣西高校的排頭兵,綜合實力、科研水準最高的廣西大學毫無懸念地位居榜首,輸出技術115項,合同成交額14271萬元。

  一直以來,我區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活力不足,科研成果躺在抽屜裏睡大覺。為了突破成果轉化瓶頸,這兩年我區不少高校著手進行改革和頂層設計,著重對成果轉化收益分配問題進行體制機制創新,突破利益藩籬,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與2016年高校輸出技術237項、合同成交額1.78億元相比,增長效果明顯。

  科研院所技術輸出方面,2017年,我區科研院所輸出技術166項,合同成交額2.62億元,佔全區7%。排名前3位的是廣西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廣西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廣西農科院甘蔗研究所。

  作為廣西農業科技進步的領頭羊,廣西農科院不負眾望,科技成果轉化渠道便利暢通。廣西農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長陳振東告訴記者,蔬菜研究所秉承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科研宗旨,科技之花在八桂大地上結出了纍纍碩果。

  B 民營企業主唱

  民營企業唱主角是我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最大亮點。2017年企業輸出技術為1180項,合同成交額達到31.33億元,佔全區79%,是其它機構總和的3.88倍。企業輸出技術交易額為17.59億元,佔全區的82.5%,是其它機構總和的4.72倍。按成交額統計,廣西博世科、廣西通信、北海石基排名前三位。博世科以106238萬元的合同額和24802萬元的技術交易額榮登榜首。該公司連續兩年穩坐第一把交椅。

  多項技術全國領先,獲得專利授權119項,80%以上專利技術成果實現推廣應用……博世科的技術在國內外市場炙手可熱。“去年有150多家單位購買了我們的技術、産品和服務,其中具有標誌性的項目包括南寧市城市內河黑臭水體治理PPP項目。我們構建起了以廣西大學為應用基礎研究平臺、以博世科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的技術轉移體系。廣西大學專家團隊針對産業亟需關鍵共性技術開展應用基礎研究攻關,以博世科為主體搭建新技術産品中試及生産性試驗平臺,同時利用已搭建海內外市場網絡,開展産品的推廣及應用,産學研用一體化合作。”該公司朱紅祥博士介紹。2016年度該公司研發費用達2793萬元,博世科每年在技術創新和産品研發上的投入佔企業營業收入3.5%以上。

  像博世科一樣注重研發投入的廣西民營企業越來越多,它們將創新作為生存發展的核心要旨。“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風生水起,民營企業如果不在技術力量和創新能力上發力,時刻面臨被淘汰的危險。這已成為民營企業的共識。”南寧高新區一上市企業負責人説。

  企業願意唱主角得益於我區緊鑼密鼓地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大行動。我區出臺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交易後補助政策,這一政策紅利激發了企業主動尋求好技術。對技術買方實行獎勵性後補助,比例達20%-50%,最高可拿到500萬元。真金白銀的補貼政策讓企業願意自掏腰包先行購買技術轉化轉移。

  C 南寧領跑全區

  全區各市技術吸納交易排名錶上,排名前3位的是南寧市、柳州市、欽州市。根據自治區統計部門數據顯示,南寧技術交易總額連續三年全區第一。

  2017年該市在技術交易上繼續領跑,登記合同數、合同成交總金額和技術交易額分別佔全區50.50%、61.52%和55.54%。輸出類技術合同登記1111項,同比增長16.58%,合同成交金額255145.62萬元,技術交易金額122353.86萬元;吸納類技術合同登記1894項,同比增長7.67%,成交額469123.89萬元,技術交易額273396.91萬元。

  “技術吸納是技術創新的最初階段,更重要的是在引進技術之後通過消化、吸收過程進行再創新,最終實現自主創新,提高區域創新能力。”南寧市科技局一相關負責人解釋。

  南寧技術吸納為何增長這麼快?在創新驅動的理念下,南寧十分注重創新環境的營造,2017年全市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7%。《南寧市關於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方案》明確,到2020年,科技進步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0%以上,創新驅動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為確保目標和任務完成,該《方案》提出了30項具體措施,包括著力推動以南寧·中關村雙創示範基地為核心的一批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吸引高端創新要素向南寧集聚;設立技術創新引導專項,引導科技型中小企業積極開展各類技術創新活動和科技成果轉化活動,形成一批專、特、精、強的科技型企業等。

  “讓適宜的種子在適宜的環境中開花結果。”南寧市表示以高效的政府服務、有機的産業配套、更富吸引力的創新生態系統,進一步發揮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的輻射、溢出效應,讓創新真正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原文編輯:劉琴  作者:李新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