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楊永娟):人們吹著八音,敲鑼打鼓,燃放鞭炮,4月4日,在廣西崇左市大新縣寶圩鄉寶圩社區文化廣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這一天,人們殺雞宰鴨,盛情款待賓客,周圍十里八鄉的民眾就像過年一樣盛裝出席,共同慶祝觀音誕辰,毗鄰的越南邊民也結伴前來趕廟會。這是大新縣最為典型的民俗活動之一,也是中越邊民友好交流的一種方式。
抬觀音 供圖 大新縣委宣傳部
抬觀音 供圖 大新縣委宣傳部
傳説每年的農曆二月十九是觀音誕辰,每年的這一天寶圩鄉民眾都會為祈求“觀音”庇祐而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他們通過請觀音下山巡遊,祈求一年風調雨順、事業興旺、健康平安。
舞龍 供圖 大新縣委宣傳部
民俗背簍拋繡球比賽 供圖 大新縣委宣傳部
舞腰鼓 供圖 大新縣委宣傳部
4月4日上午8時30分,身著盛裝的當地民眾準時從寶圩鄉碧雲洞抬觀音,請觀音巡遊祈福。2018年的寶圩“2·19”觀音誕一如既往地熱鬧,除了抬觀音、請觀音巡遊祈福外,當地還舉辦了舞腰鼓、舞龍、舞獅、象棋精英挑戰賽、鬥雞鬥狗等比賽,還有一系列民俗活動,如民俗山歌擂臺賽、民間“木馬”比賽、民俗背簍拋繡球比賽、民間“跳狗頭”、民間打尺、踢打毽子、鬥畫眉比賽、打陀螺、跳竹竿舞比賽等,甚至還有寶圩特色美食節讓來賓大快朵頤。
近年來,大新縣以安平土司文化、寶圩板價“短衣壯”、龍門三聯“高腔詩蕾”等特色民俗為抓手,加強保護民族服飾、山歌、習俗等,探索民俗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2016年,寶圩“2·19”觀音誕儂垌節已列入廣西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17年,大新縣榮獲“中國儂垌文化之鄉”“中國土司文化之鄉”稱號。
寶圩鄉位於崇左市大新縣西南部,是擁有板價村、上甲民俗村、金花茶谷、碧雲洞等旅遊景點的邊境鄉鎮之一,短衣壯風情濃郁,在語言、服飾、飲食、習俗等方面保存著壯族古部落的明顯特徵。在桂西南區域中,板價村是傳統民族文化形態保存得較完整的村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