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州調整農村産業結構 開闢脫貧致富新路
人民網  2018-04-23 16:49:11

  人民網全州4月20日電 “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就必須調整農村産業結構,引導群眾大力發展沃柑、金槐、百香果等特色經濟作物,這樣,老百姓增收脫貧致富的步子才邁得更堅實。”4月17日,全州縣副縣長蔣學軍在督查該縣農業工作時如是説。這番話也是該縣上下抓實産業結構調整,千方百計為群眾開闢致富新路的真實寫照。

  “兩年前,我們這裡是一片200多畝的苞谷地,産值較低,現在變成了沃柑園,僅此一項,就為農戶增收了30多萬元,比種苞谷時增加了近10倍的收入。今年,嘗到了甜頭的村民決定再擴種400畝沃柑。”鳳凰鎮大坪村黨支部書記唐志勇喜滋滋地説。

  過去花生滿山谷,如今茶樹連成片。在全州縣大西江鎮炎井村千畝茶葉基地,一壟壟綠油油的茶樹苗映入眼簾,小小茶樹在和煦的春風中奮力舒展新芽。該村黨支部書記陳啟田信心滿滿地説:“以前這裡是上千畝的荒坡荒山,夾雜著一些花生地,現在全部種上了茶葉。預計3年後,這裡將會變成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靠山。”

  “一畝地種紅薯,遇到風調雨順之年,頂多就只有600元左右的收益,如果改種芋頭,保守估計畝産4000斤,以你們同合作社現在簽訂的收購價每斤3元計算,這個收入畝産將達到12000元,比種紅薯效益翻多少倍,大家自己算一算。”4月12日,全州縣安和鎮鎮長蔣延文在文塘村委掰著指頭同村民“算細賬”。

  “如果我們種出來的芋頭賣不出去,或者被老闆壓級壓價,這個損失誰來買單?”村民蔣宏忠提出的問題相當犀利。“這個大家就不用擔心了,我們組建的合作社會同每家每戶簽訂産銷合同,不但保價保量收購,而且在栽種過程中還會派技術員全程指導大家,既要保障芋頭品質優良,還要讓大家的錢包更鼓”蔣延文的話讓村民信心十足。

  産業扶貧是脫貧攻堅“四場硬仗”中的關鍵一仗,也被幹部群眾稱為是一場脫貧攻堅的“翻身仗。”近年來,全州縣幹部群眾都在圍繞打贏産業扶貧這場“翻身仗”精準施策,精準發力。該縣領導幹部們紛紛走出機關,走進田間地頭,廣泛開展脫貧攻堅大走訪,大調研活動,千方百計為群眾開闢致富新路,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沈泉池、唐小軍、劉艷秀)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