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池大化縣:“三月三”民俗歌舞“獻祭”紅水河
2018-04-18 19:10:24  |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  |  編輯:唐志強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80418185405

         民族舞蹈表演 攝影 張從俊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唐志強 張從俊):伴隨著一陣陣鼓號聲,紅水河沿岸的群眾開始誦讀祭文。4月18日,祭拜紅水河河神活動在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隆重舉行,此次活動是大化“三月三”系列文化活動之一,現場匯聚了來自各方的數千名群眾。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804181854051

等待拋灑五色糯米飯的少女  攝影 張從俊

  祭河儀式先後分為三個篇章,分別是“河之春”、“河之韻”、“河之夢”。音樂響起,身著壯族服飾的青年男女涌向歌臺,在熱烈的開場舞中,祭河儀式的序幕拉開。現場舉行放生河魚、向河中拋灑五色糯米飯等活動。身著民族服裝的壯瑤各族男女,還為在場觀眾帶來了《壯鼓魂》、《河之女》等多項民俗表演。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804181854052

小朋友現場放生河魚 攝影 張從俊

  據了解,祭拜紅水河河神活動是廣西紅水河沿岸各民族流傳已久的民俗文化活動。紅水河是廣西的母親河,過去的紅水河上游植被遭破壞,每逢雨季,河水沖刷兩岸土壤,大量泥沙流入水中,導致河水呈紅褐色,紅水河因此得名。為求風調雨順,廣西紅水河沿岸各族人民在每年的雨季之前都祭祀紅水河。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804181854053

現場群眾自發祭祀 攝影 張從俊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對紅水河進行階梯式開發,治理險灘,修建大型水力發電站。此後,紅水河兩岸植被逐漸恢復,水土流失得到治理,河水也逐漸清澈起來。如今,祭拜紅水河河神已成為沿岸聯絡民族感情、呼籲保護沿岸環境的重要民俗活動。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804181854054

如今的紅水河一景 攝影 張從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