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寧等17個城市動物園同步啟動守護斑頭雁活動 年內將再邀20隻斑頭雁來邕安家
“高原精靈”斑頭雁已在南寧生活了6年
“高原精靈”斑頭雁,被譽為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在遷徙的過程中要飛越平均海拔超過6000米的喜馬拉雅山脈。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南寧與上海、南京、北京、廣州等17個城市動物園同步舉行“美麗中國 我是行動者——守護斑頭雁2018”活動啟動儀式,希望更多市民認識了解斑頭雁,從而增強對斑頭雁的保護意識。
南寧6年前引進第一批“高原精靈”
早在2012年,南寧動物園開始嘗試引進一批斑頭雁,共十幾隻。經過多年的人工飼養,目前留守在南寧動物園裏的僅有5隻。
昨日,記者在南寧動物園天鵝湖裏看到了這批“高原精靈”。遠看斑頭雁像一隻鴨子,但它們的頭部是白色的,因頭頂兩條水準的黑帶如斑馬條紋而得名。這5隻斑頭雁在動物園裏沒有獨立的“房間”,它們與白天鵝、黑天鵝等鳥類動物同住天鵝湖。斑頭雁的飲食較為清淡,在南寧動物園裏,它們的食物以稻穀、玉米、花生、當季蔬菜為主。
據統計,斑頭雁全球野生種群數僅為7萬多只,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國際鳥類紅皮書。近年來,通過相關部門和民間環保組織的共同努力,斑頭雁的生存環境正逐步好轉。
未有後代因繁殖條件“苛刻”
斑頭雁屬於候鳥,每年春天,成群的斑頭雁從越冬地飛到青海湖築巢産卵、繁衍生息。從越冬地到青海湖,要飛越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脈這兩座高峰。每年3月,斑頭雁就開始“談情説愛”,4月、5月份它們就開始尋覓“安樂窩”繁衍後代。
但這批“遠方來客”來南寧6年了,卻未能在南寧産下“一兒半女”。這是什麼緣故?
“斑頭雁的繁殖技術目前仍是一項難點。比如周邊的生存環境、淺灘、水草等因素也會影響它們在南寧繁衍後代。”南寧動物園動物管理科副科長董寧説,斑頭雁對棲息地的選擇可以説達到了“挑剔”的地步。
以青海湖為例,斑頭雁之所以選擇青海湖保護區作為産卵“大本營”,是因為那裏附近有適合斑頭雁交配繁殖的水域。斑頭雁需要沙地條件産卵,以湖邊青草為食。在青海湖的沙地旁有一片綠草地,小草4月後開始發芽,成為小斑頭雁出殼後的“食堂”。
年內將再引進20隻充實“家族”
令人欣慰的是,南寧動物園年內將引進20隻斑頭雁,不斷充實斑頭雁的“家族”,讓斑頭雁的家庭成員機構更加合理,不斷改善斑頭雁的生態環境,讓它們在南寧繁衍後代,“人丁興旺”。
接下來,保護斑頭雁的行動還將走進南寧市江北小學、南寧市五里亭第一小學、南寧市位子淥小學、南寧市高新小學、南寧市清川小學進行科普宣傳活動,引導中小學生如何保護斑頭雁、保護生態環境。同時與5所中小學校聯合開展斑頭雁故事繪活動。
另外,昨日開始,南寧動物園利用大螢幕對斑頭雁繁殖季進行全程直播和轉播,讓更多遊客和市民了解斑頭雁,關注斑頭雁。(記者 淩劍伊/文 宋延康/圖 原文編輯/梁偵)