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廣種富硒米 大養瑤山雞 港北區特色産業助脫貧
2018-04-12 15:28:45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港北區立足資源優勢,打造“一隻雞”農産品品牌。圖為貴港市港豐農牧公司瑤山雞養殖場一角。

  港北區立足資源優勢,打造“一隻雞”農産品品牌。圖為貴港市港豐農牧公司瑤山雞養殖場一角。

  本報記者 唐正芳  通訊員 陸宏夏 文/圖

  4月8日,位於貴港市港北區大圩鎮的田地裏機聲隆隆,“鐵牛”跑得歡快。廣西萬福米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李綱福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心:去年該公司生産的大米通過了廣西富硒農産品認證;今年,他要通過合作社帶動周邊更多農戶種植富硒優質稻。

  李綱福介紹,該公司在大仁村打造了500畝富硒稻種植基地,採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提供谷種和技術指導,帶動周邊農戶種植富硒稻。“富硒稻穀回收價比普通稻穀高,農戶種富硒優質稻收入高且有保障。”

  港北區立足天然富硒資源優勢建立示範基地,做精富硒米産業,打造富硒品牌。目前12個農産品獲得廣西富硒農産品認證,富硒優質稻産業核心示範區被認定為自治區級示範區(四星級);建立富硒水稻生産基地7300多畝,帶動1836戶貧困戶,戶均增收4600元。

  這是港北區立足資源優勢,積極打造一袋米(富硒米)、一隻蝦(小龍蝦)、一隻雞(瑤山雞)、一頭豬、一顆堅果、一粒橘紅、一片桑葉、一顆荔枝(水石荔枝)“八個一”特色農産品品牌助力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

  在貴港市港豐農牧有限公司,一棟棟種雞棚舍鱗次櫛比,一羽羽瑤山雞在歡啼。港北區借力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扶持港豐農牧有限公司開展生態養殖,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模式,發展壯大瑤山雞養殖,帶動更多貧困戶走上養雞致富路。公司負責人黎卓炎介紹,該公司為貧困群眾送技術、送雞苗、送崗位,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公司長期聘用本地貧困家庭勞動力30多人,為9個貧困村560多戶貧困戶拓寬增收渠道。”

  生豬養殖是港北區傳統農業,2012年以來,該區生豬年出欄保持60萬頭左右。為做優生豬産業,該區開展規模養殖小區建設,推行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快生豬産業發展。目前,該區規模生豬養殖企業達57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國家級標準化養殖示範場3家、産值超億元企業3家。2017年,該區生豬存欄44.35萬頭,出欄57.34萬頭,測算産值9億元。

  當地桑蠶産業以鑫農桑蠶種養專業合作社為龍頭,推行“合作社+基地+農戶”種養模式。桑葉茶年加工能力達到20多噸。桑葉面、桑葉包子等加工産品先後上市,産品暢銷區內外。目前,合作社已吸納貧困戶30多人,社員發展到180多戶,社員戶均年收入2萬元以上。荔枝産業以武樂鎮水石村為示範點,以點帶面加快荔枝品種改良,提高果農收入。在水石荔枝協會和水石荔枝專業合作社的引領下,水石村有41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預計到2020年,農戶年均收入可增加5000元以上。

  除了做好富硒米、瑤山雞、生豬、桑蠶、荔枝等傳統農業産業外,港北區還發展好小龍蝦、橘紅、堅果等新引進的農業産業,壯大做優這“八個一”特色産業,以産業激發脫貧內生動力,提高農民收入,有效帶動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