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獨臂“羊倌”帶富一方
2018-04-11 13:16:39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本報記者 閉初健 通訊員 駱泓銘

  4月2日,幾位村民到博白縣江寧鎮長江村劉入源的山羊養殖場買種羊。

  劉入源告訴記者,他賣給村民的這頭努比亞種羊,在市場上能賣到4000多元,但賣給村民,他優惠了1000元。“村民創業不容易。當初,我創業時也得到很多人的支持才走到今天。現在能幫其他人,就幫他們一把。”

  1999年的一場意外,劉入源失去了右手。命運折斷了他飛翔的翅膀,卻沒有奪去他不屈的精神。憑著頑強的意志,劉入源到玉林一家衛校學醫,成為一名藥劑師。

  2009年,國家出臺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優惠政策。劉入源借此東風,根據當地農村秸稈資源豐富的優勢,用多方籌集的3.5萬元在長江村創辦了博白縣第一個種羊場——博白縣桂源農牧有限公司。

  創業初期,由於缺乏經驗,購進的31頭種羊一個月後相繼死亡。面對挫折,劉入源並不放棄,在自治區畜牧研究所專家的幫助下,又購進了30多頭純種隆林黑山羊。

  吸取失敗的教訓,劉入源起早摸黑,檢查羊圈、割草、打草、混合飼料、打掃衛生……這些成了劉入源的日常工作。為了觀察羊吃飼料時的情況,更好地照料種羊,他晚上甚至就住到羊圈裏。

  那時候,劉入源的創業資金有限,請不起工人,他就一個人幹。最難的是給生病的山羊打針,好不容易按住羊,卻騰不出另一隻手去拿針管。等拿到針管,羊又跑了。到山上去割草喂羊,常常割傷手,砍傷腳。現在,他的左手到處是割草時留下的疤痕。想起當年的艱辛,他的雙眼泛著淚花。

  經過努力,山羊養殖取得了成功。2011年11月,他投入80萬元引進努比亞種羊,進行品種改良。改良後的山羊,個體大,抗病力強,容易養殖。現在,他的羊場已經發展為廣西唯一的集研究開發山羊品種改良、生産、繁殖及供銷一體化的大型養殖基地,總佔地面積300多畝,擁有努比亞種羊3200多頭,存欄肉羊500多頭,草場400畝,實現年産值500多萬元。

  致富後的劉入源非常關心身邊的殘疾人,聘請了7名殘疾人到羊場工作,緩解了他們的生活壓力。

  劉入源“把羊當豬養、把草當糧種”的致富經驗,成為當地群眾的學習榜樣。大家常常成群結隊來他家參觀羊圈,來取“致富經”。一些有經濟困難的養殖戶,劉入源為他們提供種羊、小羊養殖,等他們有經濟産出後再歸還成本。在劉入源帶領下,村民脫貧的路子越走越紮實,500多戶農戶發家致富,其中貧困戶300多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